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交换芯体和能量交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11993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量交换芯体和一种能量交换板,涉及空调及通风设备领域,为能够提高能量交换率而设计。所述能量交换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中部为波浪状结构,其周围为平面结构,所述波浪状结构由所述板体正面和背面上平行间隔设置的凹槽所构成,所述板体正面上的凹槽为排风通道或送风通道,所述板体背面上的凹槽为送风通道或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被相邻的所述送风通道所包围,所述送风通道被相邻的所述排风通道所包围。所述能量交换芯体由所述能量交换板堆叠而成,且能够在堆叠起来的各所述能量交换板之间设置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进行能量交换。(*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及通风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量交换芯体和一种能量交换板。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空调及通风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空调及通风设备的作用是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并吸入室外的新鲜空气,以补充室内的氧气,维持室内的空气密度。但是,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具有一定的温度差,为保持室内空气温度不变,节约能源消耗,在空调及通风设备中设有能量交换装置,以回收利用室内排出的空气中所携带的能量。能量交换芯体是能量交换装置的核心,在通风换气的过程中,能量交换芯体通过设在其中的能量交换板,能够将室内排出的空气中所携带的能量转移到室外送进的空气中,实现能量的回收利用。能量的回收率取决于能量交换芯体的能量交换率,而在能量交换芯体的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能量交换率又与所述能量交换芯体的能量交换面积有关,能量交换面积越大,能量交换率也就越高。目前的能量交换芯体由能量交换板和支板间隔堆叠而成,如图1所示,第一能量交换板101、第二能量交换板102、第三能量交换板103均为平面结构,用于进行能量交换,第一支板201、第二支板202均为波浪状结构,用于支撑各能量交换板。设定第一能量交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量交换芯体,包括至少两块呈堆叠设置的能量交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能量交换板上设有一预定区域,所述预定区域内的板体为波浪状结构,所述预定区域周围的板体为平面结构;所述波浪状结构由所述能量交换板正面和背面上平行间隔设置的凹槽所 构成,所述凹槽的端部具有封闭的端面; 在所述堆叠设置的各能量交换板中形成有排风通道和送风通道,其中,所述排风通道被相邻的所述送风通道所包围,所述送风通道被相邻的所述排风通道所包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量交换芯体,包括至少两块呈堆叠设置的能量交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能量交换板上设有一预定区域,所述预定区域内的板体为波浪状结构,所述预定区域周围的板体为平面结构;所述波浪状结构由所述能量交换板正面和背面上平行间隔设置的凹槽所构成,所述凹槽的端部具有封闭的端面;在所述堆叠设置的各能量交换板中形成有排风通道和送风通道,其中,所述排风通道被相邻的所述送风通道所包围,所述送风通道被相邻的所述排风通道所包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交换芯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堆叠设置的各能量交换板中形成有排风通道和送风通道具体为:在所述堆叠设置的各能量交换板中,位于上层的所述能量交换板正面上的凹槽空间和位于下层的所述能量交换板背面上的凹槽空间形成排风通道或送风通道;位于上层的所述能量交换板背面上的凹槽侧壁和位于下层的所述能量交换板正面上的凹槽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送风通道或排风通道;且所述排风通道被相邻的所述送风通道所包围,所述送风通道被相邻的所述排风通道所包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交换芯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堆叠设置的各能量交换板之间设有平面隔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量交换芯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堆叠设置的各能量交换板中形成有排风通道和送风通道具体为:所述平面隔板与位于其上层的所述能量交换板背面上的凹槽之间的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昝耀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环都人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