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用缩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9547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样用缩分机,由壳体、壳体内设置的间断转动的转动溜管和弯形溜管、一端设置在壳体内另一端设置在壳体外的样品溜槽组成,由转动溜管完成第一次缩分,由弯形溜管完成第二次缩分,煤样的二次缩分在同一台缩分机内完成,缩分能力高,不仅提高了缩分效率,减少了设备的数量,而且第一次缩分和第二次缩分流程被大大缩短,煤样水份散失量降低,对煤样品质的测量更准确可靠,提高了煤样检测的精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釆样装置,特别是涉及煤炭釆制样系统中使用的缩分机。
技术介绍
煤炭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能源,是质地极不均匀、品质差异很大的矿产品。品质不同,价格差异很大。在煤炭交易中要做到公平交易,需要对煤炭的品质进行检测,准确判断煤炭的品质从而为煤炭准确定价。煤炭的釆样、制样、化验是实现准确质量分析的手段,其中釆制样环节尤为重要,实践证明,由釆样所产生的误差占煤炭品质检验总误差的85%左右。目前,采样用縮分机普遍釆用旋转式,其由壳体、接收板、旋转锥体、样品溜槽、弃煤溜槽组成,接收板固定设置在壳体内,旋转锥体上设置刮板,并固定设置在接收板上与壳体的上开口对应设置,样品溜槽的上开口与接收板上设置的一开口相连通、下开口设置在壳体外并与样品收集器相连通,弃煤溜槽上开口与接收板的另一开口相连通、下开口设置在壳体外与弃煤运输机对应设置,当待检煤通过溜槽流入壳体的上开口时被旋转锥体均匀地分散到接收板上, 一小部分由刮板刮入样品溜槽的上开口,通过样品溜槽进入样品收集器得到一个品质样品,其余部分通过弃煤溜槽返回主煤流。其缺点是缩分机缩分能力低, 一台缩分机只能进行一次缩分,需要在采制样系统中使用二台或多台缩分机进行釆样缩分才能获得规定的最终样品重量;制样系统中所使用的设备数量多,工艺流程长,至使制样过程中煤的水分散失量大,从而影响煤炭品质检验的准确性,同时,设备成本高,安装、维修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缩分机缩分能力低的不足,提供一种 能对煤流进行充分缩分的缩分机,从而减少釆制样系统中缩分机的使用量,提 高样品的釆样精度。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釆样用缩分机,由壳体、壳体内设置的间断转动的转动溜管和弯形溜 管、 一端设置在壳体内另一端设置在壳体外的样品溜槽组成,在所述壳体内设 置有横梁,在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接料口,所述转动溜管通过其上开口端与壳体 的上开口转动连接,并且与固定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其另一 端为自由端与所述接料口对应设置,所述弯形溜管通过折头连杆与电机的输出 端固定连接,其两端均为自由端,其上自由端与接料口对应设置,其下自由端 与样品溜槽的设置在壳体内的一端对应设置,所述样品溜槽设置在壳体外的一 端与样品收集器相连通,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下开口作为弃煤排料口 。采用本技术结构的缩分机,当煤流进入转动溜管完成第一次缩分后, 即进入弯形溜管进行第二次縮分,第一次缩分和第二次缩分在同一台缩分机上 连续完成,不仅提高了缩分效率,减少了设备的数量,而且第一次縮分和第二 次缩分流程被大大缩短,煤样水份散失量降低,对煤样品质的测量更准确可靠, 提高了煤样检测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缩分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l所示,缩分机由壳体2、壳体2内设置的转动溜管3和弯形溜管5、 一端设置在壳体2内另 一端设置在壳体2外的样品溜槽6组成。壳体2的上端 设有上开口 1S,下端设置有下开口作为弃煤排料口 10,在壳体内设置有横梁15, 在该横梁15上设置有接料口 12。转动溜管3的上开口端与上开口 18转动连接, 且由该端与固定设置在壳体2内的减速电机4通过联轴器17固定连接,另 一端为自由端,当减速电机4转动时,转动溜管3的自由端围绕减速电机4的传动轴的轴线转动。