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热解毒、利湿祛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576058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祛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和应用,该中药制剂由重楼、苦参、土茯苓、当归等中药以及辅料制成片剂、胶囊、丸剂、口服剂、散剂、膏剂、丹剂等口服剂型或注射剂。该制剂用于湿热型妇科炎症以及女性不孕不育等疾病的治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剂作用独特,制备简单,服用方便,效果良好,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止痛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种清热解毒、利湿祛瘀作用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是涉及到重楼、土茯苓、苦参、当归等中药组成的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祛瘀功效的中药制剂在治疗妇科炎症以及女性不孕不育等病症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妇科炎症主要是指妇女生殖器官的炎症,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女性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妇科炎症除了影响身体健康,有些还会使女性无法怀孕生子,造成终身遗憾。例如宫颈炎,子宫颈是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子宫、输卵管以及卵巢的一道重要防线。宫颈炎如不能及时查出,尽早治疗,还会恶化为宫颈癌,危害难以想象。又如盆腔炎,全身症状并不明显,有时候有低烧、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经不调等等。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会从急性盆腔炎变成慢性盆腔炎,导致不孕症的发生。妇科炎症已成为困扰现代女性的一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妇女的调查我国育龄女性约为1.5~2亿,其中约41%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炎症,已婚女性发病率更高达70%。其发病率和复发率双双居高不下。可以说,这类疾病已经成了妇女的难言之隐,严重地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妇科炎症据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带下、小腹痛等病的范畴。本病主要由于热毒或湿浊邪气瘀滞胞宫,胞络,影响气血运行,致使气血凝滞,冲任受损而致疾病。当病初发时,热毒及湿浊邪气壅盛,正气未衰,邪正斗争较剧,临床多表现为实热症则应运用清热解毒药,故本专利技术以清热解毒、利湿祛瘀为治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热解毒、利湿祛瘀作用的中药制剂,它由下述中药制成重楼1-4份 土茯苓1-4份苦参1-4份 当归 1-4份该配方中,重楼性苦微寒,归肝经,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君药。土茯苓甘淡平,入肝、胃经,清热解毒,利湿通络;苦参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为臣药。当归性温活血补血为佐使药。当归味辛甘、微苦、性温,是妇科调经血最常用的药,能调理冲、任、带三脉,善能补血、活血。前人把它称为“妇科专药”。近代研究当归对子宫有兴奋与抑制两种作用其水溶性、非挥发性、结晶性成分能兴奋子宫而使收缩加强,其挥发油能抑制子宫平滑肌而使子宫弛缓。全方药性平和,全方以清热解毒为主兼以利湿祛瘀,针对妇科炎症发病病因以湿邪、热邪为主兼有气滞血瘀的特点进行治疗。本专利技术的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祛瘀之功效,可用于湿热型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女性不孕不育等疾病的治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制剂作用独特,制备简单,服用方便,效果良好,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止痛效果好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制剂优选的原料配方为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重楼1-4份 土茯苓1-4份苦参1-4份 当归 1-4份本专利技术的制剂,最优选的配方为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重楼2-3.5份 土茯苓2-3.5份苦参2-3.5份 当归 2-3.5份以上重量份可以以克为单位制造成制剂,如重楼350g土茯苓250g苦参200g当归 200g本专利技术根据配方中药物主要有效成分及本方中君药当归中挥发油具有抑制子宫平滑肌而使子宫弛缓作用及长期临床用药的经验,确定本专利技术制剂原料的制备工艺为水提取药材并收集挥发油,水提液滤过,浓缩,醇沉,滤过,回收乙醇,干燥,制粒。研究中采用正交试验对本品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采用对比试验分别对过滤工艺、干燥工艺和制粒工艺进行了考察,从而确定了本专利技术制剂的工艺条件。将上述配方的组分制成本专利技术的制剂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取当归,通蒸汽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渣加入土茯苓、苦参、重楼,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加8~12倍量水,提取2~3小时;第二次加6~8倍量的水,提取1~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5(60℃)的清膏,加等量的95%乙醇,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0(60℃)的稠膏,加入适量辅料,干燥,粉碎,制粒,喷加挥发油,填充于胶囊中可制成胶囊剂,或加入润滑剂压片可制成片剂,用制剂学中的常规方法可制成其他药剂学上的任何制剂。