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文军专利>正文

一种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4988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物,它含有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和聚乙二醇。该药物具有良好的退黄疸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等作用,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好,用于治疗各型肝炎病症时疗效好,停药后不反跳,而且服用和携带均比较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药
,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物
技术介绍
我国各型肝炎患者正在呈现上升趋势,每年有近40万人死于肝脏疾病,慢性乙肝和不为人知的丙肝正成为国人健康的杀手,号称“全球第九大导致死亡疾病”的慢性乙肝在中国流行状况尤其严重,全国有7亿多人感染过乙肝病毒,现有3500多万慢性乙肝患者;不为人知的丙肝的发病状况也触目惊心,据1992年流行病学调查,全国感染丙肝患者的数字也超过3000万。目前治疗乙肝大多可以获得暂时效应,获得持久效应非常困难。不少发病状态的乙肝患者主要体现在肝功能化验检查反复异常,例如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而使用一些保肝降酶降黄药物,则往往可迅速降低转氨酶和胆红素,取得良好的效果。使乙肝患者恢复肝功能是治疗的第一关,肝功异常标志着肝脏处于明显的炎症状态,积极消除炎症,恢复肝功能,是目前治疗乙肝的首选。如果肝功能异常,应先采用保肝降酶退黄方法治疗,待肝功能稳定后,再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肝功能相对稳定,可同时采用保肝降酶降黄联合抗病毒治疗。现有降酶药物有1)联苯双酯联苯双酯是合成的五味子丙素的一种中间产物,有降低肝细胞膜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渗出及提高肝脏解毒的功能,但对降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无效,多用于慢性肝炎轻度或无黄疸的慢性肝炎,对有黄疸的慢性肝炎或活动性肝硬化的病人要慎用。联苯双酯的远期疗效不够巩固,停药后约半数的病人ALT会出现“反跳”,“反跳”病例再服联苯双酯,血清ALT仍然明显下降。肝脏病变的恢复比ALT恢复慢,因而即使ALT恢复正常也不宜立即停药。2)五味子五味子有护肝、促进肝脏合成蛋白和肝细胞再生的功能,并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可使血清ALT明显下降,但停药后ALT会出现“反跳”,一般须用药半年以上。而且一般不单用,多同其他护肝药组成复方制剂。3)垂盆草有清热解毒利尿作用,对急、慢性肝炎病人均有良好的降酶效果,它的降酶作用快、幅度大,但也有反跳。4)山豆根注射液(肝炎灵)是从山豆根中提取的生物碱,它能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白蛋白的合成,减少球蛋白的合成,调节免疫功能。降酶效果明显,但停药后也可反跳。现有退黄疸药物1)苯巴比妥是长效镇静催眠剂,因有酶诱导作用,故在肝病时可用于退黄。临床主要用于淤胆型肝炎,苯巴比妥对肝脏有轻微的损害,对肝功能损害较重的肝炎患者须慎用。2)熊去氧胆酸干扰胆酸和鹅去氧胆酸在小肠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盐,有利胆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淤胆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3)茴三硫(胆维他)有护肝、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4)苦黄注射液是由苦参、大黄、茵陈、柴胡、大青叶五味中药提取的灭菌注射液,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作用。但上述化学药物大多毒副作用较大,对患者身体有很大损害作用。苦黄注射液虽是中药制剂,但在目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而且患者必需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接受注射,使用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物,该药物具有良好的退黄疸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等作用,毒副作用小,用于治疗各型肝炎病症时疗效好,停药后不反跳,而且服用方便。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物,它含有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和聚乙二醇。其中,上述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可以为1-4份茵陈提取物、1份栀子提取物、4-8份黄芩苷、1-2份金银花提取物和1-50份聚乙二醇。优选重量配比为1.5-3份茵陈提取物、1份栀子提取物、5-7份黄芩苷、1-1.5份金银花提取物、1-50份聚乙二醇。进一步优选重量配比为1.88份茵陈提取物、1份栀子提取物、6.25份黄芩苷、1.33份金银花提取物、10-45份聚乙二醇。