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壮专利>正文

下向流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378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1:42
下向流厌氧反应器,属于有机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罐壁、罐顶、锥形斗、液体下流管、罐底、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泵、上清液收集穿孔管、进水孔、上清液出水管、进水管、气液分界面、生物气出气管以及排泥管,所述罐壁上部与罐顶固定连接,下部与罐底固定连接;所述罐顶为圆锥形,罐顶圆锥形的顶部设置有生物气出气管;所述罐底为圆锥形,罐底圆锥形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所述罐壁内部靠近罐顶的一侧设置有气液分界面,靠近罐底的一侧设置有锥形斗;所述锥形斗的底部与液体下流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反应区,生物气直接与液相分离,固液分离区通过锥形斗与反应区分开,有利于固液分离,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有机废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与传统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有机物负荷高,不需曝气,能耗低,运行费用低;可以产生沼气作为清洁能源回收利用,污泥产率低,产生的生物污泥易于脱水,反应器容积小,占地面积少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制药等行业的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国内的厌氧反应器技术与国外的厌氧反应器技术仍然存在着差距。主要原因是国内的反应器在反应区和固液分离区结构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向流厌氧反应器,在反应区,生物气直接与液相分离,固液分离区通过锥形斗与反应区分开,有利于固液分离,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下向流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包括罐壁、罐顶、锥形斗、液体下流管、罐底、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栗、上清液收集穿孔管、进水孔、上清液出水管、进水管、气液分界面、生物气出气管以及排泥管,所述罐壁上部与罐顶固定连接,下部与罐底固定连接;所述罐顶为圆锥形,罐顶圆锥形的顶部设置有生物气出气管;所述罐底为圆锥形,罐底圆锥形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所述罐壁内部,靠近罐底的一侧设置有锥形斗;所述锥形斗的底部与液体下流管固定连接;所述上清液收集穿孔管为圆环形,设置在锥形斗的下部,且与上清液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上清液出水管通过通孔设置在罐壁的外部,且与罐壁平行设置,在通孔处管壁与罐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孔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且等间距设置在上清液收集穿孔管上;所述进水管通过通孔设置在罐壁的外部,气液分界面的上部,在通孔处管壁与罐壁固定连接;所述污泥回流管与罐壁平行设置,且污泥回流管的进口通过通孔设置在罐底内部的底部,出口通过通孔设置在罐壁内部气液分界面的上部,在通孔处管壁与罐壁固定连接;所述回流栗设置在污泥回流管上。所述气液分界面与锥形斗之间为反应区。所述锥形斗与罐底之间为固液分离区。所述气液分界面与罐顶之间为生物气储存区。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技术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下向流厌氧反应器,在反应区,生物气直接与液相分离,固液分离区通过锥形斗与反应区分开,有利于固液分离,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罐底底部的污泥被污泥回流栗通过污泥回流管送回反应区,在反应区产生生物气,生物气对混合液产生搅拌,这种搅拌将回流污泥扩散于反应区的液相中,与进水充分接触,有利于厌氧生化反应的进行。【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下向流厌氧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壁、2-灌顶、3-锥形斗、4-液体下流管、5-罐底、6-污泥回流管、7_污泥回流栗、8-上清液收集穿孔管、9-进水孔、10-上清液出水管、11-进水管、12-气液分界面、13-生物气出气管、14-排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向流厌氧反应器,如图1所示,包括罐壁1、罐顶2、锥形斗3、液体下流管4、罐底5、污泥回流管6、污泥回流栗7、上清液收集穿孔管8、进水孔9、上清液出水管10、进水管11、气液分界面12、生物气出气管13以及排泥管14 ;所述罐壁1上部与罐顶2固定连接,下部与罐底5固定连接;所述罐顶2为圆锥形,罐顶2圆锥形的顶部设置有生物气出气管13 ;所述罐底5为圆锥形,罐底5圆锥形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14 ;所述罐壁1内部靠近罐顶2的一侧为气液分界面12,靠近罐底5的一侧设置有锥形斗3 ;所述锥形斗3的底部与液体下流管4固定连接;所述上清液收集穿孔管8为圆环形,设置在锥形斗3的下部,且与上清液出水管10固定连接;所述上清液出水管10通过通孔设置在罐壁1的外部,且与罐壁1平行设置,管壁与罐壁在通孔处固定连接;所述进水孔9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且等间距设置在上清液收集穿孔管8上;所述进水管11通过通孔设置在罐壁1的外部,气液分界面12的上部,管壁与罐壁在通孔处固定连接;所述污泥回流管6与罐壁1平行设置,且污泥回流管6的进口通过通孔设置在罐底5内部的底部,出口通过通孔设置在罐壁1内部气液分界面12的上部,管壁与罐壁在通孔处固定连接;所述污泥回流栗7设置在污泥回流管6上。