本专利技术的制剂,在制备成药剂时可加入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药物可接受的载体可以是淀粉、蔗糖、乳糖、甘露醇、木糖醇、枸橡酸、硅衍生物、纤维素类及其衍生物、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土温80、琼脂、碳酸钙、碳酸氢钙、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环糊精、β-环糊精、磷脂类材料、高岭土、滑石粉、硬脂酸钙、硬脂酸镁、可食用或药用的油类等。本专利技术的制剂,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这些剂型可以是片剂、分散片、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粉剂、外用洗液剂、注射剂、栓剂、软膏剂、硬膏剂、霜剂、喷雾剂、滴剂、贴剂。本专利技术的制剂,优选的是口服剂型,如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分散片、颗粒剂、丸剂、散剂、丹剂、膏剂,最优选的是胶囊剂。本专利技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以上所述的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当归,通蒸汽提取挥发油,备用;药渣加入土茯苓、苦参、重楼,加水提取2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提取2.5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的水,提取1.5小时,滤过,合并2次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5(60℃)的清膏,加入等量的95%乙醇,搅拌后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40(60℃)的稠膏,加入辅料适量,干燥,粉碎,制粒,喷加挥发油,可制备成颗粒剂;将颗粒填充于胶囊中可制成胶囊剂,或加入润滑剂压片可制成片剂。在上述提取物中采用药剂学上所用的辅料或基质,可制成软胶囊或分散片等中药制剂。填充剂为淀粉,或乳糖,或微晶纤维素,或预焦化淀粉,或重量配比为淀粉预焦化淀粉5∶1;崩解剂为羧甲基纤维素纳,或预焦化淀粉,或微晶纤维素,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或低取代羧甲基纤维素钠,或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羧甲基淀粉钠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或重量配比为低取代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羧甲淀粉钠1∶1的混合物。其中分散片制备中的填充剂为淀粉,或预焦化淀粉,或微晶纤维素,或乳糖,或β-环糊精,或羟丙基环糊精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散片制备中的崩解剂为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或羧甲基淀粉钠,或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或交联羧甲纤维素钠一种或多种的混合。分散片制备中的粘合剂(或称润湿剂)是40%-95%乙醇溶液,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最佳为含4%聚乙烯吡咯烷酮的55%乙醇溶液。分散片制备中的润滑剂是硬脂酸镁,或微粉硅胶,或滑石粉,或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吐温80中的一种或多种;最佳为按重量比微粉硅胶∶十二烷基硫酸钠=3∶1的混合物。其中制备软胶囊的分散介质为油性分散介质或水溶性分散介质;①油相分散介质为橄榄油或其他天然植物油,如大豆油或花生油,或是甘油三酯油类,或油酸山梨醇酯,或油酸甘油酯∶丙二醇按重量比为90∶10的混合物,或椰子油C8/C10甘油单酯或双酯,或椰子油C8/C10丙二醇酯,或椰子油甘油三酯,或纯化乙酰化的单甘油酯,或油酸甘油酯,或亚油酸甘油酯,或聚乙二醇月桂酸甘油酯,或纯化向日葵油单甘油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最佳为按重量比椰子油∶油酸甘油酯=9∶2的混合物。②水溶性介质为分子量300.800的聚乙二醇,如聚乙二醇400,或聚乙二醇500,或聚乙二醇600;最佳为聚乙二醇400。软胶囊制备中的助悬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热解毒、利湿祛瘀作用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原料制成:    重楼  1-4份  土茯苓  1-4份    苦参  1-4份  当归  1-4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热解毒、利湿祛瘀作用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原料制成重楼1-4份 土茯苓1-4份苦参1-4份 当 归1-4份2.如权利1要求所述的中药制剂,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是重楼2-3.5份 土茯苓2-3.5份苦参2-3.5份 当 归2-3.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是指各种中药制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药物制剂最优选的是口服制剂、注射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口服制剂,是指胶囊剂、软胶囊剂、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严群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蓝韵医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