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表面安装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53778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表面安装机,其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地进行送料器的更换作业。送料器(50)呈在一方向上长的形状,其更换作业通过相对于送料器安装部(150)沿送料器(50)的长度方向插拔该送料器(50)来进行。各个送料器(50A、50B…)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中位于安装方向后侧的后端部(111)上设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引导相邻设置的其他带式送料器(50C)的安装。该引导部,例如,可以通过使送料器(50)的后端部(111)的角部成圆形来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料带作为载体来供给IC等元件的元件供给装置以及 搭载有该元件供给装置的表面安装机。
技术介绍
自以往,已知有通过带式送料器接受元件的供给,将元件安装到 在传送装置上被输送的基板上的表面安装机。这种表面安装机,在一 台表面安装机上排列设置有多个带式送料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114781号近年来,为了迎合安装元件的多样化,以及为了提高生产率,要 求在一台表面安装机上尽量多地排列设置带式送料器。于是,为了满 足这样的要求,通过縮小设置间隔来设置带式送料器。但是,若如上所述那样縮小带式送料器的设置间隔,会产生如下 问题。即,如图18所示,当进行带式送料器2的更换作业时,如果在 其安装位置的两旁安装有其他带式送料器1,即使作为更换对象的带式 送料器2稍有位置偏移,在作为插入口的图中的H部,带式送料器1 和带式送料器2彼此也会发生干涉。具体而言,作为更换对象的带式 送料器2的前端部会与处于安装状态的带式送料器1的后端部发生抵 接。因此,难以通过一次操作将带式送料器2插入,这降低了带式送 料器的更换操作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地进行带式送料4器的更换作业。这样的技术性问题,通过具备有下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元件供给装 置予以解决。艮P,本专利技术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元件供给用的多 个带式送料器分别进行元件的供给,所述多个带式送料器以沿着设置 在表面安装机上的传送装置的搬送方向排列的状态安装在送料器安装 部上,所述带式送料器呈在一方向上长的形状,通过相对于所述送料 器安装部沿所述带式送料器的长度方向插拔该带式送料器来进行该带 式送料器的安装,各所述带式送料器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中位于安 装方向后侧的端部上设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引导相邻设置的其他带式 送料器安装到所述送料器安装部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面安装机的主视图。图2是表面安装机的俯视图。图3是台车、以及元件供给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元件供给料带的立体图。图5是送料器的主视图。图6是送料器前部的立体图。图7是图6中的vn—vn线上的剖视图。 图8是图6中的wi—vni线上的剖视图。图9是送料器后部的立体图。图IO是送料器后端部的水平剖视图。图11是表示将送料器安装在台车上时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2是图3中的H部的放大图。图13是第2实施方式的台车、以及元件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第3实施方式的送料器的主视图。 图15是送料器的俯视图。5图16是变形例的示意图。图n是变形例的示意图。图18是以往的元件供给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2,就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1.整体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表面安装机IO,包括搬送印刷基板P的传送 装置20、设置在该传送装置20两侧的元件供给装置30、头部组件25等。元件供给装置30,供给被安装到印刷基板P上的元件,其通过台 车Ds安装在表面安装机10的主体部。头部组件25,将元件从元件供给装置30取出并送到基板P上, 其通过伺服电动机等驱动机构的驱动,能够在元件供给装置30和基板 P上的安装位置之间的区域上移动。头部组件25,具有多个头部26,在各个头部26的先端,设置有 用于吸附元件并将其安装到印刷基板P上的吸嘴。