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中洋专利>正文

抗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三联高免免疫球蛋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3582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抗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三联高免免疫球蛋白,是将三种免疫原浓缩后以体积比(1~3)∶(1~3)∶(1~3)的比例混合后按照体积比1∶1加入弗氏完全佐剂作为免疫原免疫动物,同时使用吉林鲸象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苷肽注射液作为免疫增强剂免疫动物,其制备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规定的方法对制备的高免免疫球蛋白进行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针对母猪繁殖障碍病毒性疾病,具有组方科学,特异性强、安全性好、不会产生药物残留、保存和使用方便、临床应用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三种免疫原制备的抗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国际专利分类号为A61K39/395。
技术介绍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Hog chorera HC)是猪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早年又叫猪霍乱,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自1810年美国田纳西州首次报道以来,呈全球性流行。近年来,除北美,大洋洲和欧洲少数国家不再流行外,仍然是养猪业的最大威胁,是目前猪的最重要的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IE)的国际卫生法规将猪瘟列为16种A类研究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慢性经过时,多伴有其他细菌继发感染,使病情加剧。猪瘟是由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的猪瘟病毒(Hog cholera virus,HCV)所引起。猪瘟在未免疫猪群表现为发热、厌食、腹泻与便秘相间,衰竭、死亡等典型临床症状。在免疫不全猪群的临床表现,从无症状,亚临床感染到典型发病死亡,相差悬殊。在妊娠母猪可呈现死胎、流产、弱仔、仔猪成活率低等复杂的繁殖障碍综合症状。猪的伪狂犬病是危害养猪业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和鸟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一个没有发生过伪狂犬病的地区,爆发时从出生至断奶前的仔猪死亡率达90%以上,有的猪场仔猪甚至成窝的死亡。育肥猪的伪狂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都很高,但却常常被人们忽视。在分类学上,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水痘病毒属(Varicellavirus)的DNA病毒。病毒呈球形,有囊膜,能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内增殖,并产生核内包涵体。该病毒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在发热期间,其鼻液、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血液和实质器官中也含有病毒。猪伪狂犬病有4大临床表现(1)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其中以产死胎为主;(2)新生仔猪死亡,15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达100%。常表现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1℃以上,厌食(乳)、呕吐、拉稀不止、昏睡、发抖、运动不协调,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有败血症和神经症状,尤其明显的直观现象是一耳朝前,一耳朝后;(3)断奶仔猪发病率约为40%,死亡率20%左右,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呈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等;也有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腹泻和呕吐等;擦痒往往是其他家畜特有的症状,而猪没有,但目前患病仔猪病程前期呈现擦痒的日益增多,表明该病毒在流行的过程中有毒力增强的迹象;(4)母猪表现不育症,返情率达90%,配种数次都配不上。猪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细小病毒科(Parvovirio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的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PPV)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是以胚胎和胎儿感染及死亡而母体本身不显症状的一种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地的猪群中,该病毒普遍存在,在大多数猪场呈地方性流行。感染PPV初期,可能会出现减食、倦怠、呕吐或腹泻,因时间短暂和症状轻微不易被察觉。因此,感染PPV的猪通常都表现为亚临床症状。其主要症状为母源性繁殖失能。