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结构的杂多酸/二氧化硅催化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79905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孔结构的杂多酸/二氧化硅催化剂,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催化剂不具微孔结构,杂多酸负载于表面,易流失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平均孔径为10~20*,比表面积为400~650米↑[2]/克,杂多酸占1~70%(重量),二氧化硅占30~99%(重量),且二氧化硅是多孔非晶体二氧化硅构成的催化剂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邻苯二甲酯二辛酯的工业生产中。(*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孔结构的杂多酸/二氧化硅催化剂
技术介绍
杂多酸是一种重要的催化材料,可广泛用于酸催化和氧化还原催化等反应中。为了使催化剂易于与反应产物分离,将杂多酸制备成一种负载型多相催化剂是一个主要途径。现有专利报道所使用的方法是通过杂多酸溶液浸渍方法将杂多酸负载于固体二氧化硅载体表面上,其中中国专利CN1265940A,CN1264941A介绍了各种杂多酸负载在硅胶、气相二氧化硅,HZSM-5分子筛、活性碳、活性白土、硅藻土和二氧化钛表面上,作为催化剂用于环氧乙烷与甲醇的醚化反应以及乙二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CN1184797A介绍了磷钨杂多酸负载于固体二氧化硅上,用于烷烃转化为烯烃的催化反应;CN1185992A介绍了负载于固体二氧化硅表面磷钨酸用于乙醚转化为异丁烯的催化反应;US5856575A5介绍了负载于固体二氧化硅表面的磷钨酸用于酚与酰胺的催化反应;EP955284A1介绍了杂多酸盐负载于固体二氧化硅表面用于烯烃水解催化反应。WO2000074842,WO2002020157,WO200200589和JP2000342980分别介绍了杂多酸或杂多酸盐负载在二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孔结构的杂多酸/二氧化硅催化剂,平均孔径为10~20*,比表面积为400~650米↑[2]/克,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份:a)1~70%的杂多酸,其中杂多酸选自磷钨杂多酸或磷钼杂多酸;b)30~99%的二氧化硅,其中 二氧化硅是多孔非晶体二氧化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