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接头用的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1348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万向接头用的轭,其能够防止一对紧固部和螺栓变形,增强螺栓的耐用性。万向接头用的轭(1)包括:插入部(11),其形成为沿着旋转轴轴线方向开口的筒状,旋转轴的一端侧插入该插入部(11);作为一对紧固部(12)的第一紧固部(13)和第二紧固部(14),其以在其之间夹着插入部(11)的开口部分并对峙的方式从插入部(11)起延伸设置;以及将一对紧固部(12)从其两外侧紧固的一组螺栓(16)和螺母(17),其通过紧固一对紧固部(12),夹持固定插入插入部(11)中的旋转轴。螺栓(16)被插通在第一紧固部(13)的贯通孔(13a)中。螺母(17)以能够与第二紧固部(14)卡合的方式被嵌插在第二紧固部(14)的贯通孔(14a)中,并被形成为,其与第一紧固部(13)相对的一侧的端面的一部分朝向第一紧固部(13)侧延伸设置,使得两者之间的间隙(S)成为规定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旋转轴的一端侧的万向接头用的轭(yoke)。
技术介绍
万向接头100连接轴线以一定角度交叉的2个轴,用于将一个轴的转矩传递到另一个轴,例如,如图9所示,由轴线相互正交的十字轴101和2个轭102、 105 (第一轭102和第二轭105)构成,其中,该轭102、 105分别连接构成十字轴101的各轴的两端部,以能够自由摇动的方式设置于该轴线中心,并分别连接旋转轴111、 112的一端侧。而且,这种万向接头100例如设置在汽车的转向装置等上,该转向装置构成为,通过该万向接头100,将通过方向盘(handle)的操作而旋转的转向轴111的转矩传递到转向齿轮的输入轴112,设定前轮的转向角。上述第一轭102包括基部103、以隔开距离且相互相对的方式从基部103延伸设置的一对相对侧壁104,转向轴111的一端侧固定设置在基部103的外表面上,十字轴101安装在相对侧壁104的前端部侧的内表面上。如图9 图11所示,上述第二轭105形成为具有开口部106a的筒状,该开口部106a沿着上述连接的转向齿轮的输入轴112的轴线方向开口,该第二轭105包括插入部106,输入轴112的一端侧插入其中并且其内周面与该输入轴112的外周面抵接; 一对紧固部107,其以将插入部106的开口部106a夹在之间并对峙的方式从插入部106的根侧向其相反侧延伸设置; 一对相对侧壁108,其朝向与输入轴112的连接侧相反的一侧并沿着输入轴112的轴线方向从插入部106起被延伸设置,并且隔开距离相互相对;和用于紧固一对紧固部107的螺栓109。在上述插入部106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能够与形成于输入轴112的一端侧的外周面上的锯齿112a卡合的锯齿106b。在上述一对紧固部3107的一个上形成有贯通孔107a,在另一个上同轴地形成有螺丝孔107b,上述螺栓109插通贯通孔107a内并与螺丝孔107b螺合。在上述一对相对侧壁108上,在其前端部同轴地形成有用于安装十字轴101的安装孔108a。利用该第二轭105,在将输入轴112的一端侧插入插入部106之后,利用插通贯通孔107a内并与螺丝孔107b螺和的螺栓109紧固一对紧固部107,于是输入轴112被插入部106夹持、固定,由此,,第二轭105和输入轴112被结合、固定。在上述输入轴112的一端侧形成有环状的凹口槽112b,通过该凹口槽112b与螺栓109的外周部卡合,限制输入轴112沿轴线方向移动,防止输入轴112从第二轭105脱落。但是,在上述第二轭105中,当一对紧固部107被螺栓109紧固时,如图11所示,会产生下述问题紧固部107的前端侧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变形,螺栓109弯曲,该螺栓109不仅受到拉伸应力的作用,还受到弯曲应力的作用,于是螺栓109的抗疲劳强度(耐用性)降低。即,在拉伸应力和弯曲应力作用的状态下,通过万向接头100传递的转矩的力反复作用于螺栓109,于是,螺栓109因疲劳而损坏的时间显著变短。而且,作为可解决上述问题的轭(第二轭105),以往,例如有日本特开平7-317793号公报公开的一种结构。如图12所示,该轭120与上述第二轭105相同,具备上述插入部106、上述一对紧固部107、上述一对相对侧壁108、用于紧固一对紧固部107的一组螺栓109和螺母121。而且,对与上述第二轭105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在上述一对紧固部107的另一个上代替螺丝孔107b形成有贯通孔107c,通过插通贯通孔107a、 107c内的螺栓109和螺母121紧固该一对紧固部107,从而,输入轴112被插入部106夹持、固定。另外,在上述一对紧固部107的前端分别设置有抵接部107d,该抵接部107d朝向该紧固部107的对峙方向延伸设置且可相互抵接,在利用一组螺栓109和螺母121进行紧固时,该抵接部107d相互抵接,由此,防止紧固部107的前端侧互相接近。