感染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妊娠母猪感染PPV因胎龄不同其临床反应也有差异,妊娠初期感染,因死亡胎儿被吸收,使产仔数量减少;中、后期感染可出现流产和正常产,产出的正常仔猪约占70%,异常的约占30%,异常仔为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存活的异常仔猪不能起立、衰弱、很快死亡。发生繁殖障碍的母猪除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以及发情不孕等现象外,大部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个别母猪有体温升高,后躯运动不灵活或瘫痪,关节肿大或体表有圆形肿胀等现象。对于这三种疾病的预防,我国目前采取的政策主要是用疫苗进行预防。但由于我国目前饲养方式大多数还是以农户散养者居多,许多农户对疫苗免疫的认识不足以及体制等原因,在许多地区,由于遗漏免疫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三种疾病也有愈演愈烈之势。此外,从这三种疾病本身来说,由于其流行较为迅速和在猪群中的感染率较高,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高。尤其是这三种疾病都可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而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制约我国养猪业发展,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重要疾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细小病毒感染不但可以造成母猪流产、死胎、早产、少产、产木乃伊胎和产弱仔。还可同时感染产出的仔猪,引起仔猪大量死亡。这类疾病具有群发的特征,所引起的繁殖率下降已成为养猪场、户,尤其是集约化养猪场中较为常见的现象。经济损失极为严重。另一方面,对于病毒性疾病的治疗,还没有像抗生素对细菌非常特效那样的抗病毒性疾病的特效药物,在动物发病后,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或免疫调节制剂,只是为了控制并发的细菌性感染和提高动物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在猪群发病后,已经造成了母猪流产和仔猪死亡的事实,此时用药物治疗为时已晚,因为在母猪怀孕期间已经耗费了饲养成本,且没有得到预期希望的仔猪,同时还不得不淘汰一部分母猪。所以说这三种疾病给养猪业所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已成为养猪生产中带有全局性、关键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采用三种免疫原制备具有特异性高,针对性强,疗效确实的治疗或预防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的抗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三联高免免疫球蛋白。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免疫原用取细胞培养物经浓缩后加完全弗氏佐剂制备而成,其中猪瘟病毒用牛睾丸原代细胞或PHK-21传代细胞培养,猪伪狂犬病病毒用猪肾细胞(PK-15)或牛肾细胞(MDBK)进行培养,猪细小病毒用猪肾原代或继代细胞培养;浓缩后这三种病毒的效价达到106~8,将这三种免疫原以体积比(1~3)∶(1~3)∶(1~3)的比例混合后按照体积比1∶1加入弗氏佐剂作为免疫原免疫动物。同时使用吉林鲸象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研制成的苷肽注射液(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提高动物免疫功能的苷肽注射液,专利申请号为2005 10016626.2)作为免疫增强剂,5毫升/支,以提高抗体效价。免疫程序本专利技术的免疫动物使用经过严格检疫的猪、马(骡、驴)作为免疫动物。免疫途径采用皮内、皮下或穴位、肌肉多点注射。基础免疫剂量为每头猪3ml,马(骡、驴)5ml。免疫方式猪为皮下或肌肉多点注射,马(骡、驴)用皮内、皮下或穴位多点注射。间隔18~21天进行第一次加强免疫,免疫剂量为猪8ml,马(骡、驴)10~12ml;以后每间隔18~21天进行加强免疫一次,经2~4次加强免疫后,检测抗体效价,抗体效价≥2048时视为合格,如抗体效价达不到此标准,继续加强免疫一次,然后对马(骡、驴)颈静脉采血或对免疫猪颈动脉或心脏直接放血。抗体效价检测分别使用检测这三种疾病的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效价。检测抗原用细胞培养物经浓缩的并经过相应处理的病毒,第二抗体采用相对应的兔抗猪(鼠抗猪)或兔抗马(鼠抗马),同时设立阴、阳性血清对照。血清抗体效价合格者方能进行采血或作为合格产品出厂。采血和血清提取首先用1%~5%无菌氯化钠溶液将采血的容器内壁完全打湿。每个容器应标明动物号码、最后一次加强免疫日期和采血日期。无菌采血后将采集的血液在20℃在~25℃放置,待其全部凝固并有血清析出时,加入灭菌的压砣,48~72小时后,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抗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三联高免免疫球蛋白,其特征是:免疫原采用猪瘟病毒用牛睾丸原代细胞或PHK-21传代细胞培养,猪伪狂犬病病毒用猪肾细胞(PK-15)或牛肾细胞(MDBK)进行培养,猪细小病毒用猪肾原代或继代细胞培养;免疫佐剂: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免疫增强剂:采用吉林鲸象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苷肽注射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洋
申请(专利权)人:张中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