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照明系统及其制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478071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大面积照明系统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相互串联连接的有机发光模块组件,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组件。各有机发光模块的阴极在互连区与相邻发光模块的阳极电连接。各模块的阴极的一部分在互连区域处邻近相邻模块的活性区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采用连续材料层制造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关于联邦政府资助研究和开发的声明依据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授予的合同号70NANB3H3030美国 政府可享有本专利技术中的 一定权利。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大面积照明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串联的大面积有机 发光器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可用于多种应用,包括显 示应用、指示应用和普通照明应用。OLED器件包括设置于两个电极(例如 阴极和形成于透光基底上的透光阳极)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有机发光层("活性 层")。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时一个或多个活性层发光。更具体地, 当电压源施加电压时,电子从阴极直接注入活性有机层,空穴从阳极直接 注入有机层。电子和空穴迁移通过活性有机层直至在发光中心处复合。这 种复合过程引起光子即光的发射。大面积OLED器件通常将多个独立的OLED器件组合在单个基底上或 基底组合上(各基底上具有多个独立的OLED器件)。多组OLED器件通常串 联连接和/或并联连接以形成可用于例如显示、指示或照明应用的OLED器 件阵列。对于这些大面积应用,期望在阵列中形成大的发光面积,同时减 小不发光的面积。制造技术的限制以及与阵列中OLED器件互连有关的问' 题对设计提出了大量挑战。期望获得能够制造低成本、高效大面积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一种实施方案,提供制造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series group)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设置第一电极层。该方法还包括图案化第一电极 层以形成至少 一列第 一电极元件,其中所述至少 一列第 一电极元件包括活 性区和沿活性区一侧形成的互连区。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上设置活性聚合物层。该方法还包括蚀刻穿过活性聚合物层的接触 开口,以使接触开口将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互连区露出。该方法 还包括在活性聚合物层上并穿过接触开口设置第二电极层,以使第二电极 层经由接触开口与第一电极元件列连接。该方法还包括图案化第二电极层 以形成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包括活性 区和在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互连区之上形成的互连区。该方法还 包括形成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所述活性聚合物层和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切割线(cutline),以限定多个有机发光^^莫块,其中多个 有机发光模块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借助穿过所述至少 一列第 一 电极元件的切 割线形成的独立的第 一 电极元件,并且还包括借助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二 电极元件的切割线形成的独立的第二电极元件,其中独立的第一电极元件 经由接触开口与相邻有机发光模块相应独立的第二电极元件电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制造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 一定的图案设置第 一 电极层以形成至少一列第 一 电极元件, 其中所述至少 一列第 一 电极元件包括活性区和沿活性区 一侧形成的互连 区。该方法还包括以一定的图案在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上设置活性 聚合物层,以形成穿过活性聚合物层的接触开口,以使接触开口将所述至 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互连区露出。该方法还包括在活性聚合物层上并穿 过接触开口设置第二电极层,以使第二电极层经由接触开口与第一电极元件列连接,其中以一定的图案设置第二电极层以形成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 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包括活性区和在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 极元件的互连区之上形成的互连区。该方法还包括形成穿过所述至少一列 第二电极元件、所述活性聚合物层和所述至少 一列第 一 电极元件的切割线, 以限定多个有机发光模块,其中多个有机发光模块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借助 穿过所述至少 一列第 一 电极元件的切割线形成的独立的第 一 电极元件,并 且还包括借助穿过所述至少 一列第二电极元件的切割线形成的独立的第二 电极元件,其中独立的第 一 电极元件经由接触开口与相邻有机发光模块相 应独立的第二电极元件电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该有机发 光模块串联组件包括第 一有机发光模块,该第 一有机发光模块具有第 一 阳 极、第一阴极以及设置于第一阳极和第一阴极之间的活性聚合物层。该串联组件还包括第二有机发光模块,该第二有机发光模块具有第二阳极、第 二阴极以及设置于第二阳极和第二阴极之间的活性聚合物层,其中第 一有 机发光模块与第二有机发光模块直接相邻并相隔小于50微米的距离,并且 其中第一阴极与第二阳极电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案,提供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该有机发 光模块串联组件包括第 一有机发光模块,该第 一有机发光模块具有相互电 绝缘的第一阳极和第一阴极。该串联组件还包括第二有机发光模块,该第 二有机发光模块具有相互电绝缘的第二阳极和第二阴极,其中第 一和第二 有机发光模块的第 一和第二阳极以及第 一和第二阴极各自均包括活性发光 区和互连区,其中第一有机发光模块的活性区相对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有机 发光模块的活性区相邻,并且其中第一阴极的互连区相对于不同于第一方 向的第二方向与第二有机发光模块的活性区相邻。附图说明参照附图阅读以下详细说明时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这些和其它特征、方面和优势,附图中,相同的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部分,其中 图1是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制造的发光器件的方框示意图; 图2是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制造的发光器件的方框示意图; 图3是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制造发光器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A-4C示例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制造的发光器件各层的顶视图; 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在沉积各层之后发光器件的一部分的顶视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发光器件的分解透视图;和图7是沿图5的切割线7-7截取的发光器件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案制造的示范性发光器件的示意 图。发光器件10包括多个有机发光模块12,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模块12。图1示出了两个OLED模块12。可供选择地,如以下更详细的描 述,可具有不止两个OLED才莫块12。 OLED模块12经布置以相互串联电连 接。此外,应认识到,尽管按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模块12对本说明书所述的有机发光模块12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文所述 的有机发光模块12还可表示其它类型的非二极管发光模块。例如,发光模块12可包括发光电化学电池。应认识到,两种类型的器件在施加偏压时产 生光。所述器件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其各自的电流-电压(IV)曲线的形状以 及工作模式。发光二极管表现出整流IV曲线,因为正向偏压下的电流明显 大于反向偏压下的电流,因而二极管类器件在直流模式下工作。与之相对, 发光电化学电池没有整流效应并可在直流和交流两种模式下工作。出于简 化的目的并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在本说明书中始终按照OLED模块12对发 光模块12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独立的OLED模块12各自具有阳极14和阴极16。如图1所示,OLED 模块12按照阳极14连接阴极16的串联布置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相应 的阳极和阴极通常经由互连接线18电连接。发光器件IO还包括向OLED模块12提供电压的电源20。电源20经 由第一导线22和第二导线24向多个OLED模块12提供电力。导线22和 24与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的方法,包括: 设置第一电极层; 图案化所述第一电极层以形成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包括活性区和沿所述活性区一侧形成的互连区; 在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上设置活性聚合 物层; 蚀刻穿过所述活性聚合物层的接触开口,以使所述接触开口将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互连区露出; 在所述活性聚合物层上并穿过所述接触开口设置第二电极层,以使所述第二电极层经由所述接触开口与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列连接; 图案 化所述第二电极层,以形成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包括活性区和在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互连区之上形成的互连区;以及 形成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所述活性聚合物层和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切割线,以限 定多个有机发光模块,其中所述多个有机发光模块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借助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切割线形成的独立的第一电极元件,并且还包括借助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的切割线形成的独立的第二电极元件, 其中所述独立的第一电极元件经由 所述接触开口与相邻有机发光模块相应独立的第二电极元件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纳德F福斯特拉里G特纳欧内斯特W鲍尔奇庞海飞威廉F尼伦刘杰塔米J费尔克洛思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电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