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技术的防伪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33036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3D技术的防伪器件,包括下表面有图像的透明基板,与透明基板上表面相连的狭缝光栅,所述图像的奇偶像素列分别显示左右眼图像的对应像素列的图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光栅由光致变色材料构成或者由透明介电性聚合物和光致变色材料的混合体系构成,所述光致变色材料为似偕二双二苯咪唑[2.2]对环芳烷,能在紫外光照射下颜色由透明变成深蓝色。该器件在实施的过程中简单、快速、有效,能够大大提高人们识别物品真伪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技术的防伪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防伪是指用来防止以欺骗为手段,未经所有权准许进行仿制、复制或伪造的措施。 防伪技术应用领域很广泛,主要有安全印刷、防伪包装、防伪标识、身份识别、反恐等领域。防伪主要是给使用者看的,是提供给消费者分辨真假的认知工具,目的是使消费 者不受假冒伪劣产品的蒙蔽。为提高消费者鉴别真假的能力,使主动识别、拒绝、打击假冒 成为可能,首先求产品的防伪特征能让消费者简单、准确地识别,其次,防伪技术应具备技 术、设备等门槛,使防伪技术本身难以复制和仿制,使造假者知难而退,才能有效抑制和驱 逐造假者。防伪技术产品做到“简单识别”和“极难仿造”的有效结合,才能称得上是有效 的防伪技术产品,才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作用。防伪技术是一门涉及光学、化学、物理学、电磁学计算机技术、光谱技术印刷技术 等诸多领域的交叉科学,其中防伪油墨技术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防 伪油墨技术最主要的是利用油墨在特定条件下颜色发生变化的特性,有些防伪油墨的在辨 别真伪时需要专门的鉴定仪器,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这就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地做到了“简 单识别”。因此,“简单识别”和“极难仿造”仍然是未来防伪产品发展所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基于3D技术的防伪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该器件在实施的过程中简单、快速、有效,能够大大提高人们识别物品真伪的能力。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提供一种基于3D技术的防伪器件,包括 下表面有图像的透明基板,与透明基板上表面相连的狭缝光栅,所述图像的奇偶像素列分 别显示左右眼图像的对应像素列的图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光栅由光致变色材料构成 或者由透明介电性聚合物和光致变色材料的混合体系构成,所述光致变色材料为似偕二双 二苯咪唑[2. 2]对环芳烷(pseud0gem-bisDPI[2. 2]PC),能在紫外光照射下颜色由透明变成深蓝色,其化学结构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3D技术的防伪器件,包括下表面有图像的透明基板,与透明基板上表面相连的狭缝光栅,所述图像的奇偶像素列分别显示左右眼图像的对应像素列的图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光栅由光致变色材料构成或者由透明介电性聚合物和光致变色材料的混合体系构成,所述光致变色材料为似偕二双二苯咪唑[2.2]对环芳烷,能在紫外光照射下颜色由透明变成深蓝色,其化学结构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3D技术的防伪器件,包括下表面有图像的透明基板,与透明基板上表面相 连的狭缝光栅,所述图像的奇偶像素列分别显示左右眼图像的对应像素列的图像,其特征 在于,所述狭缝光栅由光致变色材料构成或者由透明介电性聚合物和光致变色材料的混合 体系构成,所述光致变色材料为似偕二双二苯咪唑[2. 2]对环芳烷,能在紫外光照射下颜 色由透明变成深蓝色,其化学结构如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技术的防伪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介电性聚合 物材料包括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氨基甲酸酯、聚酰亚胺、氯醋树脂或聚 丙烯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技术的防伪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介电性聚合 物和光致变色材料的混合体系中光致变色材料和透明介电性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 100 1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技术的防伪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是玻璃 或透明聚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军胜田朝勇刘胜强蒋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