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1960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轮胎(1)的胎面条带(7)具有:两个环周部分—分别是中央部分(13)和内侧中间部分(14),它们被分割成中央块体(20)和中间块体(24);内侧胎肩环周部分(16),其具有第一、第二内侧胎肩切口(26、27),这些切口在轴向上相互偏移开,并以依次交错的形式分布,从而形成了沿波折路线延伸的、连续的内侧胎肩支撑表面(29);外侧中间环周部分(15),其具有第一、第二中间切口(34、35);以及外侧胎肩环周部分(17),其具有第一、第二外侧胎肩切口(30、31)。第一、第二中间切口(34、35)与外侧胎肩切口(30、31)都以约20°的角度相互会聚,且在轴向上相互偏移开,并以依次交错的形式在环周方向上分布,分别形成了连续的、波折线形式的支撑表面—中间表面(36)和外侧胎肩表面(3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轮胎。 性能和超高性能的轿车和竟赛用车辆, 的公路竟速赛车。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适用于高 特别是适用于具有高操控特性
技术介绍
对于这种类型的轮胎,通常要求其在牵引功率和制动抓地性能方 面具有最佳的特性,并要求其在干燥路面和湿滑路面上都具有操控性, 且能满足耐磨性的要求。现有的车辆用轮胎具有这样的胎面结构其上设置有一些块体, 这些块体是由大致上沿纵长方向延伸的周向沟槽和大致上沿轴向方向 延伸的横向沟槽围限而成的。由所述沟槽相互交错而形成的这些块体 具有几种不同的形状,这些形状经过了合适的设计,并被布置在一些 沿环周方向的并排行列中,每个行列都被夹在两个依次的周向沟槽之 间。周向沟槽会影响轮胎到轮胎的转向性能和行驶稳定性,这两方面 的性能是与沿轮胎自身转动轴线的平行方向施加的侧向负荷(侧滑推 力)相关的。反过来,横向沟槽则会影响到轮胎的牵引功率一即在车辆加速和 制动过程中从路面有效承纳切向推力的能力,其中的切向推力与行驶 方向平4亍。当轮胎在湿路面上行驶的过程中,周向沟槽和横向沟槽还会影响 到与路面接触区域(接地区域)的排水性能。属于本申请人的专利文件WO 2006-007877提出了一种轮胎,该 轮胎的胎面条带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周向沟槽和第二周向沟槽,它们将9胎面的中间部分与两个胎肩部分分隔开。在离开其中至少 一个周向沟 槽的一定距离处,制有环周方向的切口。胎面条带上交错着横向的沟 槽,这些沟槽分布在一些重复设置的周向模块中,每个周向模块在至 少一个胎肩部分内都具有主干沟槽,该主干沟槽具有基本为直线的第 一线段和基本为直线的第二线段、以及连接在第一和第二线段之间的曲线部分,第一线段相对于轮胎的径向平面倾斜3°到10°,第二线段 在周向切口与第一周向沟槽之间相对于径向平面以倾斜的角度延伸, 该倾斜角度在105。到130°之间,但这些数值只是作为示例。申请人已经注意到倾斜度显著的横向沟槽会与路面相互作用, 特别是在直道路段急加速过程或制动过程中,这些横向沟槽会产生出 不利的侧滑推力分量,该分量的方向平行于轮胎的轴线。这些侧滑推 力会损害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转向性能,迫使驾驶员通过方向盘作紧 急的路线修正。在前轮驱动的车辆中,这样的侧滑推力还会通过转向 机的动力学机构而对方向盘施加不利的反作用力,驾马史员必须要适当 地加力来克服该反作用力。申请人已经注意到在条件艰苦的使用场 合中,这样的驾驶状况会在如下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性能下降、进而 导致行驶时间拉长、驾驶员疲劳并丧失驾驶车辆的注意力。