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式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39578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具有一框架及安装于该框架内的罐体,该框架包括分别设置于该罐体两端的端框以及连接于该两个端框之间的侧梁,且该罐体外周设置有多个加强圈,该罐体两端还分别通过一端环与该端框相连,其中,该框架还包括设置于该罐体底部的多个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罐式集装箱,能通过国内罐箱铁路冲击试验,满足更多在国内使用罐箱用户的需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尤其是涉及一种满足中国铁路冲击试验要求的罐式集装箱。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国外罐箱厂家生产的罐式集装箱,可以满足国外铁路冲击试验要求,但由于国内对铁路冲击试验的判定标准《TB 1335-96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中的冲击试验要求不同于国外的,现有设计大多不能通过国内的铁路冲击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目前罐式集装箱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能通过国内罐箱铁路冲击试验,满足更多在国内使用罐箱用户的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具有一框架及安装于该框架内的罐体,该框架包括分别设置于该罐体两端的端框以及连接于该两个端框之间的侧梁,且该罐体外周设置有多个加强圈,该罐体两端还分别通过一端环与该端框相连,其特点在于,该框架还包括设置于该罐体底部的多个方管。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该方管一端连接在该端框上,另一端连接在该加强圈上。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该多个方管为四个,每一该方管的一端连接至该端框底端的角部位置,另一端则连接至与该端框相邻的该加强圈上。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该方管与该加强圈连接处的该加强圈的上表面上还焊接有上垫板,该方管一端通过该上垫板与该加强圈焊接。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该方管与该加强圈连接处的该加强圈的下表面上还焊接有下垫板,该下垫板并与该罐体外表面焊接。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该方管与该加强圈连接处的该加强圈的下表面上还焊接有下垫板,该下垫板并与该罐体外表面焊接。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两个该加强圈之间连接有支撑槽钢。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该支撑槽钢为多个,每一该支撑槽钢焊接于相邻两个该加强圈之间,并与该罐体外表面相焊接。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相邻两个加强圈之间焊接有多个支撑槽钢,其与该罐体外表面相焊接,且该多个支撑槽钢中包括有一端与该下垫板及焊有该下垫板的该加强圈相焊接的支撑槽钢。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该数个支撑槽钢的该一端与该加强圈的连接处对应于该方管的另一端与该加强圈的连接处。 本技术通过增加的方管大大加强了现有罐式集装箱的防撞性能。更进一步的,通过加强圈处的垫板和槽钢减小了方管接触点的应力,增强了罐体抗疲劳性能,使其能符合国内铁路冲击试验的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罐式集装箱的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罐式集装箱的仰视图,其中罐体底部设置有多个方管; 图3为图2中A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其中方管通过上、下垫板与加强圈焊接。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罐式集装箱100与目前的罐式集装箱类似,包括有框架10及安装于该框架10内的罐体20。该框架10包括有分别设置于该罐体20前后两端的前端框11和后端框12、分别连接于该前端框11和后端框12的上端及下端之间的上侧梁13及下侧梁14。并且,在该罐体20外周还设置有多个加强圈,如图1中示出了三个加强圈21 23,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设计需要,盖加强圈的数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三个。在该罐体20两端还分别通过一端环31、32与该前端框11、后端框12相连。 在本技术中,为了使该罐式集装箱可以通过国内罐式集装箱铁路冲击试验,满足更多在国内使用罐式集装箱用户的需求,本技术在现有罐式集装箱的基础上在该罐体20底部增加多个方管,如图2所示,可以增加4个方管41,该4个方管41 一端连接在该前端框11、后端框12上,最佳的是焊接至该前端框11、后端框12底端的角部位置,而另一端则连接在该加强圈上,例如焊接至与该前端框11、后端框12相邻的该加强圈21、23上。 在本技术中,为了增强罐体20的抗疲劳性能,本技术在两个加强圈之间连接有支撑槽钢42。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支撑槽钢42焊接于相邻两个该加强圈之间,如图2所示,两个支撑槽钢42焊接于加强圈21、22之间,两个支撑槽钢42焊接于加强圈22、23之间,这些支撑槽钢42并与该罐体20外表面相焊接。并且,该支撑槽钢42的一端与该加强圈21、23相焊接的连接处与该方管41的另一端与该加强圈21、23焊接的连接处相对应,如此可以减小方管41接触点的应力,增强罐体抗疲劳性能。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该支撑槽钢42的数目及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图2所示的数目和位置。 结合参考图3,本技术较佳的是,该方管41与该加强圈21、23连接处的该加强圈21、23的下表面上还焊接有下垫板43,该下垫板43还与该罐体20外表面焊接。该支撑槽钢42 —端还与该下垫板44相焊接,以进一步减小接触点的应力。更佳的,该方管41与该加强圈21、23连接处的该加强圈21、23的上表面上还焊接有上垫板44,该方管41 一端通过该上垫板44与该加强圈21、23焊接,使得接触点的应力进一步的减小,增强了罐体抗疲劳性能。 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型,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罐式集装箱,具有一框架及安装于该框架内的罐体,该框架包括分别设置于该罐体两端的端框以及连接于该两个端框之间的侧梁,且该罐体外周设置有多个加强圈,该罐体两端还分别通过一端环与该端框相连,其特征在于,该框架还包括设置于该罐体底部的多个方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罐式集装箱,具有一框架及安装于该框架内的罐体,该框架包括分别设置于该罐体两端的端框以及连接于该两个端框之间的侧梁,且该罐体外周设置有多个加强圈,该罐体两端还分别通过一端环与该端框相连,其特征在于,该框架还包括设置于该罐体底部的多个方管。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该方管一端连接在该端框上,另一端连接在该加强圈上。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方管为四个,每一该方管的一端连接至该端框底端的角部位置,另一端则连接至与该端框相邻的该加强圈上。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该方管与该加强圈连接处的该加强圈的上表面上还焊接有上垫板,该方管一端通过该上垫板与该加强圈焊接。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式集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永欣姚春荣傅卫星沙鹏朱红军李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罐式储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