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6986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调节螺母,调节螺母的两侧分别通过螺纹穿设一丝杠,调节螺母上设置有扳手孔,两丝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一具有螺纹孔的内端盖上,两内端盖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外端盖,在每一内、外端盖之间间隔设置有多层橡胶块和隔板,两侧内、外端盖与其间的橡胶块和隔板分别硫化成一体,形成两个整体的弹性橡胶块;在两弹性橡胶块的外侧分别设置一磨耗板支座,两磨耗板支座分别通过其上设置的多个凸块连接一具有对应凹孔的磨耗板;在两磨耗板支座的外圆表面分别设置导向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增大摇枕与侧架的连接刚度和侧架的抗菱刚度,改善转向架的性能,衰减车辆的振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用于铁路货车中。(*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转向架是铁路货车的关键部件,目前国内铁路货车转向架一般是采用三大件式(如图4所示),摇枕21与侧架22间的连接装置采用斜楔23和枕簧24、 25连 接,依靠变摩擦或常摩擦实现承载、传力、减振功能。但是由于摩擦副的存在, 随着磨耗的增大,车辆侧架22的抗菱刚度将大大降低,这样就不利于货车的稳定 性,不能确保车辆的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增大摇枕与侧架的连接刚度 和侧架的抗菱刚度,确保运行安全的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的两侧分别通过螺纹穿设一丝杠, 与所述两丝杆相对90。的所述调节螺母上设置有扳手孔,两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分别 连接在一具有螺纹孔的内端盖上,两所述内端盖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外端盖,在 每一所述内、外端盖之间间隔设置有多层橡胶块和隔板,两侧所述内、外端盖与 其间的橡胶块和隔板分别硫化成一体,形成两个整体的弹性橡胶块;在两所述弹 性橡胶块的外恻分别设置一磨耗板支座,两所述磨耗板支座分别通过其上设置的 多个凸块连接一具有对应凹孔的磨耗板;在两所述磨耗板支座的外圆表面分别设 置导向套。间隔设置在所述内、外端盖之间的橡胶块为三块,隔板为两块。所述导向套上设置有一豁口。所述内、外端盖和隔板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磨耗板由非金属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导向套由低摩擦材料制成。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由于在 摇枕的两侧圆孔中分别设置了磨耗板和弹性橡胶块,在摇枕的中间方形空腔内设 置了由螺母带动的丝杆,并通过旋转螺母带动两丝杆相对反向运动,使两侧弹性 橡胶块被压縮变形,进而为转向架的悬挂系统提高了摩擦减振所需的阻尼和正压力。2、本技术具有纵向定位功能,其即确保了摇枕和侧架的定位关系,增大 了摇枕和侧架的连接刚度,也确保了两侧架的正位,避免了侧架发生菱形变形, 增大了侧架的抗菱刚度。3本技术具有摩擦减振功能,其有利于衰减车辆的垂 直、横向振动,从而确保了车辆的运行安全。本技术可以广泛用于铁路货车 的转向架结构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技术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是已有技术中铁路货车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l、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一圆形或方形的调节螺母l,在调节螺母 1的两侧分别通过螺纹穿设一丝杠2,调节螺母1上设置有插入扳手转动调节螺母 1的扳手孔3,扳手孔3是对称设置的多个孔。两丝杆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螺纹连 接在一具有螺纹接头的内端盖4上,两内端盖4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三块橡胶块5 和夹设在三块橡胶块5之间的两块隔板6,在两侧最外端的橡胶块5外侧分别设置 一外端盖7。对称设置在每一侧的内端盖4、隔板6和外端盖7均采用金属材料, 并与夹设在其间的橡胶块5通过硫化工序硫化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弹性橡胶块。在 两外端盖7的外侧分别设置一金属材料制作的磨耗板支座8,在两磨耗板支座8 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非金属弹性材料制成的磨耗板9,每一侧磨耗板支座8上设置 有多个凸台IO,与其对应磨耗板9上设置有凹孔。在磨耗板支座8的外圆表面设 置一低摩擦材料制成的导向套ll,环形的导向套ll上可以开一个豁口,以通过豁 口和材料的弹性,将导向套11打开套在磨耗板支座8外圆上。