因而,申请人坚信对于用于高性能车辆的轮胎,很重要的是要 使轮胎的响应性达到 一个很好的平衡,不会在直道行驶过程中引发出 不利的侧滑推力,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公路赛车或赛道赛车的艰苦状况。申请人还注意到适于运动用途的轮胎也处于非常严苛的使用条 件下,这些轮胎必须具有优异的操控特性,以促使车辆对转向机构的 运动作出敏捷的响应一特别是在通过弯道时。申请人坚信这些操控 特性尤其会受到胎面上靠近胎肩区域内的胎面花紋结构的影响,其中 的胎肩首要地指位于轴向外侧的胎肩。事实上,申请人注意到当高 速通过弯道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传递的应力更多地是作用在这些外 胎肩区域上。同样,当在湿路面上高速行驶时,用在量产(production-modd ) 车型一包括高档轿车上的轮胎也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满足安全行驶的需求。由于存在这样的需求,胎面花紋上必须要设置合适的沟槽,这些沟槽用于在行驶过程中接纳来自于接地区域处的水,并有效地清除掉接地区域处的水,以避免所谓的滑永现象。但是,申请人认识到横向沟槽存在着减弱胎面结构的趋势,这会损害操控性能,而对于竟赛用车辆,操控性能是轮胎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
技术实现思路
申请人已经发现仅通过一种胎面花紋就能解决上述那些相互冲突的问题,在该胎面花紋中,专用于从接地区域处排水沟槽更多地是集中在轮胎的轴向中间区域中,而靠近轮胎侧边缘的区域内则设置有基本为横向的切口,而不是带有横向沟槽,横向切口的末端与周向沟槽和/或胎面条带的侧边缘隔开合适的距离。这些切口以一定的方式依次交错地排列着,从而在胎面条带的环周延伸方向上形成了沿着波折路线延伸的连续支撑表面。更具体而言,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轮胎,其包括胎面条带,该胎面条带具有-中央环周部分,其被布置得靠近轮胎的赤道中心平面,其在轴向上由两个中央周向沟槽围成的;-内侧中间环周部分,在轴向上,该部分是由内侧胎肩周向沟槽与在轴向上靠近该内侧胎肩周向沟槽的中央周向沟槽围成的;-内侧胎肩环周部分,在轴向上,该部分是由所述内侧胎肩周向沟槽与胎面条带的轴向内侧边缘围成的;-外侧中间环周部分,在轴向上,该部分是由外侧胎肩周向沟槽与在轴向上靠近该外侧胎肩沟槽的中央周向沟槽围成的;-外侧胎肩环周部分,在轴向上,该部分是由所述外侧胎肩周向沟槽与胎面条带的轴向外侧边缘围成的;其中-所述中央环周部分被分割成一些中央块体,在环周方向上,这些块体被夹在一些中央横向切口之间,这些切口通入到中央周向沟槽中;-所述内侧中间环周部分被分割成一些中间块体,在环周方向上,这些块体被夹在各个中间横向沟槽之间,其中的各个中间横向沟槽通入到对应的中央周向沟槽和内侧胎肩周向沟槽中;-所述内侧胎肩环周部分具有第一、第二内侧胎肩切口,这些切口在轴向上相互偏移开,并以依次交错的形式沿环周方向排列,以界定出至少一个连续的内侧胎肩支撑表面,其沿着内侧胎肩环周部分的周向延伸方向以波折路线的形式延伸;陽所述外侧中间环周部分具有第一、第二中间切口,这些切口的延伸方向以约10°到40。的角度相互会聚到一起,这些切口在轴向上相互偏移开,并以依次交错的形式沿环周方向排列,以界定出至少一个连续的中间支撑表面,其沿着外侧中间环周部分的周向延伸方向以波折路线的形式延伸;-所述外側胎肩环周部分具有第一、第二外側胎肩切口,这些切口的延伸方向以约10°到40。的角度相互会聚到一起,这些切口在轴向上相互偏移开,并以依次交错的形式沿环周方向排列,以形成至少一个连续的外侧胎肩支撑表面,其沿着外侧胎肩环周部分的周向延伸方向以波折路线的形式延伸。