上述组分中的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在400以上。优选自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上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物中还可以含有其它药用辅料或/和药物成分,且药用辅料为选自淀粉、糊精、甘油、植物油、明胶和蜂蜡等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其它药物成分为可以与上述各组分配伍用于肝炎病症治疗的药物如丹参素、银杏提取物、血竭等。上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物的剂型可以为片剂、硬胶囊、软胶囊、滴丸或颗粒剂等药剂中所述的任何一种现有药物剂型。上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物的剂型进一步优选为滴丸,且该药物滴丸的组分为1.5-3份茵陈提取物、1份栀子提取物、5-7份黄芩苷、1-1.5份金银花提取物、30-50份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该药物滴丸的优选组分为1.88份茵陈提取物、1份栀子提取物、6.25份黄芩苷、1.33份金银花提取物、41.84份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本专利技术药物中提到的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可以从合法的原料药生产厂家购买,也可以自己制备。各提取物可分别通过以下方法制备(1)茵陈提取物的制备取茵陈药材,加入6-16倍水煎煮提取1-3次,每次0.5-3小时,滤过,将滤液浓缩至每1ml含生药约2g;加入适量高浓度乙醇使药液含醇量达70%,冷藏12小时以上,滤过,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每1ml含生药约5g;再加入适量高浓度乙醇使药液含醇量达85%,冷藏12小时以上,滤过,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每1ml含生药约10g;加入约5倍量的水,冷藏12小时以上,滤过,取滤液浓缩成稠膏状,真空干燥,即得。(2)栀子提取物的制备取栀子药材,粉碎成粗粉,加入6-16倍水煎煮提取1-3次,每次0.5-3小时,滤过,将滤液浓缩至每1ml含生药约1g;加入适量高浓度乙醇使药液含醇量达70%,冷藏12小时以上,滤过,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每1ml含生药约3g;再加入适量高浓度乙醇使药液含醇量达85%,冷藏12小时以上,滤过,取滤液回收乙醇至每1ml含生药约5g;加入约5倍量的水,冷藏12小时以上,滤过,取滤液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即得。用此法制得的栀子提取物中栀子苷的含量可达到3%以上。(3)黄芩苷的制备取黄芩药材,粉碎成粗粉,加入6-16倍水煎煮提取1-3次,每次0.5-3小时,滤过;将滤液加热至约75-85℃,加盐酸调节至pH约为1-2,静置,滤过;取沉淀物加入适量水搅拌成糊状,加入40%氢氧化钠调节至pH约为6.5-7,滤过;在滤液中加入等量85-95%的乙醇,加热至80℃,再加盐酸调节至pH约为1~2,使黄芩苷析出,滤过,用85-955%的乙醇洗涤析出物,干燥,即得。黄芩苷的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其中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90.0%。(4)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取金银花药材,加入6-16倍水煎煮提取1-3次,每次0.5-2小时,滤过,将滤液浓缩至每1ml含生药约2g,冷却至45~60℃;加入20~40%氢氧化钙溶液调节至pH约为12,滤过;取沉淀物加入适量85-95%乙醇使溶解,静置,用50%硫酸调节至pH约为3.0~4.0,滤过;取滤液,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约为6.5~7.0,回收乙醇后,将药液浓缩,干燥,即得。用此法制得的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可达到3%以上。以上各提取物也可以通过其它常规方法制备。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物,它含有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和聚乙二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物,它含有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和聚乙二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1-4份茵陈提取物、1份栀子提取物、4-8份黄芩苷、1-2份金银花提取物和1-50份聚乙二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1.5-3份茵陈提取物、1份栀子提取物、5-7份黄芩苷、1-1.5份金银花提取物、1-50份聚乙二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1.88份茵陈提取物、1份栀子提取物、6.25份黄芩苷、1.33份金银花提取物、10-45份聚乙二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二醇的平均分子量在400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