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1758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30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结构,由相互交错的X轴碳束与Y轴碳束设于具有胶合层的透明基板上组成,且各X轴碳束与Y轴碳束各具有一导电线及一被绝缘层包覆,感应电路在制程上可将X轴碳束与Y轴碳束交错后,直接设于具有胶合层的透明基板上,最后经照射紫外线使胶合层固化而将X轴碳束、Y轴碳束与透明基板三者结合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感应电路在制作的过程中,不需进行绝缘隔离处理而达到简化制程步骤及降低制程成本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触控面板有关,特别是指一种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Touch Panel)根据感应原理主要可分为电容式及电阻式等类别,其中电容式触控面板是目前主流的控制方式。参阅图I、图2,电容式触控面板主要以一块透明玻璃为基板11,而在基板11上设有具有平行设置的多个X轴感应电极121的第一线路层12、及具有平行设置的多个Y轴感应电极131的第二线路层13,且各X轴感应电极121与各Y轴感应电极131彼此交错,形成呈棋盘结构状的感应数组。而为了确保各X轴感应电极121与各Y轴感应电极131交迭处·正常运作,因此在各交迭处以一绝缘层14使其电气绝缘,藉以利用该感应数组中的静电场变化来计算接触点位置。当然,电容式触控面板更包含有其他的绝缘层15及接地层16。然而,就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的制程而言,在单一透明基板11的一面上分别形成多个X轴感应电极121的第一线路层12及多个Y轴感应电极131的第二线路层13,由于X、Y轴感应电极121、131作矩阵排列,使得各X轴感应电极121与各Y轴感应电极131会有交叉重迭处,因此必须进行绝缘隔离处理,但绝缘隔离处理将增加制程步骤,凸显出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制程繁杂的缺陷。除此之外,已知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的另一种制程是在基板上溅镀有呈线性的多个X轴感应电极,及在各X轴感应电极之间溅镀有与X轴感应电极不接触的Y轴感应电极线段,随后在X轴感应电极上涂布有绝缘层,且该绝缘层位于各Y轴感应电极线段连接的路径上,最后,再通过溅镀使各线段Y轴感应电极电性连接,此种制程更凸显出制程繁复冗长且成本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结构,可以简化制程步骤,降低制程成本,并可以提升触控感应的灵敏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结构,包含一透明基板,具有一使用端面及一反向于所述使用端面的结合端面;一胶合层,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结合端面;多个X轴碳束,平行设置于所述结合端面且被所述胶合层黏固,各X轴碳束具有一第一导电线及一包覆所述第一导电线的第一绝缘膜;多个Y轴碳束,平行设置于所述结合端面且与各X轴碳束交错并被所述胶合层黏固,各Y轴碳束具有一第二导电线及一包覆所述第二导电线的第二绝缘膜。较佳地,所述胶合层为一紫外线可固化黏着剂。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电线为碳纤维。较佳地,所述第二导电线为碳纤维。本技术主要由相互交错的X轴碳束与Y轴碳束设于具有胶合层的透明基板上组成,且各X轴碳束与Y轴碳束各具有一导电线(碳纤维)及一被绝缘层包覆,因此,感应电路在制程上可将X轴碳束与Y轴碳束交错后,直接设于具有胶合层的透明基板上,最后经照射紫外线(UV)使胶合层固化而将X轴碳束、Y轴碳束与透明基板三者结合为一体,感应电路在制作的过程中,不需进行绝缘隔离处理,简化了制程步骤及,降低了制程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已知触控面板立体分解图;图2是已知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图6是图4另一视角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状态的局部放大图,显示X轴碳束与Y轴碳束编织成网状的状态。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基板11第一线路层12X轴感应电极121第二线路层13Y轴感应电极131绝缘层14、15接地层16透明基板20使用端面21结合端面22胶合层30X轴碳束40第一导电线41第一绝缘膜42Y轴碳束50第二导电线51第二绝缘膜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阅图3、图4,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结构,其主要由一透明基板20、一胶合层30、多个X轴碳束40及多个Y轴碳束50组成。透明基板20具有一使用端面21及一反向于使用端面21的结合端面22 ;所述透明基板20可为玻璃或透明高分子板材。胶合层30涂布在透明基板20的结合端面22 ;本实施例中的胶合层30为一紫外线可固化黏着剂。参阅图5,各X轴碳束40平行设置于结合端面22且被胶合层30黏固,各X轴碳束40具有一第一导电线41及一包覆第一导电线41的第一绝缘膜42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线41为碳纤维。参阅图6,各Y轴碳束50平行设置于结合端面22且与各X轴碳束40交错并被胶合层30黏固,各Y轴碳束50具有一第二导电线51及一包覆第二导电线51的第二绝缘膜52 ;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导电线51为碳纤维。以上所述即为本技术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结构及其组态说明,至于本技术的功效作以下说明。本技术的感应电路结构主要由相互交错的X轴碳束40与Y轴碳束50设于具有胶合层30的透明基板20上组成,由于X轴碳束40与Y轴碳束50的导电线(碳纤维)被一绝缘层包覆,因此,该感应电路在制程上可将X轴碳束40与Y轴碳束50交错后,直接设于具有胶合层30的透明基板20上,最后经照射紫外线(UV)使胶合层30固化而将X轴碳束40、Y轴碳束50与透明基板20三者结合为一体,即完成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结构。因此,本技术感应电路在制作的过程中,不需进行绝缘隔离处理,更不需要通过溅镀制程来将X轴碳束40、Y轴碳束50与透明基板20三者结合为一体,因此,确实能达到简化制程步骤及降低制程成本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的感应电路结构在讯号的发射及接收上,除了以X轴碳束40作为发射端、以Y轴碳束50作为接收端、或者相反之外,请参阅图7所示,由于X轴碳束40与Y轴碳束50的导电线(碳纤维)被一绝缘层包覆,因此,可将X轴碳束40与Y轴碳束50直接编织成网状,不会相互电性接触,而在讯号的发射及接收上,就可用奇数的碳束作为发射端、以偶数的碳束作为接收端、或者相反,据此,可在呈网状的感应电路上形成快速变化的电容,提升触控感应的灵敏度。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及附图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知以上技术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内,凡是依照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属于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透明基板,具有一使用端面及一反向于所述使用端面的结合端面; 一胶合层,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结合端面; 多个X轴碳束,平行设置于所述结合端面且被所述胶合层黏固,各X轴碳束具有一第一导电线及一包覆所述第一导电线的第一绝缘膜; 多个Y轴碳束,平行设置于所述结合端面且与各X轴碳束交错并被所述胶合层黏固,各Y轴碳束具有一第二导电线及一包覆所述第二导电线的第二绝缘膜。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合层为一紫外线可固化黏着剂。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线为碳纤维。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线为碳纤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结构,由相互交错的X轴碳束与Y轴碳束设于具有胶合层的透明基板上组成,且各X轴碳束与Y轴碳束各具有一导电线及一被绝缘层包覆,感应电路在制程上可将X轴碳束与Y轴碳束交错后,直接设于具有胶合层的透明基板上,最后经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的感应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透明基板,具有一使用端面及一反向于所述使用端面的结合端面;一胶合层,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结合端面;多个X轴碳束,平行设置于所述结合端面且被所述胶合层黏固,各X轴碳束具有一第一导电线及一包覆所述第一导电线的第一绝缘膜;多个Y轴碳束,平行设置于所述结合端面且与各X轴碳束交错并被所述胶合层黏固,各Y轴碳束具有一第二导电线及一包覆所述第二导电线的第二绝缘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祐严黄长煌
申请(专利权)人:榕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