在胎肩部分和外侧中间部分处形成的连续支撑表面使得胎面条带具有环周胎肩部分和外侧中间环周部分处具有很高的结构坚固度,从而确保了轮胎具有优异的操控特性。此外,切口们相交的排列路线以及依次交错的布置形式将直道行驶时引发不利侧滑推力的可能性减到了最小,特别是在加速过程和制动过程中更是如此。制在中央环周部分和内侧中间环周部分上的横向沟槽与周向沟槽和中间沟槽相配合,以便于能有效地将水从接地区域的中央部位处排出去,其中,在该中央部位处,排水性基本上是更为至关重要的指标。在胎肩部分与外侧中间部分处形成的连续支撑表面同时还为胎面条带的接地区域提供了合适的支撑作用,从而降低了块体上的载荷权重,由此限制了块体的磨损,并减轻了行驶过程中由于块体撞击到路面上产生的胎噪现象。在上述的这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具有下文描述的至少一个或多个优选特征。为了获得良好的牵引能力和制动时的抓地性能,第一、第二外侧胎肩切口相互会聚的延伸方向角度在约15。到约25°之间。第一、第二中间切口也以约15°到约25。的角度相互会聚地延伸。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轮胎,其包括胎面条带(7),该胎面条带具有:    -中央环周部分(13),其被布置得靠近轮胎(1)的赤道中心平面(Y),并且在轴向上是由两个中央周向沟槽(9、10)围成的;    -内侧中间环周部分(14),该部分在轴向上是由内侧胎肩周向沟槽(11)与在轴向上靠近所述内侧胎肩周向沟槽(11)的中央周向沟槽(10)围成的;    -内侧胎肩环周部分(16),该部分在轴向上是由所述内侧胎肩周向沟槽(11)与胎面条带(7)的轴向内侧边缘(18)围成的;    -外侧中间环周部分(15),该部分在轴向上是由外侧胎肩周向沟槽(12)与在轴向上靠近所述外侧胎肩沟槽(12)的中央周向沟槽(9)围成的;    -外侧胎肩环周部分(17),该部分在轴向上是由所述外侧胎肩周向沟槽(12)与胎面条带(7)的轴向外侧边缘(19)围成的;    其中:    -所述中央环周部分(13)被分割成中央块体(20),在环周方向上,这些块体被夹在各中央横向切口(21)之间,这些切口通入到中央周向沟槽(9、10)中;    -所述内侧中间环周部分(14)被分割成中间块体(24),在环周方向上,这些块体被夹在各个中间横向沟槽(25)之间,其中的各个中间横向沟槽通入到对应的中央周向沟槽(10)和所述内侧胎肩周向沟槽(11)中;    -所述内侧胎肩环周部分(16)具有第一、第二内侧胎肩切口(26、27),这些切口在轴向上相互偏移开,并以依次交错的形式沿环周方向排列,以界定出至少一个连续的内侧胎肩支撑表面(29),该内侧胎肩支撑表面沿着内侧胎肩环周部分(16)的周向延伸方向以波折路线的形式延伸;    -所述外侧中间环周部分(15)具有第一、第二中间切口(34、35),这些切口以约10°到40°的角度(β2)沿着相互会聚到一起的方向延伸,这些切口在轴向上相互偏移开,并以依次交错的形式沿环周方向排列,以界定出至少一个连续的中间支撑表面(36),该中间支撑表面沿着外侧中间环周部分(15)的周向延伸方向以波折路线的形式延伸;    -所述外侧胎肩环周部分(17)具有第一、第二外侧胎肩切口(30、31),这些切口以约10°到40°的角度(β1)沿着相互会聚到一起的方向延伸,这些切口在轴向上相互偏移开,并以依次交错的形式沿环周方向排列,以形成至少一个连续的外侧胎肩支撑表面(33),该外侧胎肩支撑表面沿着外侧胎肩环周部分(17)的周向延伸方向以波折...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科隆博S蒙泰塞洛R圣加利N扎尼
申请(专利权)人: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