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呋喃和苯并噻吩杂环化合物合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543151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苯并呋喃和苯并噻吩杂环化合物合成的方法,用苯酚、萘酚与α-羰基N,N缩醛在酸催化下反应,生成苯并呋喃化合物;用硫酚与α-羰基N,N缩醛在酸催化剂下反应生成苯并噻吩化合物。反应温度为-10~10℃,投料比为1∶1当量,溶剂为二氯甲烷,酸催化剂的用量为5-20mol%,搅拌0.5-2小时,升至室温,搅拌3-10小时,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或水,分离有机相,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有机相浓缩得到目标产物。该方法反应简单,产率高,可快速大量合成各种取代的苯并呋喃组合库,以及衍生出多种复杂的杂环化合物,加速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寻找新的受体和酶作为靶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苯并呋喃和苯并噻吩杂环化合物合成的新方法
技术介绍
苯并呋喃和苯并噻吩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许多天然产物中包括有苯并呋喃或苯并噻吩,其中有不少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有的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已经发现的苯并呋喃和苯并噻吩衍生物的生理活性包括杀虫,抗菌,抗微生物和抗氧化作用等。近年来,对苯并呋喃和苯并噻吩衍生物的研究不但在抗肿瘤,抗病毒,调节神经系统方面获得重要进展,对新靶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如以苯并呋喃衍生物作为HIV逆转录酶抑制剂,作用于β-受体的抗心率失常药,抗衰老药的研究等。由于苯并呋喃和苯并噻吩衍生物的重要生理活性,长期以来,各种方法被用于苯并呋喃和苯并噻吩衍生物的合成研究中。其中最重要的有以Pd催化为主的sonogashira反应,同时经环化得到苯并呋喃(Chem.Commun.,2001,1594;Tetrahetron Lett,2003,38(13),2311)。合成需要使用昂贵的金属催化剂,原料较难制备,反应物之一的芳香碘代物或炔烃来源有限。其它方法包括羟基苯甲醛与卤代甲烷的成环反应等(TetrahedronAsymmetry,2003,14,1495;ibid,1659;J.Org.Chem.,2003,68,2968),但底物的适应性不广泛,且反应步骤多,产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方法反应简单,产率高,可快速大量合成各种取代的苯并呋喃组合库,以及衍生出多种复杂的杂环化合物,加速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寻找新的受体和酶作为靶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苯酚、萘酚与α-羰基N,N缩醛在酸催化下反应,生成苯并呋喃化合物;用硫酚与α-羰基N,N缩醛在酸催化剂下反应生成苯并噻吩化合物。合成苯并呋喃化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式 本专利技术采用二取代酚时,得到下式所示的双苯并呋喃衍生物 合成苯并噻吩化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式 上述二个反应式中Y2=对甲苯磺酰胺基、甲氧基、羟基或羰基;R1=芳基;R2=对甲苯磺酰胺基或羟基;R3=芳基、烷基、甲氧基、羟基、酯基、氢、氟、氯或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其主要步骤是a)将酚和α-羰基N,N缩醛在低温(-10-10℃)按投料比为1∶1当量加入溶剂中;b)加入相当于一种反应物当量的5-10mol%的酸催化剂,搅拌0.5-2小时;c)升温至室温,搅拌3-10小时;d)加入等体积水,分离有机相;e)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有机相浓缩得到目标产物。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酸催化剂可以是TiCl4、Cu(OTf)2、Hf(OTf)4、InCl3、甲酸、三氟甲磺酸或三氟乙酸。本专利技术得到的目标产物经分离纯化后的产率为60-85%,当酸催化剂的用量为化学剂量时,某些反应可达定量产率。所有产物经核磁共振(1H-NMR、13C-NMR)、质谱(MS)、红外光谱(IR)分析,结构无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原料中,基本作为商品获得,由于α-羰基N,N缩醛目前尚未见有商品,因此需要用α-酮醛与胺按照文献(Tetrahedron,1999,55,8869-82)中提供的方法制备成α-羰基N,N缩醛。关于如何制备α-羰基N,N缩醛已有文献报道,且不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讨论的重点,因此不作过多的描述。