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31547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集装箱,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设置箱门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角柱,所述箱门设置在所述两角柱之间且通过门铰链与所述角柱相铰接,所述角柱的顶端以及底端分别连接有一角件,所述角柱的外侧壁向所述箱体的内侧倾斜或弯折,所述门铰链为具有双枢纽转轴的双铰链结构。本集装箱在具特殊形状的角柱一端设置箱门时,将对应的箱门与角柱之间的连接结构由单铰链结构改变为双铰链结构,增加了开门的角度,使得箱门可打开贴合在侧板上,减小了开门后占用的空间,又便于门打开后的固定;且当该端的角件带倾斜面时,该特殊形状的角柱可保证角柱的外侧面不会伸出角件之外,增加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还增加了箱内容积,提高了箱体的堆码能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的门端结构。
技术介绍
集装箱是物流运输中常用的运输工具,其转角处一般都会设置支撑用的角柱,而 角柱的顶端及底端设置有连接或堆码用的角件,且对于集装箱而言,角件的外端面必须位 于最外侧,即不允许集装箱上的其他部分伸出角件之外,这样才能避免危险或违反交通规 则的情形出现。一般的集装箱角件,其呈现规则的立方形,故而对应的角柱的外侧壁为一平 行于箱体纵向方向的平板,而集装箱的箱门与门端的角件之间通过单铰链结构相连,箱门 打开时的开门角度可达到大致270度,从而使得箱门打开时可贴在箱体的侧壁上。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集装箱,例如欧美市场所用的加长型的集装箱,由于箱体较 长,为了运输转弯时箱体不易与周围相碰撞,箱体的前端使用的是端部带倾斜面的角件,此 时若仍采用原有结构的角柱,则角柱将会在角件的倾斜面上超出角件,很容易产生危险或 违反交通规则,故而需要相应地将角柱的结构改为与角件相适应的特殊形状。但是,当此时 需要在箱体的前端设置箱门时,由于改变的角柱特殊形状的影响,箱门不能打开至贴合在 侧壁上,因而开门后占用的空间较大且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集装箱上设置箱门端的角柱为特 殊形状时,箱门无法打开至贴合在侧壁上,开门占用空间大且不安全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集装箱,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设置 箱门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角柱,所述箱门设置在所述两角柱之间且通过门铰链与所 述角柱相铰接,所述角柱的顶端以及底端分别连接有一角件,其中,所述角柱的外侧壁向所 述箱体的内侧倾斜或弯折,所述门铰链为具有双枢纽转轴的双铰链结构。所述的集装箱,其中,所述角件位于所述箱体转角外侧的端部设置有向所述箱体 内部倾斜的倾斜面,所述角柱的外侧壁不超出所述角件的倾斜面。所述的集装箱,其中,所述角柱的外侧壁为一整体斜板。所述的集装箱,其中,所述角柱的外侧壁包括一第一外侧壁以及一第二外侧壁,所 述第一外侧壁与所述箱体的纵向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二外侧壁为一斜板。所述的集装箱,其中,所述角柱的外侧壁包括一第一外侧壁以及一第二外侧壁,所 述第一外侧壁与所述箱体的纵向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二外侧壁为一 L形的折弯板。所述的集装箱,其中,所述角柱为整体弯折件。所述的集装箱,其中,所述门铰链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第一连接臂、一第一枢纽转 轴、一第二连接臂以及一第二枢纽转轴,所述第一连接臂的自由端的内侧与所述箱门的外 侧相连接,所述第二枢纽转轴连接在所述角柱的外侧。所述的集装箱,其中,所述箱体还包括分别竖直设置于两侧的两侧板,所述角柱还包括一内端壁,所述内端壁为所述外侧壁靠近所述侧板的一端向所述箱体内侧折弯后再沿 着所述侧板的延伸方向延伸而成,所述内端壁的外侧与所述侧板的内侧相连。所述的集装箱,其中,所述角柱还包括一外端壁,所述外端壁为所述外侧壁位于所 述箱体设置箱门侧的一端向所述箱门的平行方向延伸而成。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集装箱在具特殊形状的角柱的一端 设置箱门时,将对应的箱门与角柱之间的连接结构由单铰链结构改变为双铰链结构,增加 了开门的角度,使得箱门可打开贴合在侧板上,减小了开门后占用的空间,又便于门打开后 的固定;且当该端的角件带倾斜面时,该特殊形状的角柱可保证角柱的外侧面不会伸出角 件之外,增加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另外,对于采用此种角柱,特别是对带有倾斜面特殊 形状的角件的集装箱而言,由于其上设置有双铰链结构,因此无需通过将箱门设置位置内 移的方法去增加开门的角度,故而可以增加箱体的内部长度,增加了箱内容积。