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燃机的冷却通道的分割部件、内燃机的冷却结构及用于形成冷却结构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1145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通道分离部件在缸膛的轴向上的位置是通过使间隔件接触水套的底表面来确定的。当分离部件被插入水套中时,分离部件的宽度由于弹性变形而减小,因此能够将分离部件布置在水套中。分离部件在被布置后由于弹性恢复力而与水套的内表面紧密接触。该紧密接触防止了分离部件在水套中向上移动。结果,防止了冷却液在分离部件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移动。获得了分离部件的上部和下部中的冷却液的单独冷却的优点。这可靠地减小了沿缸膛形成体的轴向的温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冷却通道的分割部件、一种内燃机的冷却结构,以及一种用于形成内燃机的冷却结构的方法,并且,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将在内燃机的气缸体中限定的槽状的冷却通道分隔为多个通道的分割部件、一种使用这种分割部件的冷却结构,以及一种用于形成这种冷却结构的方法。
技术介绍
典型的发动机的气缸体具有冷却热介质(冷却液)在其中流动的槽状的冷却通道。例如,公开号为2000-345838的日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冷却结构,其中冷却通道在由通道的深度限定的方向上被分隔为多个通道。这减小了在每个缸膛的轴向上的温差。具体来说,所述冷却结构引起冷却通道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冷却液的流量差以减小在每个缸膛的轴向上的温差。在该冷却结构中,由例如不锈钢形成的高刚性部件构成了分割通道的在每个缸膛的轴向上的分割部件。此外,上述通道限定为具有有限的尺寸精度。因而,如果须将分割部件单独安装在通过铸造形成的气缸体的通道中,则很难将分割部件精确地布置在通道中的期望位置处。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公开号为200-345838的日本专利中,通过模锻利用突出件将分割部件和密封垫结合在一起。这样,分割部件从气-->缸体的顶表面(deck surface)处的密封垫上悬挂下来,因而位于每个缸膛的轴向上。然而,即使精确地完成了分割部件的定位,分割部件的边缘也可能未与通道的内表面保持紧密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冷却热介质可能流经分割部件与通道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并且容易在通道的上部与下部之间转移。这降低了分割部件在每个缸膛的轴向上分隔槽状冷却热介质通道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将在每个缸膛的轴向上分割槽状冷却通道的分割部件精确地布置在冷却通道中的期望位置处,并且保持分割部件的边缘与冷却通道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提供了一种分割部件,其分隔在内燃机的气缸体中形成的槽状的冷却通道。该分割部件将冷却通道在由冷却通道的深度限定的方向上分隔为多个通道。冷却热介质流经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具有底表面和一对相对的内表面。分割部件包括分离部件和间隔件。分离部件布置在冷却通道中。分离部件在被布置在冷却通道中之前具有比冷却通道的宽度更宽的宽度。分离部件可弹性变形以使分离部件的宽度能够减小到允许将分离部件布置在冷却通道中的尺寸。间隔件具有比冷却通道的宽度小的厚度。间隔件布置在分离部件与底表面之间,从而在底表面与分离部件之间产生间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提供了一种分割部件,其分隔在内燃机的气缸体中形成的槽状的冷却通道。该分割部件将冷却通道在由冷却-->通道的深度限定的方向上分隔为多个通道。冷却热介质流经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具有底表面和一对相对的内表面。分割部件包括间隔件和分离部件。间隔件具有比冷却通道的宽度小的厚度。间隔件具有布置在冷却通道的底表面上的下端和一对侧表面,所述一对侧表面中的每一个面向内表面中的一个。分离部件布置在冷却通道中。分离部件具有两个部件,两个部件中的每一个固定到间隔件的一个侧表面上。在分割部件被布置在冷却通道中之前,两个部件中的每一个具有比当分割部件被布置在冷却通道中时冷却通道的内表面与间隔件的侧表面之间产生的宽度更宽的宽度。分离部件可弹性变形以使分离部件的宽度能够减小到允许将分离部件布置在冷却通道中的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提供了一种内燃机的冷却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或第二方案的分割部件被插入气缸体的冷却通道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内燃机的冷却结构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或第二方案的分割部件通过设置在气缸体的上端表面的冷却通道的开口而插入,在插入过程中间隔件处于下方,直到间隔件接触冷却通道的底表面。附图说明图1A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分割部件的俯视图;图1B为示出了图1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正视图;图1C为示出了图1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仰视图;图1D为示出了图1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立体图;图1E为示出了图1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左视图;-->图1F为示出了图1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右视图;图2为示出了图1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用于说明将图1A的分割部件组装到水套中的视图;图4A为在气缸体中限定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气缸中的一个沿与缸膛布置的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横截面图,表示出图1A的分割部件与水套组装的状态;图4B为气缸体中的四个气缸沿缸膛的布置方向的横截面图,表示出图1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与水套组装的状态;图5为示出了图1A中的分割部件与水套组装的气缸体的立体图;图6为图5的局部剖面图;图7A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分割部件的俯视图;图7B为示出了图7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正视图;图7C为示出了图7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仰视图;图7D为示出了图7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立体图;图7E为示出了图7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