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烷氧丙酸类化合物及其制法和药物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4350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式Ⅰ化合物所示新的α-烷氧丙酸类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旋光异构体和外消旋体,和其生理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以及结晶形式,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含有所述化合物的药物制剂,以及所述化合物在治疗与胰岛素抗性有关的临床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式I的新的α-烷氧丙酸类化合物,以及它们的互变异构体、对映体、非对映体和生理上可接受的盐。这些化合物在与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的用途,还涉及其用于治疗的方法,以及含有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介绍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各种糖尿病患者的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3%,并以4-5%的增长率逐年增长,糖尿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John M.Nuss et al.ANNUAL REPORTS IN MEDICINAL CHEMISTRY,2000,Vol.35,211-218)。糖尿病通常分为两类I型糖尿病及II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是因缺乏胰腺β-细胞功能的一种免疫性疾病,胰岛素分泌细胞受损,致使血浆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II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是外周胰岛素耐受引起的疾病,需通过提高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进行治疗。1990年Issemann和Green报道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的发现(Issemann,I.,Green,S.Nature,1990,347,645-650),并将其分为α,γ,δ三种类型(David,J.et al.,Cell,1995,Vol.83,835-839)。分子药理学研究显示,PPARγ是治疗II型糖尿病药物的重要靶点。研究发现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TZDS)对PPARγ有高亲和力,进入体内后通过激活PPARγ起作用(Shao D et al.J Biol Chem,1997,272,21473)。PPAR处于细胞核内,是核受体超家族的一员,TZDS类化合物进入细胞核后,结合于PPARγC末端的配体结合区域(Ligand Binding Domin,LBD),激活PPARγ,序列末端的活化因子II(activating function-2,AF-2)构象发生改变,活化的PPARγ和活化的RXR(维甲酸X受体)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然后发挥其识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反应元件(PPRE)的功能,利用其DNA结合区域(DNA Binding Domain,DBD)和靶基因特定的DNA序列(AGGACT)结合,从而使靶基因活化,调节靶基因的转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最先上市的噻唑烷二酮类抗II型糖尿病的药物是三共公司于1996年上市的曲格列酮(troglitazone)。武田公司的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和史克公司的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也于1999年先后上市,除了发现troglitazone有严重的肝毒性,被停止销售外,其他两个药物一经上市就位于世界畅销药物的前列。针对这个靶点,各国科学家又研制出新型的PPARγ激动剂,并对配体-受体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解析。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异噁唑-3,5-二酮类化合物、1,3-二羧酸化合物、α-取代羧酸类化合物、L-酪氨酸类化合物等均发现对PPAR有很好的结合作用。随着进一步的研究,人们对PPAR受体配基有了更新的认识。临床应用显示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等选择性PPARγ激动剂在治疗糖尿病、降低血糖的同时,有引起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副作用;而降脂药物如氯贝特(clofibrate)的作用机理是由于激动PPARα受体,降低血脂和减少肥胖作用。因此,能同时激动PPARγ和PPARα物质应是产生较少副作用的新一代II型糖尿病的治疗药。典型的双重激动剂如AZ242,它是α-取代苯丙酸类化合物,与PPARα和PPARγ结合的EC50分别为1.0μM和0.2μM,促进基因转录的ED50分别为1.2μM和1.3μM。它在治疗糖尿病的时候,能有效的降血脂和减肥,现已进入了临床III期研究。本专利技术旨在设计合成PPARγ和α的双重激动剂。