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模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6632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模组结构,包含有一个底座、多个硅晶单元及一个抗反射面板;底座具有一个第一表面、一个反向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多个由第一表面朝第二表面方向成型的凹槽、多个由第一表面周缘朝第二表面反方向成型的凸部;硅晶单元设于底座的凹槽中,且各硅晶单元彼此电性连接;抗反射面板设于底座的第一表面上并封闭各凹槽,且抗反射面板与底座的凸部黏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通过结构设计,无需外框夹制即可完成组装,完全解决了因夹制组装程序所造成的不良率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优良率较高的太阳能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现在对石化能源的需求不断高涨,加上可开发的石化能源非常有限,因此越 来越多的人开始研发新的能源以取代石化能源,其中,最符合要求的替代能源之一即为太 阳能。参阅附图说明图1,该图为实现太阳能发电的已知太阳能模组组合剖面示意图。该太阳能模 组主要在硅晶单元11的上、下面分别设有一个披覆层12、13,披覆层12、13可由透光率相当 良好的乙烯基醋酸纤维(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制成,再分别在上、下披覆层12、 13的上、下端面处披覆PC膜14、15,或是在上披覆层12的上面设立玻璃,而在下披覆层13 的底面设PC膜,最后以一个外框16使各层组件获得定位。然而,已知的这种太阳能模组在组装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太阳能模组在组装时,除 了迭置硅晶单元11、披覆层12、13、PC膜14、15或玻璃等各层组件之外,还需要通过外框16 来夹制各层组件,而在外框16夹制的组装程序中,常常因为夹制力量无法控制得相当精准 而使各层组件受损,因此降低了太阳能模组的优良率。虽然目前的组装方式中采用在外框 16内增设一个胶层161来避免各层组件因夹制而损坏,但这种方式只能降低夹制组装程序 中的不良率,还是无法完全解决因夹制组装程序所造成的不良率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模组结构,其通过结构设计而不 需要夹制组装程序即可完成组装,可以完全解决因夹制组装程序所造成的不良率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模组结构,包含一个底座,具 有一个橡胶层、一个成形于橡胶层的塑料层、一个位于橡胶层表面的第一表面、一个位于塑 料层且反向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多个由第一表面朝第二表面方向成型的凹槽、多个由 第一表面周缘朝第二表面反方向成型的凸部;多个硅晶单元,设于所述底座的凹槽中,且各 硅晶单元彼此电性连接;一个抗反射面板,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表面上并封闭各凹槽,且所 述抗反射面板的侧面与凸部之间形成一个供胶灌入的孔,抗反射面板与底座的凸部黏固。较佳地,所述各硅晶单元分别具有一个正导电端与一个负导电端,且彼此串联。较佳地,所述底座的各凹槽间连通有一个通道,所述通道内设有一根导线,该导线 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硅晶单元的正导电端或负导电端及相邻硅晶单元的负导电端或 正导电端。较佳地,所述底座的第一表面周缘成型有二个相对应的凸部。较佳地,所述底座的第一表面周缘成型有四个凸部,各凸部彼此头尾相接而形成 环状。 较佳地,所述抗反射面板为压克力或白玻璃。3 本技术主要通过结构设计,在组装的过程中无需进行外框的夹制组装程序, 避免了因夹制组装程序造成太阳能模组不良率的升高,完全解决了因夹制组装程序所造成 的不良率问题。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 图1是已知太阳能模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实施例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步详细的说明图3是本技术第 图4是本技术第 图5是本技术第 图6是本技术第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硅晶单元11 PC 膜 14、15 胶层161 底座 20、60、70 橡胶层22 第二表面M 信道251 凸部洸、76 硅晶单元30 负导电端32 抗反射面板40 孔51披覆层12、13 外框16塑料层21 第一表面 凹槽25 导线252正导电端3123,73胶5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2至图4,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模组结构,其主要是由 一个底座20、多个硅晶单元30以及一个抗反射面板40组成。底座20是由双料射出而具有一个塑料层21及一个橡胶层22的座体。该底座20 具有一个位于橡胶层22的第一表面23、一个位于塑料层21且反向于第一表面23的第二表 面24、多个由第一表面23朝第二表面M方向成型的凹槽25。