弯形溜管5两端均为自由端,其通过折头连杆ll与固定设置在 壳体2内的减速电机16固定连接,当减速电机16转动时,弯形溜管5围绕减 速电机16的轴线转动。减速电机4、 16均固定设置在电机支架13上,电机支 架13固定在横梁15上。样品溜槽6的位于壳体2外的一端与样品收集器7相 连通,其位于壳体2内的一端与弯形溜管5的下自由端对应设置,转动溜管3 的自由端和弯形溜管5的上自由端均与接料口 12对应设置,在壳体2内设置有 行程开关,当转动溜管3转动到一定位置时行程开关发出启动指令启动减速电 机16转动,从而带动弯形溜管5转动。壳体由支架14支撑。本技术缩分机的工作过程如下减速电机4的启动由初釆电机启动的 交流接触器通过延时来控制,减速电机16的启动由行程开关控制,弯形溜管5 的转动速度高于转动溜管3的转动速度。转动溜管3的上开口端与溜槽1对应 设置,料流由溜槽1进入转动溜管3后,初釆电机启动延时控制转动溜管3开 始转动,转动溜管3每十秒钟转一圈,当转动溜管3转到行程开关位置时启动 电机16带动弯形溜管5转动,弯形溜管5每五至六秒转动一圈,转动溜管3转 四圈后停在启动位置,通过四圈的转动,大部分煤落在壳体2内腔中通过弃煤 排料口 10流到弃煤运输机8上,由返煤皮带机进入斗提机,经提升后输送到皮 带机返回到主煤流中,另一部分由转动溜管3交与接料口 12,由接料口 12交与 弯形溜管5进入弯形溜管5内,从而完成第一次缩分。随着弯形溜管5的转动, 进入弯形溜管5的煤大部分落在壳体2内腔中通过弃煤排料口 IO流到弃煤运输 机8内,另一小部分在弯形溜管5与样品溜槽6对接时通过样品溜槽6进入到 样品收集器7内完成第二次缩分,样品收集器7内的煤即为釆制的最终品质样 品。上述过程完成后即完成了一个初级子样的采集过程,其它依次类推。权利要求1、一种采样用缩分机,其特征在于由壳体(2)、壳体(2)内设置的间断转的转动溜管(3)和弯形溜管(5)、一端设置在壳体(2)内另一端设置在壳体(2)外的样品溜槽(6)组成,在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横梁(15),在所述横梁(15)上设置有接料口(12),所述转动溜管(3)通过其上开口端与壳体(2)的上开口(18)转动连接,并且与固定设置在壳体(2)内的电机(4)的输出端相连接,其另一端为自由端与所述接料口(12)对应设置,所述弯形溜管(5)通过折头连杆(11)与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其两端均为自由端,其上自由端与接料口(12)对应设置,其下自由端与样品溜槽(6)的设置在壳体(2)内的一端对应设置,所述样品溜槽(6)设置在壳体(2)外的一端与样品收集器(7)相连通,所述壳体(2)的下端设置有下开口作为弃煤排料口(1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采样用缩分机,由壳体、壳体内设置的间断转动的转动溜管和弯形溜管、一端设置在壳体内另一端设置在壳体外的样品溜槽组成,由转动溜管完成第一次缩分,由弯形溜管完成第二次缩分,煤样的二次缩分在同一台缩分机内完成,缩分能力高,不仅提高了缩分效率,减少了设备的数量,而且第一次缩分和第二次缩分流程被大大缩短,煤样水份散失量降低,对煤样品质的测量更准确可靠,提高了煤样检测的精度。文档编号G01N1/10GK201359571SQ200820128989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5日专利技术者跃 张 申请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样用缩分机,其特征在于:由壳体(2)、壳体(2)内设置的间断转的转动溜管(3)和弯形溜管(5)、一端设置在壳体(2)内另一端设置在壳体(2)外的样品溜槽(6)组成,在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横梁(15),在所述横梁(15)上设置有接料口(12),所述转动溜管(3)通过其上开口端与壳体(2)的上开口(18)转动连接,并且与固定设置在壳体(2)内的电机(4)的输出端相连接,其另一端为自由端与所述接料口(12)对应设置,所述弯形溜管(5)通过折头连杆(11)与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其两端均为自由端,其上自由端与接料口(12)对应设置,其下自由端与样品溜槽(6)的设置在壳体(2)内的一端对应设置,所述样品溜槽(6)设置在壳体(2)外的一端与样品收集器(7)相连通,所述壳体(2)的下端设置有下开口作为弃煤排料口(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