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轮中置式电动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312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在轮椅底座中央部位的两对应侧分别设置一主动轮,并于该中央部位前后侧的底部分别设置一自由轮,通过操纵控制杆方向改变供应电源的相位,再将此电源输送至设于底座中央部位两侧分别与二主动轮相连的直流电动马达令其产生正向或逆向转动,并驱动与各该直流电动马达相连接的减速齿轮,以借助该减速齿轮输出端所输出的动力带动其上所连接的主动轮,令轮椅得以作前进或后退运动,或以该底座中央部位为旋转中心以最小旋转半径作旋转运动。(*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力轮中置式电动轮椅,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于轮椅的椅座底盘中央部位的两对应侧分别设置主动轮,以借助于控制与各主动轮相连接的直流马达的转动,提供主动轮转动所须的动力,令轮椅在最小的旋转半径下,完成运转变向的目的。按照常规的各式轮椅的转动机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一般都是将主动轮31分别设置于轮椅底座32后缘的两对应侧,并于该底座的前缘位置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一自由轮33这种轮椅的转动机构使其在作旋转运转时,所需的旋转半径较大,故,不适于在较狭窄活动空间中完成旋转动作,另,由于这种轮椅在作旋转时,其重心偏离旋转半径的中心位置颇远,故,在轮椅旋转时,将产生大弧度的摆尾现象,这不仅大辐降低了该轮椅在旋转时的稳定性,也有碍于轮椅的活动。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最小旋转半径的动力轮中置式电动轮椅,该轮椅是借助于其椅座底盘中央部位的两对应侧所分别设置的主动轮,及于该底盘的前后缘底部分别设置的自由轮,使轮椅在旋转时,能够以该底盘的中央部位为旋转中心点作最小旋转半径的转动,故,在狭窄的活动空间中,仍具有极大的旋转机动性。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二独立的直流电动马达,分别驱动轮椅的椅座底盘中央部位的两对应侧所分别设置的主动轮,以提供动力,使二主动轮可分别产生正向或逆向的转动,使轮椅在动力的辅助下,能够在最小旋转半径内迅速作变向、前进或后退的运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将椅座的重心位置设计在轮椅的椅座底盘的中央部位,以令该轮椅旋转时,其重心始终保持投影在椅座底盘的中央部位附近,即在旋转半径的中心点附近,如此,轮椅在作旋转运动时,将不致因其重心位置过度偏离旋转半径的中心点,而产生摆尾现象,故,可有效提高该轮椅旋转变向的稳定性。图1是常规轮椅的椅座底盘的转动机构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零件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椅座底盘的转动机构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组立图。参阅附图2、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动力轮中置式电动轮椅构造,主要包括椅身1、椅身支撑轴2、自由轮3、4、主动轮5、6、直流电动马达9、10、减速齿轮11、12、椅座底盘14、电池13、充电装置15及底盘盖体10等元件;其中该椅座底盘14中央部位的两对应侧分别设置一主动轮5、6,该底盘14中央部位的前后对应侧的底缘则分别设置一自由轮3、4;该自由轮3、4分别与设于该底盘14中央部位的支撑轴2两侧的一组减速齿轮11、12及一直流电动马达9、10相连接,该直流电动马达9、10并与装设于该底盘14上的充电式蓄电池13相连接,以借助于该充电式蓄电池13提供驱动减速齿轮11、12及主动轮5、6所需的电力;又,该充电式蓄电池13的邻近位置设有一充电装置15,以便该蓄电池13在电力不足或耗尽时,可通过该充电装置15与电源相连接,以供蓄电池13备蓄所需的电力;此外,该椅座底14的中央部位处,固设有一椅身支撑轴2,该支撑轴2上方凸缘17上设有复数个螺孔18,以便借助于螺丝19将使用者所需或喜爱的椅身1锁固其上;该椅座底盘14的上方另设有一底盘盖体16,该底盘盖体16的后缘与底盘14的后缘相枢接,其前缘则借助一启闭架23与该底盘相枢接,其中央部位的顶部,开设有一孔洞20,以供椅身1的支撑轴2恰可穿透其中,并将椅身1锁固于该支撑轴2上;该椅身上的扶手21部位设有一控制杆22,该控制杆22是借助电源线(图中未示)分别与二直流电动马达9、10相连接,以利用该控制杆22控制供给各该直流电动马达9、10的电源正负相位变化,使各该直流电动马达9、10分别作正逆向的转动,以令轮椅得以完成前进、后退旋转及变向的动作。