如图3所示,本技术使用时,将两侧磨耗板支座8上的凸块10分别嵌入 到与磨耗板9对应的凹槽中,将两导向套11分别装在磨耗板支座8的外圆表面, 然后将连接成一体的磨耗板9和磨耗板支座8与硫化成一体的弹性橡胶块一起安 装在摇枕12的两侧圆孔中,并将安装有两丝杆2的调节螺母1置于摇枕12的中 间方形空腔13内,将两丝杆2分别连接在两侧内端盖4的螺纹孔中。当转向架落 成后,通过扳手孔3转动调节螺母1可以双向调节两丝杆2同时压紧两侧一体的 弹性橡胶块,使两侧弹性橡胶块产生的弹性变形与一体的磨耗板支座8和磨耗板9 紧密贴合,提供给悬挂系统摩擦减振所需的阻尼和正压力。上述各实施例中,夹设在内、外端盖4、 7之间的橡胶块5和隔板6的数量是 可以变化的,本技术还可以对其它结构和连接进行改进,在本技术技术 方案基础上进行的这些改迸不应排除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权利要求1、一种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的两侧分别通过螺纹穿设一丝杠,所述调节螺母上设置有扳手孔,两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一具有螺纹孔的内端盖上,两所述内端盖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外端盖,在每一所述内、外端盖之间间隔设置有多层橡胶块和隔板,两侧所述内、外端盖与其间的橡胶块和隔板分别硫化成一体,形成两个整体的弹性橡胶块;在两所述弹性橡胶块的外侧分别设置一磨耗板支座,两所述磨耗板支座分别通过其上设置的多个凸块连接一具有对应凹孔的磨耗板;在两所述磨耗板支座的外圆表面分别设置导向套。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间隔设置在 所述内、外端盖之间的橡胶块为三块,隔板为两块。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 上设置有一豁口。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上设置有一豁口。5、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端盖和隔板的材料为金属材料。6、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耗板由非金属弹性材料制成。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耗板 由非金属弹性材料制成。8、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7所述的一种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导向套由低摩擦材料制成。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 由低摩擦材料制成。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由低摩擦材料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调节螺母,调节螺母的两侧分别通过螺纹穿设一丝杠,调节螺母上设置有扳手孔,两丝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一具有螺纹孔的内端盖上,两内端盖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外端盖,在每一内、外端盖之间间隔设置有多层橡胶块和隔板,两侧内、外端盖与其间的橡胶块和隔板分别硫化成一体,形成两个整体的弹性橡胶块;在两弹性橡胶块的外侧分别设置一磨耗板支座,两磨耗板支座分别通过其上设置的多个凸块连接一具有对应凹孔的磨耗板;在两磨耗板支座的外圆表面分别设置导向套。本技术可以增大摇枕与侧架的连接刚度和侧架的抗菱刚度,改善转向架的性能,衰减车辆的振动。本技术可广泛用于铁路货车中。文档编号B61F5/02GK201347082SQ20082012327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宏 孟, 武会芳, 翟树明 申请人: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常接触减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的两侧分别通过螺纹穿设一丝杠,所述调节螺母上设置有扳手孔,两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一具有螺纹孔的内端盖上,两所述内端盖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外端盖,在每一所述内、外端盖之间间隔设置有多层橡胶块和隔板,两侧所述内、外端盖与其间的橡胶块和隔板分别硫化成一体,形成两个整体的弹性橡胶块;在两所述弹性橡胶块的外侧分别设置一磨耗板支座,两所述磨耗板支座分别通过其上设置的多个凸块连接一具有对应凹孔的磨耗板;在两所述磨耗板支座的外圆表面分别设置导向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宏武会芳翟树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