一种汽化水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83976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化水冷却装置,它包括护筒,在护筒内腔中的过热体上外套水套,在水套的端部设有外凸且中空的水套端头,水套端头与过热体的螺旋槽相通;水套端头与蒸汽导管的一端相连接,蒸汽导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法兰上,且蒸汽导管与设置在法兰上的法兰槽相通;法兰上还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气阀组件,气阀组件与分布在法兰端面上的至少一个孔相连接,且法兰槽与孔相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由燃油气体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热量经过蒸汽吸收与排出被带走了,发动机缸体、过热阵列体等过热体也随之起到了冷却作用。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气缸、过热体使用寿命,也成功解决了循环水冷却带来的布局困难的问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和过热体的冷却装置,特别是一种为高频运动 发动机和过热阵列组件等实行冷却的汽化水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如今,我国现行各类发动机、过热阵列体冷却系统大都采用的是循环水冷 却技术,该项技术虽然冷却效果较好,也能有效延长发热体的寿命,但是结构 繁杂,占据空间较多,勤务操作性差,故障率高。循环水冷却系统通常由水泵 电机、冷却箱、通水总管以及机组内的进水、出水通道、护壁箱等组成。水泵 电机、冷却箱放置均占据必要的体积,水泵电机将冷却液经通水总管供至机组, 冷却完后,在水泵电机的压力下,冷却液又经出水通道回流至冷却箱,至此反 复循环。由于水泵电机与冷却箱都放置在护罩内,不仅占有很大体积,而且, 水泵电机的功率与电制也常常给整个发动机系统的总体设计带来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为高频运动发动机和过热阵列组件等实 行冷却、并延长其发热体使用寿命的新型水汽冷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护筒,在护筒内腔中的过热体上外套水套,在水套的端部 设有外凸且中空的水套端头,水套端头与过热体的螺旋槽相通;水套端头与蒸 汽导管的一端相连接,蒸汽导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法兰上,且蒸汽导管与设置在 法兰上的法兰槽相通;法兰上还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气阀组件,气阀组件与分布 在法兰端面上的至少一个孔相连接,且法兰槽与孔相通。上述气阀组件的前端为锥气阀,锥气阀与气阀堵头和弹簧相连接,在锥气 阀上还设有密封圈。上述的过热体和蒸汽导管均由托架支撑固定在护筒上,在托架和法兰之间 设有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使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由燃油气体燃烧 所产生的大量热量经过蒸汽吸收与排出被带走了,发动机缸体、过热阵列体等 过热体也随之起到了冷却作用。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气缸、过热体使用寿命,也 成功解决了循环水冷却带来的布局困难的问题,其结构简单、技术新颖、冷却 效果好、保养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C-C向剖视图3为图2中B-B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护筒l,护筒l为矩形筒状壳体,主要用来贮藏冷却液,同时需要保证冷却液为护筒1体积的90%。在使用时,护筒1需要套装在机架上,这样,在护筒1与机架之间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以密闭护筒1内的冷却液不渗漏。护筒1的内腔中本身设有多个过热体15,过热体15可以为发动机缸体、气缸体等等。在每个过热体15上外套水套2,水套2为筒状的壳体,且与过热体15相贴合。在水套2的端部设有外凸且中空的水套端头21,水套端头21与过热体15的螺旋槽相通,螺旋槽最终通过排气筒与大气相通。如图3所示,水套端头21与蒸汽导管8的一端相连接,蒸汽导管8的另一端固定在法兰6上,且蒸汽导管8的头部与设置在法兰6上的法兰槽61相通。法兰6上还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气阀组件4,气阀组件4与分布在法兰6端面上的至少一个孔62相连接,且法兰槽61与孔62相通。上述的气阀组件4和孔62的数量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可以为一个、两个、四个或甚至更多。上述气阀组件4的前端为锥气阀41 ,锥气阀41与气阀堵头43和弹簧42相连接,在锥气阀41上还设有密封圈44。如图1所示,过热体15和蒸汽导管8均由托架9支撑固定在护筒1上,同时为了保证在护筒1的上方留有足够蒸汽空间并产生一定的压力,使蒸汽进入蒸汽导管8,在托架9和法兰6之间设有环7。