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翠忠专利>正文

脉冲引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84152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脉冲引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以UASB反应器为基础,以三相分离器为界限的三相分离器上方的反应器壳体为厌氧反应区Ⅰ,三相分离器下方的反应器壳体为沉淀区Ⅱ,在三相分离器上设置一个由引射器喷管、引射管、循环回流管和气水分离器协同工作共同构成的内部循环系统,所述的内部循环系统由三相分离器、引射器喷管、引射管、循环回流管、气水分离器、过滤网构成,三相分离器的上面设置气水分离器,引射管下端浸没在三相分离器内的污水中,引射管上端伸入气水分离器内,引射器喷管为U形,一端在引射管内,另一端在集气罩的上部,集气罩内设置过滤网,与气水分离器相连的循环回流管穿过集气罩深入到沉淀区Ⅱ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成本和运行费用,系统运行可靠,安装运输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脉冲引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利用有机物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 备一脉冲引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简称IC)是在UASB反 应器基础上开发出的第三代超高效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在反应器中装有两级三相分离 器,反应器下半部分可在极高的负荷条件下运行。内部不需外加动力,只靠自身的沼气作为 提升的动力来实现混合液的内循环。IC反应器中装有两级三相分离器,第一级厌氧反应器(下部)为主反应器,效率极 高,第二级厌氧反应器(上部)为副反应器,主要目的是利用沼气提升管内气水混合液与该 区液体的密度差产生循环动力(烟囱效应),由于该区厌氧活性污泥含量极少,导致该区效 率极低。为了获得较大的沼气提升力,IC反应器高径比大(一般为4-8),这是由于反应器 工作原理所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反应器高度增大,材料规格必须加大,由于高径比大,相同 容积的反应器与高径比为1时用料成数倍增加,浪费了材料,提高了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由 于反应器较高增加了进水泵的动力消耗,提高了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克服现有IC反应器的不足,设计一种只有一级三相分离器又能实现内循环的厌 氧反应器,就是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增设脉冲引射循环装置。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脉冲引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脉冲引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以 UASB反应器为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IC反应器的不足,设计 一种只有一级三相分离器又能实现内循环的厌氧反应器,就是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增 设脉冲引射循环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包括厌氧反应区I、沉淀区II、引射器喷管、引射管、气水分离器、节 流阀、压力表、控制气管、过滤网、反应器壳体、三相分离器、循环回流管、集气罩、布水管、接 水斗、布水三角堰、导气管、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以UASB反应器为基础,以三相 分离器为界限的三相分离器上方的反应器壳体为厌氧反应区I,三相分离器下方的反应器 壳体为沉淀区II,在三相分离器上设置一个由引射器喷管、引射管、循环回流管和气水分离 器协同工作共同构成的内部循环系统,所述的内部循环系统由三相分离器、引射器喷管、引 射管、循环回流管、气水分离器、过滤网构成,三相分离器的上面设置气水分离器,引射管下 端浸没在三相分离器内的污水中,引射管上端伸入气水分离器内,引射器喷管为U形,一端 在引射管内,另一端在集气罩的上部,集气罩内设置过滤网,与气水分离器相连的循环回流 管穿过集气罩深入到沉淀区II底部。三相分离器收集到的沼气不是直接引入沼气储存装 置,而是暂时收集储存在三相分离器顶部的集气罩内,随着沼气的积累,储存的气体增多,三相分离器内的液位逐步下降,当液位低于引射器喷管的最低点时,所收集的沼气通过引 射器喷管射入到引射管,沼气再从引射管进入气水分离器,带动泥水混合液进入气水分离 器。引射器喷管、引射管、循环回流管和气水分离器协同工作,共同构成内部循环系统,以 三相分离器所收集的沼气为动力,沼气由导气管进入储气装置,泥水混合液则沿循环回流 管下降到沉淀区II底部,利用引射器喷管、引射管引射带动污水实现自动循环,随着引射过 程的进行,三相分离器内的沼气逐渐减少,液位逐渐上升,当液体淹没引射器喷管的进气口 时,该引射过程结束,继续积累沼气,准备下一次污水的自动循环。