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超硬材料合成中所使用的密封传压介质,是一种复合叶腊石粉压块。它由管状内衬(2)和壳体(1)组成,所述管状内衬(2)的外圆周面上沿径向均布设有四根条形立柱(3),所述条形立柱(3)的横截面为梯形,壳体(1)的内部设有能容纳内衬(2)的腔体,内衬(2)嵌装在壳体(1)内。所述壳体(1)为正四棱柱且棱高H大于底面边长a,所述内衬上的立柱(3)的顶面(α)可以与壳体的外表面(β)平齐,也可以低于壳体(1)的外表面(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管形内衬外圆周面上均布设置的四根立柱,能够使压力传递更均匀,立柱横截面为梯形,更有利于叶腊石在顶锤压力下流入顶锤间隙形成密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超硬材料合成中所使用的密封传压介质,特别是涉及一种 复合叶腊石粉压块。
技术介绍
目前,叶腊石是超硬材料或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合成中所普遍使用的传 压介质(俗称叶腊石粉压块),在超硬材料高压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实践证明,在六面顶压机合成人造超硬材料生产过程中,采用单一的 叶腊石作传压介质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为叶腊石中含有吸附水和结晶水,在 合成单晶及复合烧结体的过程中,叶腊石会发生脱水、相变,造成合成腔体内 部压力的下降,产生压力梯度,其保温性能和传压性能都变差,从而使合成腔 内超硬材料的生长环境产生变化,导致超硬材料晶体质量不稳定,从而严重影 响了优质晶体的生成。另外,叶腊石中的吸附水和结晶水在高温、高压下会发生分解,析出并分 解成氢和氧或者氢氧根,这些氢、氧杂质也有可能进入晶体内部、或以金属的 氧化物形式存在于超硬材料晶体内部,影响了超硬材料的生核和长大,进而影 响超硬材料单晶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采用单一叶腊石作传压保温介质存在许 多不足。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复合密封传压介质来代替单一 的叶腊石材料介质。复 合密封传压介质是将白云石管镶嵌在叶腊石中制成一种复合粉压块。白云石与叶腊石相比,其内部不含结晶水,在高温高压下不发生相变,且其热膨胀系数大,是叶腊石的3到4倍,热传导系数比叶腊石小,是叶腊石的73.6%,因此, 贴近碳源和触媒的白云石在高温和高压下是不发生相变的,合成过程中没有体 积变化,避免了合成腔内的压力下降,用白云石作传压介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弥补叶腊石的上述缺陷。但是,内嵌白云石管的复合叶腊石粉压块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传压不均 匀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超硬材料的品质,而且密封保温性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复合叶腊石粉压块传压不均匀,密 封保温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复合叶 腊石粉压块,它由管状内衬2和壳体1组成,所述管状内衬2的外圆周面上沿 径向均布设有四根条形立柱3,所述条形立柱3的横截面为梯形;壳体l的内 部设有能容纳内衬2的腔体,内衬2嵌装在壳体1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形式,所述壳体1为正四棱柱且棱高H大于底 面边长a,内衬2设置在壳体1的中部,内衬2的纵向轴线与壳体1的棱平行。 所述壳体l的棱高H至少比内衬的高度H1高出四分之一棱高H,而且所述壳 体1的棱高H至少比内衬的高度Hl高出1厘米。本技术,所述内衬2上的立柱3的顶面a可以分别与壳体的外表面e 平齐,也可以低于壳体1的外表面P 。所述内衬上条形立柱3横截面的梯形上 底的长度al为壳体底面边长a的三分之一。本技术,传压、密封、保温、绝缘由叶腊石和白云石共同来完成。管形内衬外圆周面上均布设置的四根立柱,能够使压力传递更均匀,立柱横截面为梯形,更有利于叶腊石在顶锤压力下流入顶锤间隙形成密封。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实施方式2的剖视图; 图4图3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如图l、图2所示,本技术它由管状内衬2和壳体1组成,所述管状内 衬2的外圆周面上沿径向均布设有四根条形立柱3,所述条形立柱3的横截面 为梯形,且条形立柱3的横截面的顶面边长al小于底面边长a2;壳体1的内 部设有能容纳内衬2的腔体,内衬2嵌装在壳体1内。优选地,本技术所述壳体1为正四棱柱且棱高H大于底面边长a,内 衬2设置在壳体1的中部,内衬2的纵向轴线与壳体1的棱平行。所述壳体l 的棱高H至少比内衬的高度H1高出四分之一棱高H,而且所述壳体l的棱高 H至少比内衬的高度H1高出1厘米。如图l、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内衬2上的立柱3的顶面a分别与 壳体的外表面P平齐,所述内衬上条形立柱3横截面的梯形上底al的长度为 壳体底面边长a的三分之一。如图3、图4所示,所述内衬2上的立柱3的顶面a也可以分别低于壳体1的外表面P 。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 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 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叶腊石粉压块,由管状内衬(2)和壳体(1)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内衬(2)的外圆周面上沿径向均布设有四根条形立柱(3),所述条形立柱(3)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能容纳内衬(2)的腔体,内衬(2)嵌装在壳体(1)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叶腊石粉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l) 为正四棱柱且棱高H大于底面边长a,内衬(2)设置在壳体(1)的中部,内 衬(2)的纵向轴线与壳体(1)的棱平行。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叶腊石粉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l) 的棱高H至少比内衬的高度H1高四分之一棱高H,而且所述壳体(1)的棱 高H至少比内衬(2)的高度H1高1厘米。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叶腊石粉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2) 上的立柱(3)的顶面(a )分别与壳体(1)的外表面(P )平齐。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叶腊石粉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2) 上的立柱(3)的顶面(a )分别低于壳体(1)的外表面(P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复合叶腊石粉压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 (2)上条形立柱(3)横截面的梯形上底长度al为壳体底面边长a的三分之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超硬材料合成中所使用的密封传压介质,是一种复合叶腊石粉压块。它由管状内衬(2)和壳体(1)组成,所述管状内衬(2)的外圆周面上沿径向均布设有四根条形立柱(3),所述条形立柱(3)的横截面为梯形,壳体(1)的内部设有能容纳内衬(2)的腔体,内衬(2)嵌装在壳体(1)内。所述壳体(1)为正四棱柱且棱高H大于底面边长a,所述内衬上的立柱(3)的顶面(α)可以与壳体的外表面(β)平齐,也可以低于壳体(1)的外表面(β)。本技术,管形内衬外圆周面上均布设置的四根立柱,能够使压力传递更均匀,立柱横截面为梯形,更有利于叶腊石在顶锤压力下流入顶锤间隙形成密封。文档编号B01J3/06GK201200883SQ20082010690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0日专利技术者李学增 申请人:李学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叶腊石粉压块,由管状内衬(2)和壳体(1)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内衬(2)的外圆周面上沿径向均布设有四根条形立柱(3),所述条形立柱(3)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能容纳内衬(2)的腔体,内衬(2)嵌装在壳体(1)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增,
申请(专利权)人:李学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