气液分界面12和锥形斗3之间的区域是反应区。在反应区发生厌氧生化反应。锥形斗3和罐底5之间的区域是固液分离区。在固液分离区固液进行分离。气液分界面12和罐顶2之间是生物气储存区。废水由进水管11进入反应区,反应区产生生物气,生物气对混合液产生搅拌,这种搅拌将废水扩散于反应区的液相中,并与微生物充分接触,有利于厌氧生化反应的进行。反应区的混合液经过锥形斗3集中后,通过液体下流管4进入到固液分离区底部。罐底5底部的污泥被污泥回流栗7通过污泥回流管6送回反应区。反应区产生生物气,生物气对混合液产生搅拌,这种搅拌将回流污泥扩散于反应区的液相中,与进水充分接触,有利于厌氧生化反应的进行。固液分离区上部的上清液通过进水孔9进入上清液收集穿孔管8,在进入上清液出水管10排放。反应区产生的生物气由生物气出气管13排出。废弃污泥通过排泥管14排出。【主权项】1.下向流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包括罐壁(1)、罐顶(2)、锥形斗(3)、液体下流管(4)、罐底(5)、污泥回流管(6)、污泥回流栗(7)、上清液收集穿孔管(8)、进水孔(9)、上清液出水管(10)、进水管(11)、气液分界面(12)、生物气出气管(13)以及排泥管(14),所述罐壁⑴上部与罐顶⑵固定连接,下部与罐底(5)固定连接;所述罐顶(2)为圆锥形,罐顶(2)圆锥形的顶部设置有生物气出气管(13);所述罐底(5)为圆锥形,罐底(5)圆锥形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14);所述罐壁⑴内部靠近罐顶(2)的一侧设有气液分界面(12),靠近罐底(5)的一侧设置有锥形斗(3);所述锥形斗(3)的底部与液体下流管(4)固定连接;所述上清液收集穿孔管(8)为圆环形,设置在锥形斗(3)的下部,且与上清液出水管(10)固定连接;所述上清液出水管(10)通过通孔设置在罐壁(1)的外部,且与罐壁(1)平行设置;所述进水孔(9)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且等间距设置在上清液收集穿孔管(8)上;所述进水管(11)通过通孔设置在罐壁⑴的外部,气液分界面(12)的上部;所述污泥回流管(6)与罐壁(1)平行设置,且污泥回流管(6)的进口通过通孔设置在罐底(5)内部的底部,出口通过通孔设置在罐壁(1)内部气液分界面(12)的上部;所述污泥回流栗(7)设置在污泥回流管(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向流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气液分界面(12)与锥形斗(3)之间为反应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向流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锥形斗(3)与罐底(5)之间为固液分离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向流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气液分界面(12)与罐顶(2)之间为生物气储存区。【专利摘要】下向流厌氧反应器,属于有机废水处理
,包括罐壁、罐顶、锥形斗、液体下流管、罐底、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泵、上清液收集穿孔管、进水孔、上清液出水管、进水管、气液分界面、生物气出气管以及排泥管,所述罐壁上部与罐顶固定连接,下部与罐底固定连接;所述罐顶为圆锥形,罐顶圆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下向流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包括罐壁(1)、罐顶(2)、锥形斗(3)、液体下流管(4)、罐底(5)、污泥回流管(6)、污泥回流泵(7)、上清液收集穿孔管(8)、进水孔(9)、上清液出水管(10)、进水管(11)、气液分界面(12)、生物气出气管(13)以及排泥管(14),所述罐壁(1)上部与罐顶(2)固定连接,下部与罐底(5)固定连接;所述罐顶(2)为圆锥形,罐顶(2)圆锥形的顶部设置有生物气出气管(13);所述罐底(5)为圆锥形,罐底(5)圆锥形的底部设置有排泥管(14);所述罐壁(1)内部靠近罐顶(2)的一侧设有气液分界面(12),靠近罐底(5)的一侧设置有锥形斗(3);所述锥形斗(3)的底部与液体下流管(4)固定连接;所述上清液收集穿孔管(8)为圆环形,设置在锥形斗(3)的下部,且与上清液出水管(10)固定连接;所述上清液出水管(10)通过通孔设置在罐壁(1)的外部,且与罐壁(1)平行设置;所述进水孔(9)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且等间距设置在上清液收集穿孔管(8)上;所述进水管(11)通过通孔设置在罐壁(1)的外部,气液分界面(12)的上部;所述污泥回流管(6)与罐壁(1)平行设置,且污泥回流管(6)的进口通过通孔设置在罐底(5)内部的底部,出口通过通孔设置在罐壁(1)内部气液分界面(12)的上部;所述污泥回流泵(7)设置在污泥回流管(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壮
申请(专利权)人:刘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