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膜及使用该非对称膜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403120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非对称膜,具有多孔层以及与其相邻接的致密层,多孔层与致密层由高分子材料形成。多孔层和/或致密层含有填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对称膜及使用该非对称膜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通过各种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非对称膜。例如,有将含氟聚酰亚胺作为被膜材料使用的非对称膜(专利文献1、2)、使用聚丙烯腈的非对称膜(专利文献3)、使用聚烯烃的非对称膜(专利文献4)、使用聚醚砜的非对称膜(专利文献5)、使用聚(1-三甲基硅烷基-1-丙炔)(PTMSP)的非对称膜(专利文献6、7)。所有这些,都是以气体分离或者是液-液分离为目的的膜,不含有填料,在气体透过性方面并不充分。 另一方面,作为含有填料的分离膜,已知有以液-液分离为目的的、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制作的膜(专利文献8、9)。但是,这些也不适用于使气体透过为目的的膜。 然而,近年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例如在汽车等提高气密性很难的空间也能提高气密性。在这种气密性高的汽车里有很多的乘车人员长时间乘车的情况下,由于发生氧气浓度的降低、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有可能给乘车人员带来头痛以及不舒服感,有必要适度地导入外部气体。 但是,由于都市的道路或者干线道路等受到了粉尘等污染物质的污染,考虑到乘车人员的健康,将外部气体直接导入车内是一个大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方法,有将用于除去大气中的污染物、例如漂浮物质的过滤器设置在用于导入外部气体的引入口的方法。 作为这样的过滤器,以往使用无纺布或者机械过滤器等。另外,在专利文献10提出了汽车整体的空调系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5-77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6-18816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5-18489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02-535115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09-285723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昭60-132360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02-222715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11-192420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平11-9976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04-203367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的无纺布或者机械过滤器等过滤器中,存在不能充分除去大气中的漂浮物质中粒径10μm以下的物质(以下称作“SPM”)的问题。特别是,认为,在SPM当中具有数十纳米左右粒径的纳米粒子被人体吸收时容易到达支气管或者肺泡等的下部气道而沉积,因此强烈希望开发出能够充分拦截这样的纳米粒子的空调系统。 通过将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气体选择透过膜适用于过滤器中,能够除去一定程度的SPM,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气体的透过性不充分,存在无法达到充分导入外部气体的目的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以除去SPM等大气中的漂浮物质,而且气体的透过性充分的膜以及使用该膜的空调系统。 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多孔层以及与其相邻接的致密层,多孔层与致密层是由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非对称膜。关于本专利技术的非对称膜,多孔层和/或致密层含有填料。 通过具备导入了含有填料的多孔层和/或致密层的上述特定的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非对称膜能够充分除去SPM等大气中的漂浮物质,而且成为了气体的透过性充分的膜。 上述高分子材料优选为至少具有1个Si原子的聚合物。另外,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含有在该非对称膜中的高分子材料,填料的含量优选为11质量份以上。通过具有这些特征,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特别显著。 优选地,在23±2℃、膜间压力差1.05~1.20atm下的氧透过系数P(O2)和氮透过系数P(N2)满足下述式(1)。由此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更加显著。 0.85<P(O2)/P(N2)<1...(1) 优选地,在23±2℃、没有膜间压力差的条件下的氧透过系数P(O2)和二氧化碳透过系数P(CO2)满足下述式(3)。由此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更加显著。 0.719<P(O2)/P(CO2)<1.70...(3) 关于本专利技术的非对称膜,多孔层和/或致密层也可以含有网眼体。即,通过非对称膜具有网眼体,膜的机械强度提高,可以防止因外部应力导致的膜的破坏。 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系统。作为向空调对象空间供给气体和/或从空调对象空间排出气体的膜,本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具备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非对称膜。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可以除去SPM等大气中的漂浮物质、而且气体的透过性充分的膜以及使用该膜的空调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非对称膜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2是放大致密层的一部分的模式剖面图; 图3是放大致密层的一部分的模式剖面图; 图4是表示具备空调系统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剖面图; 图5是表示具有透过膜的空气调节单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模式剖面图; 图6是表示具有透过膜的透过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具有透过膜的透过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具有透过膜的压力调整用换气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9是表示具备具有透过膜的车顶部分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10是表示具备具有透过膜的车顶部分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11是表示具备具有透过膜的车顶部分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12是表示具备具有透过膜的前玻璃部分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13是表示具备具有透过膜的后窗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14是表示具备具有透过膜的活动车顶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15是表示具备具有透过膜的柱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16是表示具备具有透过膜的柱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17是表示具备具有透过膜的底部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18是表示具备具有透过膜的车门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19是表示具备具有透过膜的车门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20是表示具备具有透过膜的车门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21是表示具备具有透过膜的车门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22是表示具备具有透过膜的车门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图; 图23是在实施例1中制作的非对称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 图24是在比较例3中制作的非对称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 图25是在比较例5中制作的非对称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 图26是表示SPM拦截率的测定装置的图; 图27是表示等压气体透过率的测定装置的图。 符号说明 3...多孔层,5...致密层,10...车辆,11...车厢壁,12...加强材,12a...前方加强材,12b...后方加强材,13,13a,13b...非对称膜(透过膜),14...除尘过滤器,15...蓄热体,16...防湿材,17...除臭材,19...车厢,18...氧气传感器,21...高分子层,22...外壁,23...填料,24...内壁,25...空隙,26...外部气体导入口,27a...前部开闭门,27b,27d...铰链,27c...后部开闭门,27e...前部堰,27f...后部堰,28...外部气体排出口,29a...前部风扇,29b...后部风扇,30...空气调节单元,32...挡板,32a...铰链,35...空气调节单元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对称膜,具有多孔层以及与该多孔层相邻接的致密层,所述多孔层与所述致密层由高分子材料形成,所述多孔层和/或所述致密层含有填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田纯也根岸满明森冈勇三川北美香岩濑胜则前田学峯村正彦萩原守
申请(专利权)人:信越聚合物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