根据PPARγ受体结构,利用计算机模拟,用虚拟合成的方法构建一个虚拟化合物库,经计算机DOCK虚拟筛选,从虚拟数据库中筛选出在理论上强效结合的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合成,评价其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式I所示的新型α-烷氧丙酸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式I所示的α-烷氧丙酸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式I所示的化合物在激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PAR)中的用途,以及治疗与PPAR有关的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为了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是涉及具有通式I的新型化合物 式中A代表 B、C 表示含有5个或6个碳原子的碳环,或者杂原子最多为4的杂环,这些杂原子可以相同或不同,为氧、氮或硫,X 表示O、S、NH、CH2或CO,Y 表示O、S、NH、CH2或CO,Z 表示0-1个O、S、NH、CH2、CO或C(Me)2,R1 表示氢、卤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R2 表示氢、卤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R3 表示H或C1~C4烷基,R4 表示H、C1~C12烷氧基或环烷氧基、OCF3、卤素取代的烷氧基或环烷氧基或各种取代不同以及位置不同的芳氧基或芳杂氧基,R5 表示氢、羟基、C1~C4烷氧基或环烷氧基、NH2、NHOH、NR6R7或NHOR8,R6,R7,R8表示C1~C4烷基,n 表示1~4的整数,环体系B、C的优选基团是带有5个或6个碳原子的碳环,或者是带有一个或2个杂原子的五元或六元杂环,其中的杂原子是O、N、S,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的X是O、S、N,优选的Y是O、S,N,优选的Z是0-1个CH2、CO、C(Me)2,优选的R1是氢、卤素、C1~C4烷氧基、C1~C4烷基,优选的R2是氢、卤素、C1~C4烷氧基、C1~C4烷基,优选的R3是H,优选的R4是H、C1~C12烷氧基或环烷氧基、OCF3、卤素取代的烷氧基或环烷氧基或各种取代不同以及位置不同的芳氧基或芳杂氧基,优选的R5是氢、羟基、C1~C4烷氧基或环烷氧基、NH2、NHOH、NR6R7或NHOR8,R6,R7,R8表示C1~C4烷基,优选的n是2或3。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化合物的包括但不限定于通式(Ia)所示的化合物 (Ia)其中,n=2或3,R11选自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环戊基,萘基;更优选的(Ia)化合物包括但不限定于2-甲氧基-3-{4-[2-(4-联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烯酸2-乙氧基-3-{4-[2-(4-联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烯酸2-环戊氧基-3-{4-[2-(4-联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烯酸2-乙氧基-3-{4-[2-(3-联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烯酸2-乙氧基-3-{4-[3-(4-联苯氧基)丙氧基]苯基}丙烯酸2-环戊氧基-3-{4-[2-(3-联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烯酸2-环戊氧基-3-{4-[3-(4-联苯氧基)丙氧基]苯基}丙烯酸2-(β-萘氧基)-3-{4-[2-(3-联苯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烯酸2-(β-萘氧基)-3-{4-[3-(4-联苯氧基)丙氧基]苯基}丙烯酸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化合物的包括但不限定于通式(Ib)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n=2或3,R12选自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环戊基,萘基更优选的(Ib)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如式Ⅰ的化合物及其对映异构体***Ⅰ式中:A代表***B、C表示含有5个或6个碳原子的碳环,或者杂原子最多为4的杂环,这些杂原子可以相同或不同,为氧、氮或硫,X表示O、S、NH、CH↓[2]或CO,Y表示O、S、NH、CH↓[2]或CO,Z表示0-1个O、S、NH、CH↓[2]、CO或C(Me)↓[2],R1表示氢、卤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R2表示氢、卤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R3表示H或C↓[1]~C↓[4]烷基,R4表示H、C↓[1]~C↓[12]烷氧基或环烷氧基、OCF↓[3]、卤素取代的烷氧基或环烷氧基或各种取代不同以及位置不同的芳氧基或芳杂氧基,R5表示氢、羟基、C↓[1]~C↓[4]烷氧基或环烷氧基、NH↓[2]、NHOH、NR6R7或NHOR8,R6,R7,R8表示C↓[1]~C↓[4]烷基,n表示1~4的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5-1-11 20051000042151.如式I的化合物及其对映异构体 式中A代表 B、C表示含有5个或6个碳原子的碳环,或者杂原子最多为4的杂环,这些杂原子可以相同或不同,为氧、氮或硫,X表示O、S、NH、CH2或CO,Y表示O、S、NH、CH2或CO,Z表示0-1个O、S、NH、CH2、CO或C(Me)2,R1表示氢、卤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R2表示氢、卤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R3表示H或C1~C4烷基,R4表示H、C1~C12烷氧基或环烷氧基、OCF3、卤素取代的烷氧基或环烷氧基或各种取代不同以及位置不同的芳氧基或芳杂氧基,R5表示氢、羟基、C1~C4烷氧基或环烷氧基、NH2、NHOH、NR6R7或NHOR8,R6,R7,R8表示C1~C4烷基,n表示1~4的整数。2.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片段A(II或III) 位于对位,其中R3表示H,R4表示H、C1~C12烷氧基或环烷氧基、OCF3、卤素取代的烷氧基或环烷氧基或各种取代不同以及位置不同的芳氧基或芳杂氧基,R5表示氢、羟基、C1~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宗儒陆颖褚凤鸣郭彦伸蔡哲峰孙飘扬周云曙袁开红陈永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