还有,该种 特殊形状的角柱配合特殊形状的角件的结构,可以减少角件的悬伸量,使得角柱与角件的 接触面增加,提高了箱体的堆码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集装箱的门端一侧的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集装箱的门端一侧的实施例二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集装箱的门端一侧的实施例三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集装箱的门端一侧的实施例四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集装箱的门端一侧的实施例五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集装箱的门端从开门状态变化至关门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 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集装箱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设置箱门3的 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角柱,所述角柱的顶端以及底端分别连接有一角件1,所述两角柱 之间设置有箱门3,所述箱门3通过门铰链4与所述角柱相铰接,所述箱体的两侧还分别竖 直设置有一侧板5。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所述角件1可为一特殊形状的角件,其位于所述箱体转角 外侧的端部设置有向所述箱体内部倾斜的倾斜面11。所述角件也可为普通的角件(未有图 示),以下仅以特殊形状的角件为例进行说明,普通形状的角件以此类推,只要角柱的最外 侧不超出所述角件的最外侧即可。所述角柱包括一外侧壁,所述外侧壁向所述箱体的内侧倾斜或弯折以不超出所述 角件1的倾斜面11,所述角柱可为整体弯折件。以下分为几个实施例对所述角柱的结构分 别加以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角柱加包括一外侧壁21a、一内端壁22a以及一外端壁23a。 所述外侧壁21a为一整体斜板,所述内端壁2 为所述外侧壁21a靠近所述侧板5的一端向所述箱体内侧折弯后再沿着所述侧板5的延伸方向延伸而成,所述内端壁22a的外侧与 所述侧板5的内侧相连。所述外端壁23a为所述外侧壁21a位于所述箱体设置箱门侧的一 端向所述箱门的平行方向延伸而成。实施例二,请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角柱2b包括一外侧壁21b、一内端壁22b以及一外端壁23b。 所述外侧壁21b包括互相连接的一第一外侧壁211b以及一第二外侧壁212b,所述第一外侧 壁211b与所述箱体的纵向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二外侧壁212b为一斜板,所述外侧壁21b连 接在所述内端壁22b与所述外端壁2 之间。所述内端壁22b与所述外端壁2 的结构以 及二者与箱体的其余部分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中的内端壁22a以及外端壁23a相同,故 而不再重复描述。实施例三,请参阅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角柱2c包括一外侧壁21c、一内端壁22c以及一外端壁23c。 所述外侧壁21c包括互相连接的一第一外侧壁211c以及一第二外侧壁212c,所述第一外侧 壁211c与所述箱体的纵向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二外侧壁212c为一 L形的折弯板,所述外侧 壁21c连接在所述内端壁22c与所述外端壁23c之间。所述内端壁22c与所述外端壁23c 的结构以及二者与箱体的其余部分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中的内端壁22a以及外端壁23a 相同,故而不再重复描述。 实施例四,请参阅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角柱2d未设置外端壁,仅包括互相连接的一外侧壁21d以 及一内端壁22d。所述外侧壁21d包括互相连接的一第一外侧壁211d以及一第二外侧壁 212d,所述第一外侧壁211d与所述箱体的纵向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二外侧壁212d为一 L形 的折弯板,所述第一外侧壁211d未与所述第二外侧壁2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设置箱门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角柱,所述箱门设置在所述两角柱之间且通过门铰链与所述角柱相铰接,所述角柱的顶端以及底端分别连接有一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柱的外侧壁向所述箱体的内侧倾斜或弯折,所述门铰链为具有双枢纽转轴的双铰链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志春章志军王爱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