本专利技术可以用α-酮醛与胺代替α-羰基N,N缩醛直接进行反应,即直接进行酚、α-酮醛与胺的三组份缩合反应。另外,该反应的两个反应物酚和α-羰基缩醛均有多个反应位点,反应的多样性将产生不同的杂环分子组合库,满足组合化学合成分子多样性的要求。同时,改变反应物酚和α-羰基缩醛的结构,可以合成许多苯并呋喃的衍生物,如苯并呋喃与异喹啉稠合的生物碱,也可形成类似天然豌豆素,拟雌内酯等带有苯并呋喃环的植物防卫素,用于植物抗菌,抗病原微生物的活性测定。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α-羰基N,N缩醛(0.10mmol)和对叔丁基苯酚(0.10mmol)于0℃下加入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再加入5mol%的酸催化剂,反应混合物于冰浴中搅拌1h,室温搅拌8h。然后加入适量水洗去催化剂,有机相被分离,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有机相浓缩得到苯并呋喃化合物的粗产物。粗产物经快速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白色晶形固体2-苯基-3-对甲苯磺酰胺基-5-叔丁基苯并呋喃,产率76%。 产物的理化指标mp 163-164℃;IR(neat)υ3291,2961,1597,1478,1446,1397,1362,1331,1167,1092,883,816,768,709,690,666cm-1;1HNMR(300MHz,CDCl3)δ1.15(s,9H),2.27(s,3H),6.20(s,1H),6.81(s,1H),7.05-7.08(d,2H,J=8.1),7.19-7.34(m,5H),7.57-7.59(d,2H,J=8.1),7.86-7.89(t,2H,J=8.0);13C NMR(75MHz,CDCl3)δ21.5,31.5,34.6,110.7,112.5,115.1,123.1,126.5,127.5,128.4,128.6,129.0,129.0,129.7,136.9,144.0,146.2,151.0,152.1;HRMS(FAB)C25H25NO3S+calcd 419.1550,found 419.1552;Anal calcd for C25H25NO3SC,71.57;H,6.01;N,3.34.FoundC,71.38;H,6.09;N,3.13. 实施例2(三组分反应)反应物为α-酮醛(0.10mmol),胺(0.10mmol)和对叔丁基苯酚(0.10mmol),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产率70%,产物及其理化指标同实施例1。实施例3反应物为α-羰基N,N缩醛和1-萘酚,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得下列苯并呋喃化合物,产率80%。 该产物的理化指标mp 260-261℃;IR(neat)υ3289,1596,1493,1447,1415,1163,1091,691,561cm-1;1H NMR(300MHz,CDCl3)δ2.29(s,6H),5.30(s,2H,CH2Cl2),6.98-7.00(d,4H,J=6.1),7.24-7.29(m,6H),7.46(s,2H,-NH),7.48(s,2H),7.52-7.54(d,4H,J=6.2),7.67-7.70(dd,4H,J=1.3,6.0);13C NMR(100MHz,CDCl3)δ21.42,108.97,112.38,120.38,126.75,127.74,128.09,128.66,128.83,129.09,135.39,143.96,150.09,153.42;MS(FAB)(M-H+)647;Anal calcd for C36H28N2O6S2CH2Cl2(containing oneCH2Cl2molecular)C,60.57;H,4.12;N,3.82;FoundC,60.73;H,4.06;N,3.92. 实施例4-5-5℃,等当量的α-羰基N,N-缩醛(0.2mmol)和对甲基苯硫酚(0.2mmol)于氮气氛围下加入10ml干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苯并呋喃和苯并噻吩杂环化合物合成的方法,用苯酚或萘酚与α-羰基N,N缩醛在酸催化下反应,生成苯并呋喃化合物,反应过程如下式:***用硫酚与α-羰基N,N缩醛在酸催化下反应,生成苯并噻吩化合物,反应过程如下式:** *上述二个反应式中:Y2=对甲苯磺酰胺基、甲氧基、羟基或羰基;R1=芳基;R2=对甲苯磺酰胺基或羟基;R3=芳基、烷基、甲氧基、羟基、酯基、氢、氟、氯或溴;其主要步骤是:a)将酚和α- 羰基N,N缩醛在-10-10℃下按投料比为1∶1当量加入溶剂中;b)加入相当于一种反应物当量的5-20mol%的酸催化剂,搅拌0.5-2小时;c)升温至室温,搅拌3-10小时;d)加入等体积水,分离有机相;e )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有机相浓缩得到目标产物;所述的酸催化剂是:TiCl↓[4]、Cu(OTf)↓[2]、Hf(OTf)↓[4]、InCl↓[3]、甲酸、三氟甲磺酸或三氟乙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拥军陈从喜刘利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