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7-317793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日本特开平7-317793号公报所公开的轭120中,如上所述,当利用螺栓109和螺母121进行紧固时,虽然通过抵接部107d的抵接防止紧固部107的前端侧变形、接近,但是因为螺栓109和螺母121的紧固位置、与两个抵接部107d的接触位置间隔距离,所以,如图13所示,紧固部107的在插入部106—侧的根部变形、相互接近,虽然未图示,但是由于紧固部107的中央部变形、挠曲,因此不能完全防止螺栓109弯曲。因此,即使上述轭120也与上述第二轭105的情况相同,该螺栓109由于变形而不仅受到拉伸应力的作用,还受到弯曲应力的作用,螺栓109的耐用性降低。另外,当形成上述抵接部107d时,还存在上述紧固部107的形状变复杂,成形变困难,成形工序增加,成形用的模形状变复杂的问题,以及由于成形变困难,成形工序增加,成形用的模形状变复杂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万向接头用的轭,该万向接头用的轭能够防止一对紧固部和螺栓变形且增强螺栓的耐用性,并能够简化成形或减少成形工序、简化成形用的模形状、降低制造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万向接头用的轭,其连接旋转轴的一端侧,并包括插入部,其具有沿着上述连接的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开口的开口部,并被形成为U字状或筒状,上述旋转轴的一端侧插入该插入部,且该插入部的内周面抵接该旋转轴的外周面;作为一对紧固部的第一紧固部和第二紧固部,该第一紧固部和第二紧固部以在其之间夹着该插入部的开口部对峙的方式从上述插入部开始延伸设置;以及将该一对紧固部从其两外侧紧固的一组螺栓和螺母,该万向接头用的轭构成为通过利用上述一组螺栓和螺母紧固上述紧固部,夹持、固定插入上述插入部的旋转轴,该万向接头用的轭的特征在于,构成为在上述第一紧固部和第二紧固部上分别形成有在其对峙方向上贯 通的同轴的贯通孔,上述螺栓插通上述第一紧固部的贯通孔,上述螺 母以能够与该第二紧固部卡合的方式嵌插在上述第二紧固部的贯通孔 内,上述螺母被形成为,其与上述第一紧固部相对的一侧的端面的至 少一部分朝向上述第一紧固部侧延伸设置,使得两者之间的间隙成为 预先设定的间隙,在紧固时,该螺母与第一紧固部抵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当将旋转轴的一端侧插入插入部,并通过一组螺栓 和螺母紧固一对紧固部时,旋转轴被插入部夹持,该轭与旋转轴被结 合、固定。另外,这时,螺母的与第一紧固部相对的一侧的端面的至 少一部分与第一紧固部抵接,能够防止一对紧固部变形、相互接近, 防止螺栓弯曲。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令螺母的与第一紧固部相对的一侧的端面的至 少一部分向第一紧固部一侧延伸并与第一紧固部抵接,因此与现有技 术相比,通过一组螺栓和螺母进行紧固的位置的附近部分防止该一对 紧固部接近(变形)。由此,能够防止螺栓弯曲,尽量减小作用于该螺 栓的弯曲应力,能够增强螺栓的耐用性。另外,与在一对紧固部上设置有抵接部的现有的轭相比,能够形 成简单的形状,可简化成形、减少成形工序、简化成形用的模形状。 此外,通过简化成形、减少成形工序、简化成形用的模形状,能够抑 制且减小制造成本。此外,上述万向接头用的轭也可以构成为,还具备环状的抵接部 件,该抵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万向接头用的轭,其连接旋转轴的一端侧,并包括: 插入部,其具有沿着所述连接的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开口的开口部,并被形成为U字状或筒状,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侧插入该插入部,且该插入部的内周面抵接该旋转轴的外周面; 作为一对紧固部的第一 紧固部和第二紧固部,该第一紧固部和第二紧固部以在其之间夹着该插入部的开口部对峙的方式从所述插入部开始延伸设置;以及 将该一对紧固部从其两外侧紧固的一组螺栓和螺母, 该万向接头用的轭构成为,通过利用所述一组螺栓和螺母紧固所述紧固部 ,夹持、固定插入所述插入部的旋转轴, 该万向接头用的轭的特征在于,构成为: 在所述第一紧固部和第二紧固部上分别形成有在其对峙方向上贯通的同轴的贯通孔,所述螺栓插通所述第一紧固部的贯通孔,所述螺母以能够与该第二紧固部卡合的方式嵌插 在所述第二紧固部的贯通孔内, 所述螺母被形成为,其与所述第一紧固部相对的一侧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一紧固部侧延伸设置,使得两者之间的间隙成为预先设定的间隙, 在紧固时,该螺母与第一紧固部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柿本和秀井上圣准小山刚司
申请(专利权)人:光洋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