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54663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极大地提高有机发光器件的寿命、效率、电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新型化合物,和在有机化合物层中包含该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有机化合物层中包含一种能极大地提高有 机发光器件的寿命、效率、电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新型化合物。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 11月18日和2008年7月25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7-0113852 和10-2008-0073238号的优先权,其披露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全部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现象为通过特定有机分子的内部作用将电流转化为可见光的实例。有机 发光现象基于下述机理。当将有机材料层置于阳极和阴极之间时,如果在两个电极之间施 加电压,则电子和空穴从阴极和阳极注入有机材料层。注入有机材料层的电子和空穴复合 形成激子,激子还原到基态发光。基于上述机理的有机发光器件通常包括阴极、阳极和置于 其间的有机材料层,例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的有机材料 层。有机发光器件中使用的材料主要为纯有机材料或有机材料和金属的配合物。有机 发光器件中使用的材料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发光材料、电子 传输材料或电子注入材料。与此相关,主要使用易于被氧化且在其被氧化时电化学稳定的 具有P-型特性的有机材料作为空穴注入材料或空穴传输材料。同时,使用易于被还原且在 其被还原时电化学稳定的具有Π-型特性的有机材料作为电子注入材料或电子传输材料。 优选既具有P-型特性又具有η-型特性的有机材料作为发光层材料,其在被氧化和被还原 时是稳定的。同样优选在形成激子时具有较高的将激子转化为光的发光效率的材料。另外,优选的是,有机发光器件中使用的材料进一步具有下述特性。第一,优选的是,有机发光器件中使用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其原因是由有 机发光器件中电荷的运动产生焦耳热。最近已被用作空穴传输层材料的NPB具有100°C或 更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其难以用于需要高电流的有机发光器件。第二,为了制备能够在低电压启动且具有高效率的有机发光器件,注入有机发光 器件的空穴和电子必须被平稳地传输至发光层,并且不能被释放出该发光层。为此目的,有 机发光器件中使用的材料必须具有适当的带隙以及适当的HOMO或LUMO能级。现在用作使 用溶液涂敷法制备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空穴传输材料的PED0T:PSS的LUMO能级低于用作发 光层材料的有机材料的LUMO能级,因此难以制备具有高效率和长寿命的有机发光器件。此外,有机发光器件中使用的材料必须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电荷迁移率以及 与电极或相邻层的界面特性。换句话说,有机发光器件中使用的材料必须很少由于水汽或 氧气而受损。此外,必须确保适当的空穴或电子迁移率,从而平衡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中 的空穴和电子的浓度,以使激子的形成最大化。另外,其与包含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电极必 须具有良好的界面,以确保所述器件的稳定性。因此,在本领域中需要开发出满足上述要求的有机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杂环化合物衍生物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该 杂环化合物衍生物能够满足用于有机发光器件的材料所需的条件,例如适当的能级、电化 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并且其化学结构能够根据取代基而发挥有机发光器件中所需的各种 功能。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下列通式1的化合物。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包括第一电极;有机材料层,其具有 一层或多层并包括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有机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形成层叠 结构,并且该有机材料层中的至少一层包含下述通式1的化合物或者引入了热固性或可光 致交联的官能团的通式1的化合物。 其中,X为选自氢;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 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 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由 选自商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 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 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 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 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 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链烯基;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 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 基;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 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 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且包含0、 N或S作为杂原子的杂环基;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 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 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 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 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_N(R’ ) (R”);腈基;硝基;卤 素;-CO-N (R,)(R,,)禾口 -COO-R,中,R’和R”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 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 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L为由选自硝基、腈基、卤素、烷基、烷氧基和氨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 取代的且含有6 40个碳原子的亚芳基;由选自硝基、腈基、卤素、烷基、烷氧基和氨基中的 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杂环基;或由选自硝基、腈基、卤素、烷基、烷氧基和 氨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芴基,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 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 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 取代的烷基;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 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 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由选自卤素、 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 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 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链烯基;由选自卤素、烷 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 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式1的化合物:[通式1]***其中,X选自氢;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链烯基;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且包含O、N或S作为杂原子的杂环基;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由选自卤素、烷基、链烯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芴基、腈基和乙炔基中的一个或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载澈金公谦洪性佶朴胎润
申请(专利权)人:LG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