本技术的汽化水冷却机理是冷却液在吸收大量的热量后转化为蒸汽,而蒸汽的排出又能将大量的热量带走,于是,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由燃油气体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热量经过蒸汽吸收与排出被带走了,发动机缸体、过热阵列体等过热体15也随之起到了冷却作用。根据上述机理,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发动机连续工作,燃油气体在气缸内燃烧温度升高,或过热体升温时,护筒1内贮存的冷却液逐渐升温直至沸腾气化。在保证护筒l内冷却液只占其90%的体积或更少的情况下,由于气体比液体轻,护筒1上部有10%或更多的体积内充满了水蒸汽。如图3所示,法兰6端面分布的多个孔62,由于法兰6与托架9间的环7留出足够,始终使法兰6下部的多个孔62露出液面。当护筒1上部的蒸汽压力足够大时,将气阀组件4内的锥气阀41打开,水蒸汽便进入法兰槽61内,直至蒸汽导管8端部,并沿着蒸汽导管8进入水套端头21。如图2所示,水套端头21与过热体15的螺旋槽相通,螺旋槽最终通过排气筒与大气相通,这样,水蒸汽排入大气。此时,大量热量随着水蒸汽的排出被带走了。当冷却液逐渐减少时,可在下次必要时,补充冷却液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汽化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护筒(1),在所述护筒(1)内腔中的过热体(15)上外套水套(2),在水套(2)的端部设有外凸且中空的水套端头(21),水套端头(21)与过热体(15)的螺旋槽相通;所述的水套端头(21)与蒸汽导管(8)的一端相连接,蒸汽导管(8)的另一端固定在法兰(6)上,且蒸汽导管(8)与设置在法兰(6)上的法兰槽(61)相通;所述的法兰(6)上还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气阀组件(4),气阀组件(4)与分布在法兰(6)端面上的至少一个孔(62)相连接,且法兰槽(61)与孔(62)相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化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阀组 件(4)的前端为锥气阀(41),锥气阀(41)与气阀堵头(43)和弹簧(42) 相连接,在所述的锥气阀(41)上还设有密封圈(44)。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化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热 体(15)和蒸汽导管(8)均由托架(9)支撑固定在护筒(1)上,在所述托架(9)和法兰(6)之间设有环(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化水冷却装置,它包括护筒,在护筒内腔中的过热体上外套水套,在水套的端部设有外凸且中空的水套端头,水套端头与过热体的螺旋槽相通;水套端头与蒸汽导管的一端相连接,蒸汽导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法兰上,且蒸汽导管与设置在法兰上的法兰槽相通;法兰上还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气阀组件,气阀组件与分布在法兰端面上的至少一个孔相连接,且法兰槽与孔相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使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由燃油气体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热量经过蒸汽吸收与排出被带走了,发动机缸体、过热阵列体等过热体也随之起到了冷却作用。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气缸、过热体使用寿命,也成功解决了循环水冷却带来的布局困难的问题。文档编号F01P9/00GK201359454SQ20082023106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3日专利技术者刘明敏, 吕志民, 沈松波, 陈延伟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化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护筒(1),在所述护筒(1)内腔中的过热体(15)上外套水套(2),在水套(2)的端部设有外凸且中空的水套端头(21),水套端头(21)与过热体(15)的螺旋槽相通;所述的水套端头(21)与蒸汽导管(8)的一端相连接,蒸汽导管(8)的另一端固定在法兰(6)上,且蒸汽导管(8)与设置在法兰(6)上的法兰槽(61)相通;所述的法兰(6)上还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气阀组件(4),气阀组件(4)与分布在法兰(6)端面上的至少一个孔(62)相连接,且法兰槽(61)与孔(62)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敏陈延伟吕志民沈松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