各个吸嘴,在吸附 元件时,通过接受来自负压发生装置(未图示)的负压供给,利用该 负压的吸引力吸附元件从而取出元件。在图2中,符号12表示照相机。该照相机12,拍摄头部26所吸 附的元件,检查元件的吸附姿势是否良好。具上述结构的表面安装机10中,首先,头部组件25移动到元件 供给装置30的传送装置20侧的端部上方,从该元件供给装置30中取出元件。在头部26吸附元件之后,由照相机12检査元件的吸附位置是否 偏移。然后,通过头部组件25移送所吸附的元件。在移送过程中,就 每一各个头部26补正元件的吸附位置偏移,在头部26到达规定的元 件安装位置之后,进行该头部26的升降,在该升降中,元件安装到印 刷基板P上。2.元件供给装置 a)整体结构如图2及图3所示,元件供给装置30,具有沿传送装置20的搬送 方向(X方向)并排设置的元件供给用的多个带式送料器50(50A、50B、 50C…),这些各个带式送料器50 (以下简称为送料器),可装卸地分 别安装在台车Ds上。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特指多个送料器中的 特定的送料器时,将其称为例如送料器50A (或者50B、 50C…等), 在其他情况下(指任意一个送料器时),只称为送料器50。如图3所示,在台车Ds的前部(图3中为右侧),设置有送料器 安装部150。该送料器安装部150,沿传送装置20的搬送方向(图3 中的上下方向)延伸。送料器安装部150,在前端部具有在铅垂方向上竖立的垂直壁160, 在后端部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壁170。在垂直壁160上,沿送 料器安装部150的长度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以一定间隔设置 有在安装各个送料器50时用于使其定位的定位孔161;在水平壁170 上,同样沿送料器安装部150的长度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以 一定间隔设置有用于使各个送料器50定位的定位槽17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送料器50的更换,通过使各个送料 器50相对于送料器安装部150在前后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上滑动来进行(详细在后面叙述)。如图5所示,送料器50,主要包括送出装置61、拉引装置81、以 及固定这些装置的主体51等,其通过送出下面说明的元件供给料带35 来进行元件的供给。元件供给料带35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包括载带36、和粘贴在 该载带36上的盖带37。载带36,每隔一定间隔设置有在上方开口的 空洞状元件收容部36a,在各个元件收容部36a中收容有IC等元件。 而且,在载带36的一边侧上,以一定间隔沿边缘部设置有卡合孔36b。 该元件供给料带35,在送料器50的后方位置,巻绕并支撑在巻盘(未 图示)上。如图5所示,主体51,呈前后(图5中为左右)长的形状,在其 后端设置有由树脂材料制成的收容体110。在上述的主体51以及收容 体110上,设置有供元件供给料带35通过的搬送路B。该搬送路B, 从收容体110的后端下部朝前方笔直地水平延伸,延续到主体51中, 在该主体51中经由向斜前方的路径而延伸到上方,到达主体51的前 部上端。在主体51的以搬送路B为界的前侧(图5中为右侧),设置有下 述送出装置61、以及料带保持架71、保持架保持板75等,而在以搬 送路B为界的相反侧,设置有拉引装置81。送出装置61,从巻盘(未图示)中拉出元件供给料带35,其包括 第一电动机62、齿轮63、齿轮64、齿轮65A、与齿轮65A形成为一体 的链轮65。链轮65,设置在主体51的前部靠上方,而其他的齿轮63、 64以及第一电动机62则设置在链轮65的后下方。料带保持架71,呈前后长的形状,设置在主体51的前部上端。该8料带保持架71,按压载带36的上表面以限制元件的脱出,在其靠后端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使盖带37折返向后方的折回部72 (参照图6)。保持架保持板75,用于保持上述料带保持架71,其通过铰链 (hinge) C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元件供给用的多个带式送料器分别进行元件的供给,所述多个带式送料器以沿着设置在表面安装机上的传送装置的搬送方向排列的状态安装在送料器安装部上, 所述带式送料器呈在一方向上长的形状,通过相对于所述 送料器安装部沿所述带式送料器的长度方向插拔该带式送料器来进行该带式送料器的安装, 各所述带式送料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位于安装方向后侧的端部上设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引导相邻设置的其他带式送料器安装到所述送料器安装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光正典大贯友和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