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之洪专利>正文

一种直升机航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90994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升机航模,其包括主体、安装于主体的转向机构、动力组件、脚架组件和尾转向机构以及电子控制组件,所述主体内安装有与所述电子控制组件连接的舵机,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主叶片、副翼、副翼接头、叶片夹、头架套、平衡杆、拉杆、主翼轴、倾斜盘组件、主轴及各固定件;所述舵机通过倾斜盘组件,控制叶片转向;所述尾转向机构包括尾电机、尾传动齿轮、尾轴和尾叶片,所述动力组件通过大齿轮将动力传递给空心轴,带动叶片旋转飞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航模体积小、易于控制并能完成复杂的3D飞行动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玩具领域,尤其涉及 一 种微型航模电动直升机。
技术介绍
玩具直升机从面世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为满足消费者需求, 玩具厂商不断开发各种直升机模型并进行持续改进。从专业的技术角度来看,飞行器要飞行都必须满足柏努利定律(Bernoulli's Principle),对于飞机来说,主要是靠螺旋桨和机翼来共同达成。对于直升机来说,是由同时起升 降作用和转向作用的螺旋桨系统来实现飞行的升降、前进、后退和转向。然而传统的直升机航模是依靠安装于机身内的舵机通过连杆驱动倾斜盘产生前后左 右等方向的倾斜角度,进而控制螺旋桨系统产生倾斜角度,最终实现飞行的前 进、后退和转向。目前市场上一般的直升机航模的都是釆用航机来控制其前进、后退和转向。 由于舵机本身重量比较重,体积也比较庞大,其与机身主机架的连接以及与倾 斜盘的连接方式相对比较复杂。因此,这种设置舵机来控制方向的方式,必然 使得方向控制组件的装配复杂、难以安装,并且增加了直升机航模的机身体积 和整机重量,难以保证直升机航模在飞行时方向精确平稳,阻碍了飞行效率的 提高,而对于航模竟赛中需要完成复杂的3D飞行动作,传统的直升机航模更 是无法实现。有鉴于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控制,且能够适应各种飞行 环境的航模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控制及飞行稳定并能做3D飞行的微型航^莫电动直升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升机航模,包 括主体、安装于主体的转向机构、动力组件、脚架组件和尾转向机构以及电子 控制组件,所述主体内安装有与所述电子控制组件连接的舵机,所述转向^L构包括主叶片、副翼、副翼接头、叶片夹、头架套、平衡杆、拉杆、主翼轴、倾斜盘组件、主轴及各固定件;所述主轴贯穿于所述主体、倾斜盘并固定于所述头架套内;所述主翼轴固定于所述头架套顶端,其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叶片夹,所述 主叶片固定于所述叶片夹;所述头架套中部设有一导向球,所述平衡杆贯穿所述导向球,所述副翼接 头固定于所述平衡杆两端,所述副翼接头上固定有副翼;所述叶片夹上设置有叶片摆杆,分别与所述平衡杆和倾斜盘相连接;所述倾斜盘组件设置于头架套下方,其包括倾斜盘上盖和倾斜盘底座,所 述倾斜盘上盖分别与所述叶片摆杆和导向球相连,倾斜盘底座与所述舵机相连。作为本技术直升机航模的改进,本技术的直升机航模还可包括以 下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所述尾转向机构包括尾马达架、尾电机、尾管、转向锥齿A、尾轴、转向 锥齿B和尾叶片;所述尾管前端固定于所述主体后部,尾管后端固定于尾马达 架上,尾马达架内固定尾电机,所述尾电机上装有转向锥齿A,尾马达架后端 固定有所述尾轴;所述尾轴一端固定转向锥齿B与尾电机上的转向锥齿A相衔 接,尾轴另一端固定了尾叶片。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齿轮和电池;所述电机固定于主体,与电子控制 组件电连接,由所述电池提供动力;所述齿轮包括电机大齿轮和电机齿轮,所述电机齿轮固定于电机动力轴上,而电机大齿轮固定于所述主轴上,电机大齿 轮与电机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电子控制组件包括遥控器和接收器,所述接收器接收遥控器信号,控 制电机和舵机操作。进一步地,所述平衡杆中部的两端设置有副翼转向球,其上设置有双球套 拉杆,所述副翼转向球通过所述双球套拉杆连接于叶片夹的叶片摆杆的一端, 所述叶片摆杆的另 一端拉杆连接于所述头架套下方的倾斜盘上。