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尤指一种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三轮摩托车的前减震大多采用二轮摩托车的直筒式前减 震,也即前叉管的上端固定安装在上下连接板的安装孔内,前叉管的 下端插接在减震底筒内,前叉管内设有减震弹簧,减震底筒和前叉管 内设有减震油,减震底筒的上端与前叉管之间设有密封圈和油封。这 种结构的前减震器存在以下缺陷-1、 前叉管和减震底筒的接口油封由于推拉摩擦而造成油封漏油,降低减震效果,减小使用寿命;2、 由于前叉管和减震底筒的插接接触面积大,且插接部位不但 要承受直线运动力,而且还要承受纵、横向推力,致使行驶中减震性 能下降;3、 由于三轮摩托车的自重和载重都远远大于二轮摩托车,直筒 式前减震的防撞性和承载性不能满足三轮摩托车的需求,容易造成安 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增强减震性能、增加减震器的使 用寿命,又增强三轮摩托车防撞性能和安全性能的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轮摩托 车前减震装置,包括前叉管、减震器、减震摇臂,减震器的上端与前 叉管中部设有的支耳铰支配合连接;前叉管、减震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包括前叉管(1)、减震器(5)、减震摇臂(7),减震器(5)的上端与前叉管(1)中部设有的支耳(6)铰支配合连接;前叉管(1)、减震器(5)的下端分别与设在前轮轴上的减震摇臂(7)的两端铰支配合连接;上连接板(2)、下连接板(3)之间设有与车架活动配合连接的方向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管(1)的断面为矩形,前叉管(1)的上部后侧面分别与上连接板(2)、下连接板(3)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