左视图;图7F为示出了图7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右视图;图8为示出了气缸体的立体图,表示出图7A的分割部件与水套组装的状态;图9为图8的局部剖面图;-->图10A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分割部件的俯视图;图10B为示出了图10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正视图;图10C为示出了图10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后视图;图10D为示出了图10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仰视图;图10E为示出了图10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立体图;图10F为示出了图10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左视图;图10G为示出了图10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右视图;图11为示出气缸体的局部剖面立体图,表示出图10A的分割部件与水套组装的状态;图12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分割部件的立体图;图13A为示出了图12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通道分离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3B为示出了图12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4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分割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5A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分割部件的立体图;图15B为示出了图15A中所示的分割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6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分割部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结合图1A到图6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图1A到图2说明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分割部件2的结构。分割部件2包括间隔件4和通道分离部件6。图3示出了分割部件2在水套10中的组装,如图3所示,间隔件4被成形以被布置在水套(冷却热介质在其中流动的槽状的冷却通道)10中,水套10被限定在发动机EG的顶开式(open-deck type)气缸体中。换句话说,间隔件4被成形为厚度比水套10的宽度小的薄板。间隔件4的形状类似于连接气缸,连接气缸设置的数量与气缸的数量相同(在该实施例中为四个气缸,这四个气缸是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气缸)。发动机EG被安装在车辆中。水套10的宽度被定义为是缸膛形成体12的外周面12a与气缸体8的外周壁14的内周面14a之间的距离,缸膛形成体12的外周面12a在图4A和图4B中示出并且稍后将进行说明。外周面12a和内周面14a对应水套10的一对相对的内表面。将以上述方式成形的间隔件4布置在水套10中,确保了用于冷却液(相当于冷却热介质)的通道在缸膛形成体12的外周面12a与气缸体8的外周壁14的内周面14a之间。间隔件4包括在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割部件,其将在内燃机的气缸体中形成的槽状的冷却通道在由所述冷却通道的深度限定的方向上分隔为多个通道,其中冷却热介质流经所述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具有底表面和一对相对的内表面,所述分割部件的特征在于: 分离部件,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 道中,其中,所述分离部件在被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之前具有比所述冷却通道的宽度更宽的宽度,并且其中所述分离部件可弹性变形以使所述分离部件的所述宽度能够减小到允许将所述分离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的尺寸;以及 间隔件,其具有比所述冷却通道 的所述宽度小的厚度,其中所述间隔件布置在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底表面之间,从而在所述底表面与所述分离部件之间产生间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7-21 199214/20061、一种分割部件,其将在内燃机的气缸体中形成的槽状的冷却通道在由所述冷却通道的深度限定的方向上分隔为多个通道,其中冷却热介质流经所述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具有底表面和一对相对的内表面,所述分割部件的特征在于:分离部件,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其中,所述分离部件在被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之前具有比所述冷却通道的宽度更宽的宽度,并且其中所述分离部件可弹性变形以使所述分离部件的所述宽度能够减小到允许将所述分离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的尺寸;以及间隔件,其具有比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宽度小的厚度,其中所述间隔件布置在所述分离部件与所述底表面之间,从而在所述底表面与所述分离部件之间产生间隔。2、一种分割部件,其将在内燃机的气缸体中形成的槽状的冷却通道在由所述冷却通道的深度限定的方向上分隔为多个通道,其中冷却热介质流经所述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具有底表面和一对相对的内表面,所述分割部件的特征在于:间隔件,其具有比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宽度小的厚度,其中所述间隔件具有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底表面上的下端和一对侧表面,所述一对侧表面中的每一个面向所述内表面中的一个;以及分离部件,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其中所述分离部件具有两个部件,所述两个部件中的每一个固定到所述间隔件的一个所述侧表面上,其中,在所述分割部件被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之前,所述两个部件中的每一个具有比当所述分割部件被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冷却液通道的内表面与所述间隔件的侧表面之间产生的宽度更宽的宽度,并且其中所述分离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敷田卓祐花井修一羽田野真冈崎伸光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