所述倾斜盘上盖均匀设置有四个球头,其中两边以拉杆连接了叶片夹上的 叶片摆杆,另两边以拉杆加接于所述头架套内导向球的金属球上。所述倾斜盘底座设置有三个球头,所述球头以90度角分开连接固定于主体 内的三个舵机。更进一步地,所述拉杆包括拉杆A和拉杆B,所述拉杆A作为传动构件连接 所述倾斜盘底座与舵才几;所述拉杆B中一对连接所述叶片夹上的叶片摆杆,另 一对拉杆B则加接于所述头架套内导向球的金属球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直升机航模具有的转向组件利 用两个舵机通过舵机拉杆拉动倾斜盘,倾斜盘通过拉杆B控制叶片夹 上的叶片摆杆,从而实现叶片的转向。其中,所述倾斜盘中的转向球 增加了变向盘运动的灵活性能,大大改善了倾斜盘的灵敏度。另外, 通过设置尾转向机构,当尾电机接到动力指令时,尾电机将带动尾转向机构旋 转,最终带动尾叶片旋转对整机起到良好的平衡及定位作用。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直升机航模的分解状态图2为本技术的直升机航模的转向机构的分解状态图3为本技术的直升机航模的尾转向机构的分解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叙述。图l给出了本技术的直升机航模的分解状态图,该直升机航模包括主体100、安装于主体100的转向才几构300、动力组件400、脚架组件200和 尾转向机构500以及电子控制组件。结合图1、图2 ,作为实现本技术转向功能的主要功能结构;转向机 构300包括主叶片1、副翼25、副翼接头24、叶片夹4、头架套9、平衡杆23、 多根拉杆、主翼轴8、倾斜盘组件、主轴31及各固定件。其中,主轴31贯穿于 主体IOO、倾斜盘并固定于头架套9内,主翼轴8固定于头架套9顶端,其两端 分别固定有叶片夹4,叶片夹4固定主叶片1。相应地,在头架套9中部设有一 导向球12,平衡杆23贯穿导向球12,在平衡杆23两端设置有副翼接头24,副 翼接头24上固定有副翼25。另外,在叶片夹4上设置有叶片摆杆6,叶片摆杆 6分别与平衡杆23和倾斜盘相连接;倾斜盘设置于头架套9下方,其包括倾斜 盘上盖29和倾斜盘底座30,倾斜盘上盖29分别与叶片摆杆6和导向球12相连, 倾斜盘底座30通过拉杆A17与舵机38相连。在具体实施中,头架套9顶端设置有头架帽10,为了使主叶片1良好地固 定于叶片夹4内,在叶片夹4与主叶片1的结合处加设有叶片胶垫A2,相应地, 为了使叶片夹4稳固在主翼轴8与叶片夹4的结合处也设置有螺钉,垫圈等有 利于稳固的零件。另外,倾斜盘底座30上设置有轴承15,主轴31贯穿于轴承 15,在倾斜盘底座30与倾斜盘上盖29之间的主轴上i殳置有倾斜盘钢球14。如图3所示,尾转向机构500包括尾马达架60、尾电机57、尾管56、转向 锥齿A61、尾轴63、转向锥齿B62和尾叶片58。在具体实现时,尾管56前端 固定于主体100后部,尾管56后端固定于尾马达架60上,尾马达架60内固定 有尾电机57,尾电机57上装有转向锥齿A61,尾马达架60后端固定尾轴63; 尾轴63 —端固定转向锥齿B62与尾电机57上的转向锥齿A61相衔接,尾轴另一端固定了尾叶片58。整个尾转向机构500相互衔接,当尾电机57接到动力指 令时,尾电机57将带动尾转向机构旋转500,最终带动尾叶片58旋转对整个直 升机航模起到平衡及定位的作用。相应地,如图l所示,动力组件400包括电机37、齿轮和电池55;电机固 定于主体37,与电子控制组件电连接,由电池55提供动力,电池55安装于电 池盒内54;齿轮包括电机大齿轮50和电机齿轮44,电机齿轮44固定于电机动 力轴上,而电机大齿轮50通过轴承45固定于主轴31上,电机大齿轮50与电 机齿轮啮合44传动。电子控制组件包括遥控器和接收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升机航模,包括主体、安装于主体的转向机构、动力组件、脚架组件和尾转向机构以及电子控制组件,所述主体内安装有与所述电子控制组件连接的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主叶片、副翼、副翼接头、叶片夹、头架套、平衡杆、拉杆、主翼轴、 倾斜盘组件、主轴及各固定件; 所述主轴贯穿于所述主体、倾斜盘并固定于所述头架套内; 所述主翼轴固定于所述头架套顶端,其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叶片夹,所述主叶片固定于所述叶片夹; 所述头架套中部设有一导向球,所述平衡杆贯穿所述导 向球,所述副翼接头固定于所述平衡杆两端,所述副翼接头上固定有副翼; 所述叶片夹上设置有叶片摆杆,分别与所述平衡杆和倾斜盘相连接; 所述倾斜盘组件设置于头架套下方,其包括倾斜盘上盖和倾斜盘底座,所述倾斜盘上盖分别与所述叶片摆杆和导 向球相连,倾斜盘底座与所述舵机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之洪
申请(专利权)人:罗之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