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的制造,其中使用绝缘栅极控制 两个更高掺杂的源/漏区之间的半导体中间区内的电场。
技术介绍
半导体工业中近来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在纳米级晶体管器件中的 短沟道效应的控制。由于栅极对在栅极之下的反型沟道中的载流子施加的控制减小,因此由漏源电压VDs引起的高的纵向场(longitudinal field)中可能会存在亚阈值斜率的严重衰减,并由此增加了关态电流。 不希望有高的关态电流,因为它减小了使用栅极控制晶体管的能力并 增大了总的静态功耗。在传统的bulkMOSFET器件中,关态电流由通过势垒的热扩散 电流表示,因此不管怎样,载流子的费米-狄拉克分布都将最小亚阈 值斜率限制在公知的值60 mV/decade。尽管良好地控制了短沟道效 应,但这最终提供了对晶体管开关速度的限制。因此,已经产生了对基于不同传输机制的可以超越固有的60 mV/decade限制的替代器件的莫大关注。这些替代器件包括与传统 CMOS制造工艺有高度兼容性的隧道器件和碰撞电离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碰撞电离MOSFET器件 的改进的工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器件(20),包括: 第一源/漏区(21),其具有第一掺杂浓度; 第二源/漏区(22),其具有第二掺杂浓度并具有与第一源/漏区相反的掺杂类型; 第一源/漏区与第二源/漏区被掺杂浓度小于第一掺杂浓度和第二掺杂浓度中 任一个的中间区(25)横向隔开; 栅极(26),其与中间区电绝缘并被布置在中间区的上方,第一源/漏区和第二源/漏区与栅极横向对准; 其中与中间区形成了边界(21a)的第一源/漏区的整个部分与中间区的顶部(27)在垂直方向上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尔贝托库拉托拉,马克范达尔,简桑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NXP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L[荷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