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塑料物理发泡剂连续注入与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7826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孔塑料物理发泡剂连续注入与混合装置,包括顺序机械连接的前连接头、混合器、后连接头,前连接头与塑料注射机的料筒螺纹连接,后连接头与塑料注射喷嘴螺纹连接,塑料制品注射成型时,物理发泡剂通过混合器连续注入塑料熔体中,混合器在外加动力驱动下连续转动,使物理发泡剂与塑料熔体均匀混合。且混合器沿轴向分布有两个独立的物理发泡剂注入通道,两个通道发泡剂的注入量可单独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物理发泡剂连续注入,有利于发泡剂注入量和压力的控制,有利于物理发泡剂与塑料熔体更好、更均匀地混合,物理发泡剂的注入和混合过程与微孔塑料注射成型过程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减小二者的同步性要求和设备的控制难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孔塑料物理发泡剂连续注入与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成型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微孔塑料物理发泡剂连续注入与混合装置。背景纟支术微孔塑料制品注射成型的MuCell工艺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开发,其物理发泡剂(如氮气、二氧化碳气体)从注射机的计量段注入,用两个注射器间歇地将物理发泡剂注入到塑料熔体中,依靠注射机螺杆的转动使发泡剂与塑料熔体充分混合,生产出内部具有微孔的塑料制品,MuCell工艺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品质量。MuCell工艺所用物理发泡剂的注入方式是间歇式的,发泡剂注入的位置在注射机的计量段,需对注射机的塑化装置进行改造,以适应微孔塑料制品注射成型的要求。现有的MuCell工艺存在如下不足①物理发泡剂的注入是间歇式的,这对发泡剂注入的时间和注入量有十分严格的要求,控制难度较大;②物理发泡剂注入位置在注射机料筒的计量段,依靠螺杆转动进行混合,发泡剂与塑料熔体的混合时间短,均匀性较差;③MuCell工艺需对注射机的塑化装置进行改造,增加了设备制造和控制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连续注入物理发泡剂且使物理发泡剂与塑料熔体更好、更均勻地混合的微孔塑料物理发泡剂连续注入与混合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微孔塑料物理发泡剂连续注入与混合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前连接头、前壳体、混合器、后壳体及后连接头,前连接头固定于前壳体上,并与注射机料筒螺紋连接,后连接头固定于后壳体上,并与旋转式锁闭注料喷嘴螺紋连接。4该技术可进一步具体为所述混合器的前端和后端设有一小锥度外圓锥面,并分别与前连接头和后连接头端面接触且能相对转动,所述混合器通过液压马达以及齿轮传动机构驱动,使混合器绕自身的水平中心轴转动。所述混合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有一前分流锥及一后分流锥,前分流锥和后分流锥的锥头分别朝向前连接头以及后连4妄头,并且前分流锥、后分流锥及混合器这三者同轴,沿所述混合器水平中心轴向分别开设一前注入通道和一后注入通道,所述前注入通道以及后注入通道分别延伸至前分流锥和后分流锥,所述混合器中沿平行于水平轴线方向均匀开设数个熔体流动缝隙;所述前连接头开设一注气口,并与所述前注入通道连通,所述后连接头也开设一注气口,并与所述后注入通道连通;所述前连接头和后连接头内部分别开设有锥形的熔腔,两个熔腔组成一梭形熔腔,所述前分流锥和后分流锥分别容置在熔腔内,且前分流锥与前连接头的锥形熔腔构成一环锥形通道,以及后分流锥与后连接头的锥形熔腔也构成一环锥形通道,所述两环锥形通道与前分流锥、后分流锥同轴线,所述数个熔体流动缝隙同时与所述两环锥形通道连通,且表面光滑过渡;所述前分流锥和后分流锥上分别均匀分布开设有复凄t个排气缝隙,前注入通道以及后注入通道分别通过所述排气缝隙与所述环锥形通道连通。所述前分流锥和后分流锥的锥面上均匀分布开设有复数个轴线垂直于圓锥表面的堵塞固定孔,且堵塞固定孔分别与前注入通道以及后注入通道连通,所述每一个堵塞固定孔内分别固定一排气堵塞,所述排气堵塞与堵塞固定孔的内壁之间形成数个所述排气缝隙。