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表面安装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5339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根据使用状况能够自由设定条带收容箱的大小的结构。元件供给装置(50)包括:送出装置(80),将具有以一定间隔收容元件的载带(CA)和盖带(CV)的元件供给条带(TP)向规定的元件取出位置送出;剥离装置(90),将盖带(CV)拉向与送出装置(80)的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以从载带(CA)剥离盖带(CV);以及条带收容箱(200),收容通过剥离装置(90)剥离的盖带(CV);其中,该条带收容箱(200)的收容容积能够改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条带为载体供给IC等元件的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装有该元件供给装置的表面安装机。
技术介绍
到现在为止,作为装在表面安装机上并用于供给安装用元件的机构之一,叫做带式送料器(tape feeder)的元件供给装置已是众所周知。一般的元件供给装置, 一边从巻盘中导出每隔一定间隔收容多个元件的元件供给条带, 一边将其送至元件取出位置。所述的用于元件供给装置的元件供给条带,通常包括用于保持(hold)元件的载带(carrier tape)、以及用于覆盖载带的盖带(covertape)。例如,在日本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188584号)的元件供给装置中, 一边从载带剥离盖带(上封带), 一边将该剥离后的载带送往元件安装用吸附头部能够吸附元件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对于剥离后的盖带,通过回收机构沿规定方向回收,并收容到条带收容箱中。其中,在采用如上所述的条带收容箱的情况下,需要定期排出盖带。例如,在日本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采用一定容积的条带收容箱,并在盖带(上封带)的收容量增加的情况下,盖子部件因密集的盖带的弹力变为开启状态,使得盖带自动排出。然而,如果釆用所述条带收容箱,在排出盖带时,需要进行排出作业或者清扫作业等,因此,考虑到工作效率,较为理想的是尽量延长排出周期。为此,较为理想的是,扩大条带收容箱的收容容积,但是,如果采用固定大小大的条带收容箱,不利于实现条带收容箱的紧凑化或者元件供给装置的搬运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所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使用状况能够自由设定条带收容箱的大小的结构。具有有下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元件供给装置,可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艮P,本专利技术的元件供给装置包括送出机构,将具有载带和盖带的元件供给条带向规定的元件取出位置送出,所述载带以一定间隔收容元件,所述盖带粘贴在所述载带上以覆盖所收容的元件;剥离机构,将所述盖带拉向与所述送出机构的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以从所述载带剥离所述盖带;以及条带收容箱,收容通过所述剥离机构剥离的所述盖带;其中,所述条带收容箱的收容容积能够改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表面安装机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表面安装机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在图1的表面安装机中,元件供给装置安装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图3的元件供给装置所采用的元件供给条带的例子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3的元件供给装置所采用的条带收容箱的例子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在图5的状态下移动了第二壳体部的状态的例子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图5的状态下拆卸了第二壳体部的状态的例子的立体图。6图8是图5的条带收容箱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在图8的状态下移动了第二壳体部的状态的例子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在图3的状态下拆卸了条带收容箱的状态的例子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条带收容箱的安装结构的例子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在图3的状态下拆卸了电安装部的状态的例子的说明图。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所采用的条带收容箱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在图13的状态下移动了第二壳体部的状态的例子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所采用的条带收容箱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与图15不同的例子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所采用的条带收容箱的例子的剖视图。图18是表示在图17的状态下移动了第二壳体部的状态的例子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主视图。图20是表示图19的元件供给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图21是表示用于控制电动机的控制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图22是表示元件供给条带的安装顺序的图。图23也是表示元件供给条带的安装顺序的图。图24是表示盖带的导入操作的图。图25是表示对图19的元件供给装置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图26是适用于第六实施方式的、表示对元件供给装置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图27是适用于第七实施方式的、表示用于控制电动机的控制系统7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图28是适用于第八实施方式的、表示转矩的设定/切换的时间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就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表面安装机迸行说明。