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60373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通过有效改善心功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室重塑,从而达到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具体地,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在 制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是指左右心室或双侧 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常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故以往亦称为充血型 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心肌病的70-80%。常 见症状为心室收縮功能减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临床表现上,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中年居 多。(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P1329-1333.人民卫生出版社)扩张型心肌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多,迄今病因不完全明了,无特 效治疗方法,病残及病死率高。药物治疗仍然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改善心 衰症状,控制预后的普遍的最佳选择。但在某些情况下,传统的抗心衰治 疗及e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使用仍然达不到 很好的效果。扩张型心肌病是目前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病因,在临床上以心脏扩 大、心力衰竭、栓塞、心律失常、猝死为特点。病理变化为心肌细胞减少, 残余心肌细胞肥大,间质胶原增生,室壁变薄,心腔扩大。由于其病因不 明、无特效治疗方法、预后差、病残及病死率高、心脏移植花费巨大且需 使用大量的免疫抑制剂等问题,医务工作者在不断地尝试使用不同的治疗 药物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远期预后。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现代中药,它首创运用 中医络病理论探讨慢性心衰的中医病理机制和治疗,提出心气虚乏、运血 无力是充血性心衰发生的中医病机之本;络脉瘀阻是发病的中心环节,津 液不循脉络运行,渗出脉外而为水湿之邪发为水肿,瘀血水饮阻滞络脉,日久结聚成形导致心络络息成积是其发展加重的结果。与现代医学近年提 出的早期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导致心室重构是 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的新概念相吻合。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通过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lisin system. RAS) 改善血流动力学缓解心衰症状、减轻左室重构,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是在中国专利ZL 02146573. 8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专利技术,在此全 文引用该专利文件记载的内容。中国专利ZL 02146573. 8未记载该中药组合 物在制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在 制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中的新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心肌病药物中的应用。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扩张型心肌 病药物中的应用。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扩张型心肌 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度150-450份、附子40-120份、人参或党参75-225份、丹参75-225 份、葶苈子50-150份、香加皮或南五加皮60-180份、泽泻75-225份、 玉竹25-75份、桂枝30-90份、红花30-90份、陈皮25-75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黄芪450份、附子112.5份、人参或党参225份、丹参225份、 葶苈子150份、香加皮或南五加皮180份、泽泻225份、玉竹75份、 桂枝90份、红花90份、陈皮75份。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可以由常规的提取工艺[如范碧亭《中药 药剂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制得,更优选地,所述 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下列步骤制得的有效成分组成1)将黄芪、葶苈子、泽泻、人参或党参、香加皮或南五加皮用适量70%4乙醇提取,滤过,浓縮提取液至相对密度为(6(TC热测)1.25-1. 30的清膏;2) 提取桂枝、陈皮的挥发油;3) 加适量水煎煮附子、丹参、玉竹、红花,将所得水溶液滤过;桂枝、 陈皮提油后的水溶液滤过,收集水溶液滤液,再加适量水煎煮残渣,滤过,合并水溶液;将上述所得的各种水溶液合并,浓縮至相对密度为1.25-1.30 清膏,搅拌中加入乙醇,至醇浓度70%,静置,滤过,滤液浓縮至相对密度 为(60。C热测)1.25-1. 30清膏。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中,作为活性组分的原料药的拉丁名及其加工方法来 自《中药大辞典》(1977年7月,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中国 药典》(2005年版,化学工业出版社)。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还可以按常规的制剂工艺,例如,范碧亭《中药药剂 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记载的制备工艺,制成药剂学可 接受的任意常规剂型,例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口服液、丸剂等 制剂。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中,所述中药组合物为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口 服液、丸剂等制剂中的一种,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 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 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基质等。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 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 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 二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蔗糖、琼脂、羟 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 维素等;甜味剂包括糖精钠、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矫 味剂包括甜味剂及各种香精;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 山梨酸及其盐类、苯扎溴铵、醋酸氯乙定、桉叶油等;基质包括PEG6000, PEG4000,虫蜡等。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中药药剂学,需在制备这些剂型 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其它辅料(范碧亭《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 年12月第1版中各剂型记载的辅料)。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用量,按活性组分原料药总重量计,为4一20克/日, 可每日服用一次,优选为分2-4次服用,还优选为6-12克/日,分2-4次服用, 更优选为7.59克/日,分3次服用。为阐明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活性,用按实施例l制得 的胶囊内容物干粉(以下称本专利技术药物)进行了下列动物试验。 试验例1、 资料与方法1、 l研究对象及分组18只Wistar大鼠(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京) 2002-0003),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6只、扩张型心肌病(以下简称DCM) 心衰组(B组)6只和本专利技术药物组(C组)6只。其中B组和C组大鼠 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7E1)每次 2. 5 mg/kg, 3次/周,用1周间隔2周,再用1周,共计6次,总剂量15 mg/kg 。末次注射完成后,观察4周)的方法制作DCM心衰模型。模型成 功后,C组给予本专利技术药物(lg药粉/kg, l次/日)灌胃治疗l个月;A 组和B组行生理盐水灌胃,观察1个月。2、 观察指标与统计方法 2、 1观察指标2、 1、 1血清脑钠肽(BNP,以下简称BNP)测定所有大鼠在治疗前后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l一1.5ml,静置30分钟以 上,3000r/min离心15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心肌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150-450份、附子40-120份、人参或党参75-225份、丹参75-225份、葶苈子50-150份、香加皮或南五加皮60-180份、泽泻75-225份、玉竹25-75份、桂枝30-90份、红花30-90份、陈皮25-7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心肌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150-450份、附子40-120份、人参或党参75-225份、丹参75-225份、葶苈子50-150份、香加皮或南五加皮60-180份、泽泻75-225份、玉竹25-75份、桂枝30-90份、红花30-90份、陈皮25-75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 原料药制成黄芪450份、附子112.5份、人参或党参225份、丹参225份、 葶苈子150份、香加皮或南五加皮180份、泽泻225份、玉竹75份、 桂枝90份、红花90份、陈皮75份。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 下列步骤制得的有效成分组成1) 将黄芪、葶苈子、泽泻、人参或党参、香加皮或南五加皮用适量70% 乙醇提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以岭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