各凹槽25之间连通有一个 通道251,通道251内设有一根导线252。底座20还具有二个由第一表面23周缘朝第二表 面M反方向成型的凸部26,且二个凸部沈呈相对应的状态。多个硅晶单元30设于底座20的凹槽25内,并且各个硅晶单元30分别具有一个正 导电端31与一个负导电端32且通过导线252彼此串联,使各硅晶单元30彼此电性连接, 也就是导线252的一端电性连接一个硅晶单元30的正导电端31或负导电端32,导线252 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相邻一个硅晶单元30的负导电端32或正导电端31。当然,各硅晶单元 30电性连接后即导出一个正极与一个负极,而各硅晶单元30的电性连接方式并不以此实4施例说明为限。抗反射面板40为压克力或白玻璃,该抗反射面板40设于底座20的第一表面23上 并封闭各凹槽25,且该抗反射面板40的侧面与凸部沈之间形成一个孔51以便灌入胶52, 使抗反射面板40与底座20的凸部沈黏固。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结构及其组态说明。对于本实用 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功效,做以下说明。本技术的太阳能模组在组装时,先将各硅晶单元30设置于底座20的凹槽25 内,再将抗反射面板40设于底座20的第一表面23上,最后使抗反射面板40与底座20相 互黏固即完成组装。因此,本技术在组装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外框的夹制组装,从而避免 了因夹制组装程序造成太阳能模组不良率的升高,简言之,本技术通过结构设计省去 了夹制组装的程序即可完成太阳能模组的组装,完全解决了因夹制组装程序所造成的不良 率问题。参阅图5,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模组结构,其同样是由一个底 座60、多个硅晶单元30以及一个抗反射面板40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与第一实施例相 同,故在此不再赘述。而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底座60是单一材质的座 体,可以采用与双料射出相比制作成本较低的方法制成,从而得到一个较佳可实施的状态。参阅图6,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模组结构,其同样是由一个底 座70、多个硅晶单元30以及一个抗反射面板40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与第一实施例相 同,故在此不再赘述。而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底座70的第一表面73周 缘成型有四个凸部76,且各个凸部76彼此头尾相接而形成环状。当抗反射面板40设于底 座70的第一表面73时,将抗反射面板40的全部侧面与各凸部76胶合,使抗反射面板40 与底座70黏合的更为牢固,从而得到一个较佳可实施的状态。综上所述,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三个实施例及附图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 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知以上技术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 围内,凡是依照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属于本技术专利 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底座,具有一个橡胶层、一个成形于橡胶层的塑料层、一个位于橡胶层表面的第一表面、一个位于塑料层且反向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多个由第一表面朝第二表面方向成型的凹槽、多个由第一表面周缘朝第二表面反方向成型的凸部;多个硅晶单元,设于所述底座的凹槽中,且各硅晶单元彼此电性连接;一个抗反射面板,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表面上并封闭各凹槽,且所述抗反射面板的侧面与凸部之间形成一个供胶灌入的孔,抗反射面板与底座的凸部黏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底座,具有一个橡胶层、一个成形于橡胶层的塑料层、一个位于橡胶层表面的第一 表面、一个位于塑料层且反向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多个由第一表面朝第二表面方向成 型的凹槽、多个由第一表面周缘朝第二表面反方向成型的凸部;多个硅晶单元,设于所述底座的凹槽中,且各硅晶单元彼此电性连接;一个抗反射面板,设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表面上并封闭各凹槽,且所述抗反射面板的侧 面与凸部之间形成一个供胶灌入的孔,抗反射面板与底座的凸部黏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硅晶单元分别具有一个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先煌张佑严
申请(专利权)人:榕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