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叶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其提取物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563068 阅读:3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桑叶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其提取物用途,属于植物化学以及中药现代化、糖尿病防治领域。其特征在于只需要采用一种树脂,通过一次提取过程,可将桑叶的三类主要活性成分生物碱、黄酮和多糖全部提取出来,工艺简单,成本低。其制备方法包括提取、吸附、洗脱、干燥等步骤。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为从桑叶直接提取出的生物碱、黄酮和多糖组成。该提取物不加辅料即可作为冲剂直接使用,或者加入可食用的辅料,如淀粉、微晶纤维素、糊精、蔗糖、乳糖、维生素C、柠檬酸和亚硫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作为药品或功效食品用于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肥胖症和治疗病毒性感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桑叶主要活性成分提取的方法,及其提取物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肥胖和治疗病 毒性感冒方面的应用,属于植物化学以及中药现代化、糖尿病防治领域。
技术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症状群的渐进性的内分泌病,基本病理生理是体内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或胰岛素受体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 等。 一般表现为高血糖、糖尿及高脂血症,严重病例可发生酮性酸血症,甚至循环衰减和昏迷而危及生命。 糖尿病共分四类,其中最多的II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95%。活动少、肥胖以及老龄化导致II型糖尿病快速增加。据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在1993年为2.5 %, 1996 年3.21%, 1998年3.8%,上升到现在的5%以上,增长速度逐年加快。据估算,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 5000万人,并以每年新增100万人的速度增加。桑叶是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中药,在民间早有应用,常用于和其他中药组方治疗消渴症即糖尿病。 现代研究阐明了桑叶治疗糖尿病的部分机理。由日本学者首先发现的桑叶中的多羟基生物碱具有和糖类似 的结构,能够可逆抑制小肠中的二糖水解酶-a-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缓葡萄糖进入血液,降低餐后血糖。 这类生物碱具有和目前临床使用的阿卡波糖类似的结构和作用机理。同时,研究证明,a-糖苷酶抑制剂还 具有抗肥胖、抗病毒的治疗作用。另外,有大量文献报道黄酮、多糖和糖蛋白也具有降血糖的活性。综合 已有研究成果,证明桑叶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生物碱、黄酮、多糖。公开号为CN133827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 具有a-糖苷酶抑制剂活性的中药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及 用途,该专利涉及了从中药桑叶、桑枝、桑白皮和桑椹中制备总生物碱并用于糖尿病。公开号为 CN1250246C的专利公开了 具有a-糖苷酶抑制活性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该专利涉及了中药桑叶、 桑枝、桑白皮和桑椹中制备的总生物碱与外加的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儿茶素及茶多酚的组合物在治疗糖 尿病、高血脂、抗氧化和抗衰老药物中的应用。公开号为CN1850166A的专利公开了桑叶有效成分桑叶多 糖和桑叶生物碱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申请号为CN1981814A的专利公开了 一种桑叶提取物及其在制备糖 尿病药物中的应用和制备方法涉及了从桑叶中提取总黄酮和总生物碱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制备成为可防治 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制剂。公开号为CN1742803A公开了一种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连续 使用的方式来提取黄酮和生物碱。上述方法是近年来桑叶抗糖尿病成分有代表性的提取方法。但是,这些 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或者桑叶有效成分提取利用不完全,或者工艺过程较繁琐,不能通过一次吸附分离 全部主要有效成分。针对上述不足,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桑叶的高效、经济的提取方法,可通过一次提取过程,即将桑叶主要的活性成分生物碱、黄酮和多糖全部提取出来,而且只需要采用一种树脂,工艺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方法是利用具有离子交换和吸附功能的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吸附剂来吸附有效 成分生物碱和黄酮,可一次性吸附该两种活性成分,同时通过甲醇或乙醇沉淀获得多糖。