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25362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下底板、下模、设置在下底板与下模之间的支架、与下模对应设置的上模、以及配合于下模的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与下底板连接的司筒针、套设于司筒针外表面的司筒、以及与支架滑动配合的针板,其中,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司筒座,所述司筒座套设于司筒针外表面,一端与司筒连接,另一端与针板连接。与现有的注塑模具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司筒通过设置司筒与司筒座结合的组合式结构,有效增大了司筒的受力强度,使在产品脱模的过程中能顺利进行。(*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到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的顶出系统设计对注塑产品质量非常重要,对内部具有 螺丝柱的产品,需要做司筒针顶出脱模,传统的司筒只适用于小型模具和模具高度不高的情况,但是在大型模具,如说明书附图5所示汽 车仪表板15注塑模具,由于司筒16需做的很细很长,此种司筒16 不仅难加工,而且强度不好,在实际的注塑过程中,司筒16很容易 发生断裂,造成注塑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大型注塑模具司筒 容易发生断裂的缺陷,提供一种组合式司筒的注塑模具,保证注塑过 程的顺利进行。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 下底板、下模、设置在下底板与下模之间的支架、与下模对应设置的 上模、以及配合于下模的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与下底板连接 的司筒针、套设于司筒针外表面的司筒、以及与支架滑动配合的针板, 其中,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司筒座,所述司筒座套设于司筒针外表面,一端与司筒连接,另一端与针板连接。与现有的注塑^f莫具相比,本技术的司筒通过i殳置司筒与司筒座结合的组合式结构,有效增大了司筒的受力强度,使在产品脱模的 过程中能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合模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开模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产品顶出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注塑模具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 技术。如图1、 2、 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注塑;^莫具,包括下底板l、 下模4、设置在下底板l与下模4之间的支架2、与下模4对应设置 的上模6 、以及配合于下模4的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与下底 板1连接的司筒针12、套设于司筒针12外表面的司筒10、以及与支 架2滑动配合的针板,其中,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司筒座11,所述司筒座11套设于司筒针12外表面, 一端与司筒10连接,另一端与 针板连接。在实际注塑^t具中, 一般设有多个司筒针12、司筒IO、司筒座 ll组成的结构,如图1、 5所示。上述的注塑模具还包括浇注系统8、 上模板7、上模仁5、下模仁3,其中浇注系统8主要给注塑提供注 塑液体,在合模状态下,上模仁5和下模仁3形成注塑用的型腔,其 中,上模仁5固定于上模6上,下模仁3固定于下模4上,在本实用 新型中,所述上模板7也起定位浇注系统的作用。本技术的顶出机构包括与下底板1连接的司筒针12、套设 于司筒针12外表面的司筒10、以及配合于支架2的针板、司筒座11, 所述司筒座11 一端与司筒IO连接,另一端与针板连接。针板包括底 针板14、面针板13,司筒座ll与面针板13连接,通过底针板14固 定于面针板13上。如图4所示,司筒针12—端与下底板1连接, 一端与注塑产品 9相接触,司筒10套设在司筒针12外表面,司筒10的一端与注塑 产品9相接触,另一端与司筒座11相连接,在司筒10与司筒座11 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成倒"T"形结构IOI,通过倒"T"形结构101与 司筒座ll连接。所述司筒座ll与司筒IO连接的一端设置成配合倒 "T"形结构101的倒"T"形通槽结构111,将司筒10与司筒座11 连接在一起,而司筒座ll的另一端与面针板13固定连接。另外,通 过这样的结构设置也可方便于司筒10、司筒座ll的拆卸、更换。在本技术中,传统的司筒由司筒10和司筒座11替代,司筒座ll的直径设置比司筒IO的直径大很多,增强了一定的强度,另夕卜。 司筒座11的设置使司筒10的长度得到了一定的减小,这样就间接的减小了司筒io断裂的可能性,作为本技术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司筒座ll设置成圆筒状, 配合于针板。所述司筒座11沿轴线方向设置有通孔112,所述司筒针12穿设 于所述通孔112。所述通孔112中心轴、通槽结构111中心轴同轴i殳置。作为本技术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司筒座与针板连接的一端 设置成倒"T"形安装结构113。本技术的司筒通过设置司筒10与司筒座11结合的组合式结 构,有效增大了司筒的受力强度,使在产品脱模的过程中能顺利进行。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工作原理及操作过程如下1) 、外动力(说明书附图中未示出)推动上模6脱离下模3,如 图2所示;2) 、外动力推动底针板14往上运动;3) 、随着底针板14的运动,司筒IO、司筒座11随底针板14一 起往上运动,对产品进行顶出。以上所述〗又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 用新型,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 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下底板、下模、设置在下底板与下模之间的支架、与下模对应设置的上模、以及配合于下模的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与下底板连接的司筒针、套设于司筒针外表面的司筒、以及与支架滑动配合的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司筒座,所述司筒座套设于司筒针外表面,一端与司筒连接,另一端与针板连接。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司筒座与司筒连接的一端设置成倒"T"形通槽结构,所述司筒与司筒座连接 的一端设置成倒"T"形结构,所述倒"T"形通槽结构与所述倒 "T"形结构配合。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司筒座 设置成圆筒状,所述司筒座沿轴线方向设置有通孔,所述司筒针 穿设于所述通孔。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中心轴、 通槽结构中心轴同轴"&置。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板包括面 针板、底针板,所述司筒座通过底针板与所述底针板固定连接。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司筒座与针 板连接的一端设置成倒"T"形安装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下底板、下模、设置在下底板与下模之间的支架、与下模对应设置的上模、以及配合于下模的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与下底板连接的司筒针、套设于司筒针外表面的司筒、以及与支架滑动配合的针板,其中,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司筒座,所述司筒座套设于司筒针外表面,一端与司筒连接,另一端与针板连接。与现有的注塑模具相比,本技术的司筒通过设置司筒与司筒座结合的组合式结构,有效增大了司筒的受力强度,使在产品脱模的过程中能顺利进行。文档编号B29C45/40GK201309235SQ20082021401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7日专利技术者占柏涛, 胡明东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下底板、下模、设置在下底板与下模之间的支架、与下模对应设置的上模、以及配合于下模的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与下底板连接的司筒针、套设于司筒针外表面的司筒、以及与支架滑动配合的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司筒座,所述司筒座套设于司筒针外表面,一端与司筒连接,另一端与针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明东占柏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