1.整体结构如图1、图2所示,表面安装机10包括设置在基座ll上且用于搬送印刷基板P的传送带20、 20;设置在该传送带20、 20的两侧的元件供给部30;以及设置在基座11的上方且用于安装电子元件的头部组件40。头部组件40可在元件供给部30和基板P上的安装位置之间的区域上进行移动,以便从元件供给部30取出电子元件并将其安装到基板P上。具体而言,头部组件40支撑在沿X轴方向(传送带20搬送基板的方向)延伸的头部组件支撑部件42上,并能够沿着X轴方向移动,所述头部组件支撑部件42,在其两端部支撑在沿Y轴方向(在水平面内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导轨43、 43上,并能够沿着Y轴方向移动。此外,头部组件40,通过由X轴电动机44转动驱动的滚珠丝杠轴45,沿X轴方向驱动,头部组件支撑部件42,通过由Y轴电动机46转动驱动的滚珠丝杠轴47,沿Y轴方向驱动。此外,在头部组件40上,安装有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头部41。各头部41,通过以Z轴电动机为驱动源的升降机构,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进行驱动,并且通过以R轴电动机为驱动源的转动驱动机构,沿转动方向(R轴方向)进行驱动。在各头部41的前端上,设置有用于吸附电子元件并将该电子元件安装到基板上的吸嘴。各吸嘴,在吸附电子元件时接收由图中没有表示的负压产生装置所供给的负压,并利用该负压产生的吸引力吸附电子元件,从而取出该电子元件。另外,在图2中,附图标记12表示照相机,该照相机12拍摄头部组件40所吸附的元件的状态,从而能够检测电子元件相对于吸嘴41的偏移等。元件供给部30,共设置在基座11上的4处位置上。具体而言,隔着传送带20,在基座11的前后两侧(+Y侧和+ —Y侦D上,沿着传送带20的搬送方向分别设置有2个元件供给部30。各元件供给部30是,在分别设置于所述4处位置的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上,并列安装所谓带式送料器的多个元件供给装置50来构成的。各元件供给装置50,通过向与其排列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进行滑动,能够安装到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各元件供给部30对应的基座11的规定位置上,以装卸自如的状态安装有更换用台车39,并且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设置在该更换用台车39上。2.元件供给装置接着,对元件供给装置50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设置在表面安装机10的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具有送料器盘(feeder plate) 61,并在该送料器盘61上,并列安装多个元件供给装置50,各元件供给装置50可装卸地安装在该送料器盘61上。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长边方向上,将安装送出装置80的一侧设定为前侧,将安装条带收容箱200的一侧设定为后侧。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元件供给装置50为电动式的带式送料器,其中,通过保持(hold)在框架(frame) 59上的送出装置80送出能够以一定间隔保持元件的元件供给条带TP,并从保持在图中没 有表示的巻盘保持架上的巻盘依次拉引出元件供给条带TP。在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元件供给装置,包括:送出机构,将具有载带和盖带的元件供给条带向规定的元件取出位置送出,所述载带以一定间隔收容元件,所述盖带粘贴在所述载带上以覆盖所收容的元件;剥离机构,将所述盖带拉向与所述送出机构的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以从所述载带剥离所述盖带;以及条带收容箱,收容通过所述剥离机构剥离的所述盖带, 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条带收容箱的收容容积能够改变。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10-3 271688/2006;JP 2006-10-3 271690/2006;1. 一种元件供给装置,包括送出机构,将具有载带和盖带的元件供给条带向规定的元件取出位置送出,所述载带以一定间隔收容元件,所述盖带粘贴在所述载带上以覆盖所收容的元件;剥离机构,将所述盖带拉向与所述送出机构的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以从所述载带剥离所述盖带;以及条带收容箱,收容通过所述剥离机构剥离的所述盖带,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条带收容箱的收容容积能够改变。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带 收容箱根据收容于该条带收容箱内的所述盖带的收容量的增加来改变 所述收容容积。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条带收容箱具有第一壳体部、以及相对于该第一壳体部能够移动的第 二壳体部。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呈其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开口部的箱形形状, 所述第二壳体部通过所述开口部能够向规定方向进行滑动。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壳体部在所述第二壳体部的滑动方向的一侧端部上具有用于导入所述 盖带的导入口,并且在所述滑动方向的另一侧端部上具有所述开口部。6. 根据权利要求3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持机构,将所述第二壳体部保持在规定位置上,并且在 所述第二壳体部被施加了沿着扩大所述收容容积的方向的推压力的情况下,解除保持。7. 根据权利要求3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在其外壁表面上贴有通知标记,并且能够在该通 知标记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内的第一位置和该通知标记位于所述第一 壳体部外面的第二位置之间进行位移。8. 根据权利要求3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的外壁表面的颜色不同于所述第一壳体部的外壁 表面的颜色,并且在所述条带收容箱的所述收容容积最小的状态下, 所述第二壳体部的外壁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第一壳体部包围,伴随着所述第二壳体部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光正典大贯友和塚越和宏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