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与液压马达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连接液压马达输出轴与第一传动齿轮的传动键、连接第二传动齿轮与混合器的传动键、位于液压马达输出轴上用于固定第一传动齿轮的轴用弹簧挡圈,以及位于混合器上用于固定第二传动齿轮的轴用弹簧挡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固定在混合器的外圓柱面上。所述前连接头和后连接头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电加热套及温控装置。本技术微孔塑料物理发泡剂连续注入与混合装置的优点在于①物 理发泡剂采用连续注入方式,有利于发泡剂注入量和压力的控制。②液压马 达驱动混合器以一定的速度和转动方式运动,能使物理发泡剂与塑料熔体更 好、更均匀地混合,通过对液压马达的控制可方便地控制混合器的运动,提 高了发泡剂混合的可控性。③物理发泡剂的注入和混合过程与微孔塑料注射 成型过程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可减小二者的同步性要求和设备的控制难度。 ④物理发泡剂动态混合装置的加入,不需要对注射机的原有机构进行改造, 对设备的原有性能影响不大。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技术微孔塑料物理发泡剂连续注入与混合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技术微孔塑料物理发泡剂连续注入与混合装置包括 混合器l、前连接头2、后连接头3、前壳体4、后壳体5、液压马达6,以及 齿轮传动一几构7。所述前连接头2和后连接头3分别固定在混合器1的前端和后端,前壳 体4和后壳体5分别用来固定前连4^头2和后连4^头3 ,液压马达6通过齿4仑 传动机构7驱动混合器1绕水平中心轴转动。整个混合装置通过前连接头2 与注射机料筒用螺紋连接,通过后连接头3与旋转式锁闭注料喷嘴用螺紋连 接,从而构成注射机完整的塑化注射装置。所述混合器1包括分别位于中间位置前端和后端的一前分流锥12、 一后 分流锥14,前分流锥12和后分流锥14的锥头分别朝向前连接头2以及后连 接头3,并且前分流锥12与后分流锥14同轴,且该轴即是混合器1的水平中 心轴。所述混合器1的内部分别沿水平中心轴向开设一前注入通道122以及 一后注入通道142,所述前注入通道122以及后注入通道142分别延伸至前分 流锥12和后分流锥14,所述前分流锥12和后分流锥14自锥体外侧且垂直于 锥体外表面向锥体内部分别开设数个堵塞固定孔124、 144,数个堵塞固定孔 124、 144分别均匀分布在前分流锥12和后分流锥14上,且堵塞固定孔124、6144分别与前注入通道122以及后注入通道142连通。所述每一个堵塞固定孔 124、 144内分别固定一排气堵塞126、 146。所述混合器1中沿平行于水平轴 线方向均匀开i殳凄t个熔体流动缝隙16。所述前连接头2和后连接头3分别与混合器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接触, 并依靠混合器1前端与后端的小锥度圆锥面定位和密封。所述前连接头2和 后连接头3上方分别开设一前注气口 22以及一后注气口 32,用来注入物理发 泡剂,前注气口 22以及后注气口 32分别通过输送管道与前注入通道122以 及后注入通道142连通,物理发泡剂分别通过前注气口 22以及后注气口 32 后进入前注入通道122以及后注入通道142。所述前连4妻头2和后连接头3 内部分别开i殳有锥形的熔腔24、 34,两个熔腔24、 34组成一才炎形熔腔,且熔 腔24、 34贯穿整个微孔塑料物理发泡剂连续注入与混合装置。上述前分流锥 12和后分流锥14分别容置在熔腔24、 34内,该熔腔24、 34与前分流锥12 和后分流锥14同轴线,且前分流锥12和后分流锥14的外表面分别与熔腔24、 34的内表面构成一前、后环锥形通道,所述数个熔体流动缝隙16同时与前、 后环锥形通道连通,且表面光滑过渡。所述前连4妄头2和后连接头3的外表 面还设置有电加热套26、 36及温控装置(图中未示),用来进行加热与温度 控制。所述前壳体4和后壳体5分别用来固定前连接头2和后连接头3,该固定 方式可以釆用现有的固定方式,如螺丝锁固。通过在前壳体4和后壳体5的 接触面上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孔塑料物理发泡剂连续注入与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的前连接头、前壳体、混合器、后壳体及后连接头,所述前连接头固定于前壳体上,并与注射机料筒螺纹连接,后连接头固定于后壳体上,并与旋转式锁闭注料喷嘴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有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工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