由节流阀控制将集气罩 中的部分沼气通过控制气管直接导入汽水分离器,可降低循环强度,以适应不同的发酵原 料,根据压力表中压力的周期性变化,可以方便的观察厌氧反应器的产气情况以及循环系 统的运行情况。也可将压力变化情况通过传感器与电脑连接,监控系统运行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与传统IC反应器相比,只有一级三相分离器,大大降低了反应器高度,降低了 成本。2.与传统UASB反应器相比,使用自身产生的沼气作动力实现内循环,降低了运行费用。3.使用引射器作为循环装置,循环量大,整个循环系统无运动部件,工作可靠。4.使用过滤网保护引射器喷管进气口,使其不被堵塞,确保系统运行可靠。5.系统间歇式工作。只有当积累了足够多的沼气时,系统才运行,循环水量与沼气 产量成正比,不会因沼气产量少而造成循环系统瘫痪。6.循环强度可控,系统运行情况观察方便。系统运行数据可即时存入电脑,便于调 整运行参数。7.系统单元化,单元个体小、重量轻、节约材料、适应任何形状的反应器、安装运输 方便。8.污水中较大的固体悬浮物被阻挡在过滤网下,水解后自动下沉,同时由于集气 罩内液位周期性上下变动,不会造成浮渣结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中厌氧反应区I、沉淀区II、引射器喷管1、引射管2、气水分离器3、节流阀4、 压力表5、控制气管6、过滤网7、反应器壳体8、三相分离器9、循环回流管10、集气罩11、布 水管12、接水斗13、布水三角堰14、导气管15、反射板16。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包括厌氧 反应区I、沉淀区II、引射器喷管1、引射管2、气水分离器3、节流阀4、压力表5、控制气管 6、过滤网7、反应器壳体8、三相分离器9、循环回流管10、集气罩11、布水管12、接水斗13、 布水三角堰14、导气管15、反射板16,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以UASB反应器为基础,以三 相分离器9为界限的三相分离器9上方的反应器壳体8为厌氧反应区I,三相分离器9下方的反应器壳体8为沉淀区II,在三相分离器9上设置一个由引射器喷管1、引射管2、循环 回流管10和气水分离器3协同工作共同构成的内部循环系统,所述的内部循环系统由三相 分离器9、引射器喷管1、引射管2、循环回流管10、气水分离器3、过滤网7构成,三相分离 器9的上面设置气水分离器3,引射管2下端浸没在三相分离器9内的污水中,引射管2上 端伸入气水分离器3内,引射器喷管1为U形,一端在引射管2内,另一端在集气罩11的上 部,集气罩11内设置过滤网7,与气水分离器3相连的循环回流管10穿过集气罩11深入到 沉淀区II底部,三相分离器9收集到的沼气不是直接引入沼气储存装置,而是暂时收集储 存在三相分离器9顶部的集气罩11内,随着沼气的积累,储存的气体增多,三相分离器9内 的液位逐步下降,当液位低于引射器喷管1的最低点时,所收集的沼气通过引射器喷管1射 入到引射管2,沼气再从引射管2进入气水分离器3,带动泥水混合液进入气水分离器3,引 射器喷管1、引射管2、循环回流管10和气水分离器3协同工作,共同构成内部循环系统,以 三相分离器9所收集的沼气为动力,沼气由导气管15进入储气装置,泥水混合液则沿循环 回流管10下降到沉淀区II底部,利用引射器喷管1、引射管2引射带动污水实现自动循环, 随着引射过程的进行,三相分离器9内的沼气逐渐减少,液位逐渐上升,当液体淹没引射器 喷管1的进气口时,该引射过程结束,继续积累沼气,准备下一次污水的自动循环。由节流 阀4控制将集气罩11中的部分沼气通过控制气管6直接导入汽水分离器3,可降低循环强 度,以适应不同的发酵原料,根据压力表5中压力的周期性变化,可以方便的观察厌氧反应 器的产气情况以及循环系统的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脉冲引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包括厌氧反应区Ⅰ、沉淀区Ⅱ、引射器喷管(1)、引射管(2)、气水分离器(3)、节流阀(4)、压力表(5)、控制气管(6)、过滤网(7)、反应器壳体(8)、三相分离器(9)、循环回流管(10)、集气罩(11)、布水管(12)、接水斗(13)、布水三角堰(14)、导气管(15)、反射板(16),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以UASB反应器为基础,以三相分离器(9)为界限的三相分离器(9)上方的反应器壳体(8)为厌氧反应区Ⅰ,三相分离器(9)下方的反应器壳体(8)为沉淀区Ⅱ,在三相分离器(9)上设置一个由引射器喷管(1)、引射管(2)、循环回流管(10)和气水分离器(3)协同工作共同构成的内部循环系统,所述的内部循环系统由三相分离器(9)、引射器喷管(1)、引射管(2)、循环回流管(10)、气水分离器(3)、过滤网(7)构成,三相分离器(9)的上面设置气水分离器(3),引射管(2)下端浸没在三相分离器(9)内的污水中,引射管(2)上端伸入气水分离器(3)内,引射器喷管(1)为U形,一端在引射管(2)内,另一端在集气罩(11)的上部,集气罩(11)内设置过滤网(7),与气水分离器(3)相连的循环回流管(10)穿过集气罩(11)深入到沉淀区Ⅱ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翠忠
申请(专利权)人:马翠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