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机壳车床加工定位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57064 阅读:3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机壳车床加工定位夹具,包括连接于车床转盘中心的心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轴的连接端呈锥形,连接端外表面前后侧分别设有两段外螺纹,所述锥形两端的外螺纹和锥形连接端上依次设有靠近转盘的第一螺母、靠近伸出端的第二螺母以及套设于两螺母之间的膨胀圈,该装置不仅结构合理,装置简单,效率高,而且能快速定位和夹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夹具,特别涉及一种电机机壳车床加工定位夹具
技术介绍
电机机壳通常采用铸造方法制成,形成铸件后对主要配合面进行局部机加工。机壳 属于簿壁类零件,且铸件本身结构复杂,在进行机加工时不易定位,若采用原有的三爪转盘定 位夹持,不仅效率低,而且易造成加工精度不高,加工过程中稳定性较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机壳车床加工定位装置,该装置不仅结构合 理,装置简单,效率高,而且能快速定位和夹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电机机壳车床加工定位夹具,包括连接于车床 转盘中心的心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轴的连接端呈锥形,连接端外表面前后侧分别设有两 段外螺纹,所述锥形两端的外螺纹和锥形连接端上依次设有靠近转盘的第一螺母、靠近伸 出端的第二螺母以及套设于两螺母之间的膨胀圈。所述膨胀圈的柱面上均布有若干沿母线分布的沉槽。本技术是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装置简单,效率高,能快速定位和夹紧的电机机 壳用车床专用夹具,由于膨胀圈的展开尺寸较小,适于加工配合面精度较高的电机机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膨胀圈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电机机壳车床加工定位夹具,包括连接于车床转盘1中心的心轴2,其特征在 于所述心轴的连接端呈锥形3,连接端外表面前后侧分别设有两段外螺纹4,所述锥形两 端的外螺纹4和锥形连接端3上依次设有靠近转盘的第一螺母5、靠近伸出端的第二螺母6 以及套设于两螺母之间的膨胀圈7。为了便于膨胀圈顺利撑开,所述膨胀圈的柱面上均布有若干沿母线分布的沉槽8, 其中一个沉槽为贯通槽9,其余沉槽与膨胀圈的边缘相连。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将电机机壳套设于锥形心轴周部的膨胀圈上,通过 旋转靠近伸出端的第二螺母,将膨胀圈向锥形中柱的大径端推进,由于锥形的直径逐渐增 大,膨胀圈被撑开,卡住电机机壳的内孔。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 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机壳车床加工定位夹具,包括连接于车床转盘中心的心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心轴的连接端呈锥形,连接端外表面前后侧分别设有两段外螺纹,所述锥形两端的外 螺纹和锥形连接端上依次设有靠近转盘的第一螺母、靠近伸出端的第二螺母以及套设于两 螺母之间的膨胀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机壳车床加工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圈的柱 面上均布有若干沿母线分布的沉槽。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机壳车床加工定位夹具,包括连接于车床转盘中心的心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轴的连接端呈锥形,连接端外表面前后侧分别设有两段外螺纹,所述锥形两端的外螺纹和锥形连接端上依次设有靠近转盘的第一螺母、靠近伸出端的第二螺母以及套设于两螺母之间的膨胀圈,该装置不仅结构合理,装置简单,效率高,而且能快速定位和夹紧。文档编号B23B31/40GK201855969SQ20102059944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0日专利技术者卢云生 申请人:福州马尾闽东新科技工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机壳车床加工定位夹具,包括连接于车床转盘中心的心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心轴的连接端呈锥形,连接端外表面前后侧分别设有两段外螺纹,所述锥形两端的外螺纹和锥形连接端上依次设有靠近转盘的第一螺母、靠近伸出端的第二螺母以及套设于两螺母之间的膨胀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云生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马尾闽东新科技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