本专利技术只需要采 用一种树脂,通过一次提取过程,就可达到以前使用两种树脂的效果,将桑叶的三类主要活性成分生物碱、 黄酮和多糖全部提取出来。树脂的再生也更加省时省力。更不需要采用其他复杂、成本较高的工艺。整个 提取分离工艺除了甲醇或乙醇外,不使用其它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无环境污染,安全无毒,利于规模化 提取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ffl了以下技术方案1) 提取以桑叶为原料,用水或含水的乙醇或甲醇加热提取;2) 醇的回收用甲醇或乙醇水提取时,减压回收甲醇或乙醇,得到含水的溶液;3) 吸附水提取液通过大孔强酸型或弱酸型吸附和交换树脂,活性成分被吸附在树脂上。4) 洗脱先用甲醇/水或乙醇/水溶液作洗脱剂,洗脱液浓缩得到黄酮类成分;然后用氨水洗脱,浓縮 得到生物碱类成分;5) 步骤3)的树脂通过液浓縮后用甲醇或乙醇沉淀,沉淀物即为多糖。6) 将上述的黄酮、生物碱和多糖浓縮液混合后千燥,即得到桑叶的有效成分产品。 提取用的乙醇或甲醇的浓度,其范围介于5-95%,用量为5-15倍。加热温度介于30-100°C。 所用的大孔吸附和交换树脂,主要采用具有吸附和交换功能的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如D72树脂,也可使用弱酸型大孔吸附树脂。用量为原料重量的0.5-5倍。洗脱用的乙醇或甲醇的浓度,其范围介于10-95%,用量为l-10个柱体积。氨水的浓度介于0.5 /0-15%, 用量为l-10个柱体积。干燥方法为真空干燥、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由上述方法制备而成的桑叶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为从桑叶直接提取山的生物碱、黄酮和多糖组成, 而非另外加入的类似成分。该桑叶提取物不加辅料即可以直接作为冲剂使用;或者加入可食用的辅料,如 淀粉、微晶纤维素、糊精、蔗糖、乳糖、维生素C、拧檬酸和亚硫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制备成片剂、 胶囊或口服液等剂型,作为药品或功效食品用于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肥胖症和治疗病毒性感冒。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提取制备工艺简单,主要活性成分能一次全部得到,安全,易于操作,不需要高 温高压等特殊设备,成本低。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是不局限于所列举的例子。 实施例1桑叶10kg,剪碎,用水煮沸30分钟提取2次,每次50L。提取液静置冷却到室温,取上层清液通过 D72树脂柱(柱体积10L), 10L水洗后用20L乙醇洗脱,然后用1%的氨/乙醇水(含乙醇70%)溶液30L洗 脱。氨水乙醇洗脱液回收到无氨后,加入之前的20L乙醇洗脱液,回收至3L体积,得到流浸膏。树脂通过液蒸去大部分水至3L后,加入7L乙醇沉淀。离心除去上清液,与上面的流浸膏混合,真空 干燥,粉碎,得到黄色粉末300g,收率3%。取桑叶提取物100g,加入淀粉3000g,微晶纤维素30g,以50%乙醇制粒,压片得片剂,每片0.6g, 其中含提取物20mg,相当于桑叶0.7g。实施例2桑叶10kg,剪碎,用50%乙醇/水煮沸30分钟提取2次,每次50L。提取液浓縮回收乙醇后,加水100L 稀释,然后通过D72树脂柱(柱体积IOL)。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式处理,得到黄色粉末400g,收率4%, 即为本专利技术所指的桑叶提取物。上述桑叶提取物的a -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測试a -葡萄糖苷酶溶液用Wister大鼠的空肠制备,然后测定蛋白浓度。将桑叶提取物用水配制成0.05g/ml 的溶液备用。样品组加空肠匀浆50nl、蔗糖50pl、备检样品50jxl (终浓度为5ng/nl)、 PBS50pl。阳性对 照用拜唐苹,终浓度为0.5pg4U。另外设置一个空白组,其中的糖苷酶被高温灭活。标准组其他成分相同, 只是不加样品或拜糖苹。上述每组平行作7管,准备完毕后37'C孵育25分钟。孵育结束后加入O.lmol/L 的Na2C03 200^1中止反应。每管取样50pl,按血糖检测试剂盒提供的方法测定所生成葡萄糖的量。抑制率=(1-(拜糖苹组葡萄糖浓度-空白组葡萄糖浓度)/ (标准组葡萄糖浓度-空白组葡萄糖浓度) )X 100%根据上面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桑叶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只需要采用一种树脂,通过一次提取过程,可将桑叶的三类主要活性成分生物碱、黄酮和多糖全部提取出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桑叶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只需要采用一种树脂,通过一次提取过程,可将桑叶的三类主要活性成分生物碱、黄酮和多糖全部提取出来。2、 一种全部提取桑叶生物碱、黄酮和多糖的方法如下1) 提取以桑叶为原料,用水或含水的乙醇或甲醇加热提取;2) 醇的回收用甲醇或乙醇水提取时,减压回收甲醇或乙醇,得到含水溶液;3) 吸附水提取液通过大孔强酸型或弱酸型交换树脂,活性成分被吸附在树脂上;4) 洗脱先用甲醇/水或乙醇/水溶液作洗脱剂,洗脱液浓縮得到黄酮类成分;然后用氨 水洗脱,浓縮得到生物碱类成分;5) 步骤3)的树脂通过液浓縮后用甲醇或乙醇沉淀,沉淀即为多糖;6) 将上述的黄酮、生物碱和多糖混合干燥,即得到桑叶的有效成分产品。3、 权利要求2中,提取用的溶液中乙醇或甲醇的浓度范围介于5-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奎吴新荣蔡绍晖蒋琳兰孙泽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广州润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