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7764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集装箱,其箱体包括位于顶部的一顶板以及位于底部的一底架,所述底架包括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两底侧梁以及多根互相平行间隔设置且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两底侧梁之间的底横梁,所述顶板的全部或者部分的钢板厚度为1.6mm以下,每相邻两根所述底横梁之间的间距为L,且0<L<300mm。通过将集装箱的顶部减重,同时相应增加底横梁的数量,使得集装箱的重量大致不变,还可同时将底横梁的排布方式进行优化,使得铺设在底横梁上的地板的受力情况得到根本的好转,增加了底架的强度,减少了地板的损坏几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的底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作为货物运输中的重要工具的集装箱,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通用的集装箱是一个中空的箱体结构,其主要是由一对侧墙、 一门端、 一前端、 一顶板以及一底架合围形成,所需运载的货物装载在该箱体内部中空的位置。由于重力的作用,运载货物的主要重量都是由位于底部的该底架所承载,而该顶板的承力要求则相对较低。传统的集装箱的底架包括两底侧梁、多根垂直连接在该两底侧梁之间的底横梁以及铺设在该底横梁上的地板,其中,该底横梁是底架的关键受力部件。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底横梁的设置方式的问题,使得地板的受力情况不佳,极易损坏,而集装箱的底架的整体强度也受到了限制;但集装箱的顶板却一般由2mm的钢板制造,强度相对承载要求有所盈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集装箱的整体重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可使其底架的强度得到提高的集装箱。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其箱体包括位于顶部的一顶板以及位于底部的一底架,所述底架包括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两底侧梁以及多根互相平行间隔设置且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两底侧梁之间的底横梁,所述顶板的全部或者部分的钢板厚度为1.6mm或1.6mm以下,每相邻两根所述底横梁之间的间距为L,且L<300mm。所述底横梁为等间距设置。所述底架还包括拼接铺设在所述底横梁上方的多块地板,所述底横梁为非等间距设置,相邻两底横梁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300mm,且靠近所述每块地板两端的相邻两底横梁间距小于位于所述地板中部的相邻两底横梁间距。在每块地板下的多根底横梁在从该块地板两端位置分别向该块地板中间位置延伸的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底横梁的间隔距离逐渐增大。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集装箱通过将顶部减重,同时相应增加底横梁的数量,使得集装箱的重量大致不变,还可同时将底横梁的排布方式进行优化,使得铺设在底横梁上的地板的受力情况得到根本的好转,增加了底架的强度,减少了地板的损坏几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集装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集装箱的底架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技术的集装箱的底架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集装箱具有加强型的底架,可更好的满足货物的承重要求。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集装箱包括一对侧墙1、 一门端2、 一前端3、 一顶板4以及一底架5。该侧墙1为竖直方向设置,且分别位于该集装箱宽度方向的两侧。该门端2以及该前端3也为竖直方向设置,且分别位于该集装箱长度方向的两端。该顶板4的整体为厚度为1.6mm的钢板制成,或者,该顶板4的一部分为1.6mm的钢板制成,其余部分的钢板厚度为2mm,也可在满足顶板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厚度小于1.6mm的钢板。该顶板4以及该底架5均为水平方向设置,该顶板4位于顶部,该底架5位于底部,从而使得上述的侧墙l、门端2、前端3、顶板4以及底架5合围形成一中空的箱体结构。请参阅图2所示,为该底架5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该底架5包括两根底侧梁51、多根底横梁52以及多块地板53。该两底侧梁51分别沿着该底架5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设置于该底架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该多根底横梁52互相平行间隔设置且分别垂直连接在该两底侧梁51之 间,本实施例中的该多根底横梁52为等距离设置,每相邻两底横梁52之间 的距离为L,该距离L满足0〈L〈300mm;该地板53为木质的平板结构, 其互相拼接铺设在该多根底横梁52的上方。请参阅图3所示,为该底架5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其余部分的结构均为实施例一相同,其区别在于该底横 梁52的设置方式,本实施例中的该底横梁52为非等间距设置,使靠近该地 板53接头两端的相邻两底横梁52的间距小于位于该地板53中部的相邻两底 横梁52的间距,现将设置在同一块地板53下的相邻两底横梁52之间的间距 按从地板端部到地板中部的方向,依次设置为Ll、 L2、 L3……Ln,则使得 L1<L2<L3……,或者L1二L2〈L3二L4 ,且该相邻两底横梁52之间的最大间距L腿满足0<Lmax<300mm。本技术的集装箱通过将顶部减重,同时相应增加底横梁52的数量, 使得集装箱的重量大致不变,还可同时将底横梁的排布方式进行优化,使得 铺设在底横梁52上的地板53的受力情况得到根本的好转,增加了底架5的 强度,减少了地板的损坏几率。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 化,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集装箱,其箱体包括位于顶部的一顶板以及位于底部的一底架,所述底架包括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两底侧梁以及多根互相平行间隔设置且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两底侧梁之间的底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全部或者部分的钢板厚度为1.6mm或1.6mm以下,每相邻两根所述底横梁之间的间距为L,且L<300mm。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横梁为等间距设4:。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还包括拼接铺 设在所述底横梁上方的多块地板,所述底横梁为非等间距设置,相邻两底横 梁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300mm,且靠近所述每块地板两端下面的相邻两底横 梁间距小于位于所述地板中部下面的相邻两底横梁间距。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在每块地板下的多根底 横梁在从该块地板两端位置分别向该块地板中间位置延伸的方向上,相邻的 所述底横梁的间隔距离逐渐增大。专利摘要一种集装箱,其箱体包括位于顶部的一顶板以及位于底部的一底架,所述底架包括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两底侧梁以及多根互相平行间隔设置且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两底侧梁之间的底横梁,所述顶板的全部或者部分的钢板厚度为1.6mm以下,每相邻两根所述底横梁之间的间距为L,且0<L<300mm。通过将集装箱的顶部减重,同时相应增加底横梁的数量,使得集装箱的重量大致不变,还可同时将底横梁的排布方式进行优化,使得铺设在底横梁上的地板的受力情况得到根本的好转,增加了底架的强度,减少了地板的损坏几率。文档编号B65D88/00GK201280298SQ200820124889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7日专利技术者何思东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其箱体包括位于顶部的一顶板以及位于底部的一底架,所述底架包括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两底侧梁以及多根互相平行间隔设置且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两底侧梁之间的底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全部或者部分的钢板厚度为1.6mm或1.6mm以下,每相邻两根所述底横梁之间的间距为L,且L<30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思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