在操作时,使用者借助操控椅身扶手21上所设的控制杆22,令供应电力产生正、负相位变化,并经电源线分别传送予椅座底盘14中央部位两侧所设的直流电动马达9、10,使该二直流电动马达能够依所供应的电力的正、负相位变化作正向或负向转动,并将此转动动力经其上所分别连接设置的减速齿轮11、12,传输至与各该减速齿轮11、12所连接的主动轮5、6,使各该主动轮5、6依照指示分别作正向或逆向的转动,令轮椅完成前进或后退的动作,并得以轮椅的中央部位为旋转的中心点,如图4所示,在最小的旋转半径范围内,完成旋转变向动作。此外,本技术的各组成元件在安装于椅座底盘14时,也令其整体轮椅装置的重心的位置恰投影于该底盘14的中央部位或其邻近,以便该轮椅在旋转时,不致因重心偏离旋转半径的中心点产生摆尾现象,故可大辐度提高该轮椅旋转时的稳定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最佳具体实施例之一,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
内,可轻易思及等效变化,应均属不脱离本技术的特征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轮中置式电动轮椅,主要包括一椅身支撑轴、二自由轮、二主动轮、二直流电动马达、二减速齿轮箱及一椅座底盘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椅座底盘的中央部位处垂直固设有一椅身支撑轴,该支撑轴在该底盘的两邻侧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一组直流电动马达及减速齿轮,该直流电动马达与该减速齿轮箱相连接成一体,而该减速齿轮的输出端则与该底盘中央部位侧缘所设的主动轮相连接,又,该椅座底盘中央部位的前后侧底缘,则分别设有一自由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轮中置式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该椅身支撑轴顶端设有凸缘,该凸缘上设有螺孔,以便供螺丝透该螺孔以与椅身底部锁固成一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动力轮中置式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椅身的扶手上可设有一控制杆或复数个按钮,以借助于操控该控制杆或按钮改变供应电源的相位,并由电源线将其分别输送至二直流电动马达,以分别控制该二主动轮的正或逆转。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轮中置式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该直流电动马达可与一充电装置及电池相连接,以借助该充电装置及电池供应及补充驱动所述直流电动马达所需的电力。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轮中置式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该椅座底盘上可设置一底盘盖体,以覆盖于整个底盘的上表面,该盖体顶面设有一开孔,以便供该椅身支撑轴穿透其中。专利摘要本技术主要是在轮椅底座中央部位的两对应侧分别设置一主动轮,并于该中央部位前后侧的底部分别设置一自由轮,通过操纵控制杆方向改变供应电源的相位,再将此电源输送至设于底座中央部位两侧分别与二主动轮相连的直流电动马达令其产生正向或逆向转动,并驱动与各该直流电动马达相连接的减速齿轮,以借助该减速齿轮输出端所输出的动力带动其上所连接的主动轮,令轮椅得以作前进或后退运动,或以该底座中央部位为旋转中心以最小旋转半径作旋转运动。文档编号A61G3/00GK2119911SQ9220582公开日1992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陈万利 申请人:润升企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轮中置式电动轮椅,主要包括一椅身支撑轴、二自由轮、二主动轮、二直流电动马达、二减速齿轮箱及一椅座底盘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椅座底盘的中央部位处垂直固设有一椅身支撑轴,该支撑轴在该底盘的两邻侧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一组直流电动马达及减速齿轮,该直流电动马达与该减速齿轮箱相连接成一体,而该减速齿轮的输出端则与该底盘中央部位侧缘所设的主动轮相连接,又,该椅座底盘中央部位的前后侧底缘,则分别设有一自由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利
申请(专利权)人:润升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