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17233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静态油气分离器,它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油气分离器存在的损耗传动机构提供的动力而浪费能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文杜利管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文杜利管第一接口内和文杜利管第二接口内,两个穿孔圆柱筒组的安装位置分别与壳体底板上的进气口和壳体顶板上的文杜利管第二接口相对应,捕集器组与文杜利管第二接口之间的壳体内由左到右依次安装有过滤器和油分离环,捕集器组与文杜利管第一接口之间的壳体内由左到右依次安装有隔板和第二穿孔圆柱筒,第二穿孔圆柱筒沿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外部动力达到高效分离的效果,从而节约能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阻力损失小、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修等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燃气轮机的主轴密封系统是靠一定压力的空气进行密封,部分封严空气 通过密封装置进入润滑系统轴承腔,在轴承腔中空气与润滑油参混在一起形 成油气,在轴承腔与外界的通气管路上设置一油气分离器,把油气混合物中 的润滑油分离出来,以减少润滑油的消耗量,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而经分 离后的气体将直接排入大气,并且排放的空气应满足环保要求。目前燃气轮 机通风系统中的油气分离器多采用离心式结构,借助传动机构提供动力产生 离心力以达到分离的目的,因此会损耗传动机构提供的动力,浪费了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油气分离器存在的损耗传动机构提 供的动力而浪费能源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静态油气分离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静态油气分离器由壳体、两个穿孔圆柱筒组、文杜利管、过滤器、捕集器组、油分离环、盖、底槽、进气管接头、出气管接头、中心板、第二穿孔圆柱筒和两个排油管接头组成,所述壳体的底板上由左到右依次开有进气口和底槽口,所述壳体的顶板上由左到右依次开有文杜利管第一接口、捕集器组安装口和文杜利管第二接口,所述进气管接头安装在壳体底板的下端面上,且与壳体底板上的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态油气分离器,它由壳体(1)、两个穿孔圆柱筒组(2)、文杜利管(3)、过滤器(4)、捕集器组(5)、油分离环(6)、盖(7)、底槽(8)、进气管接头(9)、出气管接头(10)、中心板(11)、第二穿孔圆柱筒(14)和两个排油管接头(1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板上由左到右依次开有进气口(1-1)和底槽口(1-2),所述壳体(1)的顶板上由左到右依次开有文杜利管第一接口(1-3)、捕集器组安装口(1-4)和文杜利管第二接口(1-5),所述进气管接头(9)安装在壳体(1)底板的下端面上,且与壳体(1)底板上的进气口(1-1)相对应,所述底槽(8)安装在壳体(1)底板的下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态油气分离器,它由壳体(1)、两个穿孔圆柱筒组(2)、文杜利管(3)、过滤器(4)、捕集器组(5)、油分离环(6)、盖(7)、底槽(8)、进气管接头(9)、出气管接头(10)、中心板(11)、第二穿孔圆柱筒(14)和两个排油管接头(1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板上由左到右依次开有进气口(1-1)和底槽口(1-2),所述壳体(1)的顶板上由左到右依次开有文杜利管第一接口(1-3)、捕集器组安装口(1-4)和文杜利管第二接口(1-5),所述进气管接头(9)安装在壳体(1)底板的下端面上,且与壳体(1)底板上的进气口(1-1)相对应,所述底槽(8)安装在壳体(1)底板的下端面上,且与底板上的底槽口(1-2)相对应,所述壳体(1)前端板上开有出气口(1-6),所述出气管接头(10)安装在壳体(1)前端板的外端面上,且与壳体(1)前端板上的出气口(1-6)相对应,所述文杜利管(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文杜利管第一接口(1-3)内和文杜利管第二接口(1-5)内,所述两个穿孔圆柱筒组(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与壳体(1)的顶板和底板固接,且两个穿孔圆柱筒组(2)的安装位置分别与壳体(1)底板上的进气口(1-1)和壳体(1)顶板上的文杜利管第二接口(1-5)相对应,所述捕集器组(5)的下端穿过捕集器组安装口(1-4)固装在壳体(1)的底板上,所述捕集器组(5)的上端通过盖(7)与壳体(1)的顶板固接,所述捕集器组(5)与文杜利管第二接口(1-5)之间的壳体(1)内由左到右依次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斌李东明刘文文杨正薇李卓林枫付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三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