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翠忠专利>正文

出料管C形布料两步发酵工艺自动循环户用沼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58809 阅读:4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出料管C形布料两步发酵工艺自动循环户用沼气池,C形布料墙设置于发酵间中间位置,C形布料墙上方设置有多功能活动盖,多功能活动盖的一侧设置有导气管,多功能活动盖的上方设置有连通孔,出料管与多功能活动盖相连接,水压酸化间池墙中间位置设置有厕所下水管,第一水压酸化间左端与进料间相连接,中心隔墙与进料间相连接,进料间两侧下端设置有回流管,进料间内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与发酵间上端球形拱顶相连接,进料间与第二水压酸化间左端相连接,第二水压酸化间右端通过溢流口与沼液导流间相连接。第一水压酸化间右端通过溢流口与沼液导流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产气率,实现100%投料,保证了沼气池不间断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出料管C形布料两步发酵工艺自动循环户用沼气池,属于有 机物质经厌氧处理产生沼气的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重点推广的户用沼气池池型主要有常规水压型沼气池、旋流布料沼气 池、曲流布料沼气池、强回流沼气池等,其中以常规水压型沼气池应用最广。以上均为侧置 式进料间和水压间,结构较复杂,施工不方便,占地面积大,成本较高。且由于进料口和水压 间与主池沉降不均,容易在进出料管与主池连接处折断,造成沼气池报废。常规水压型沼气池属于“静态池”,由于该池型采用静态发酵工艺,导致发酵间存 在“微生物贫乏区”、“发酵盲区”和“料液短路”,池内原料分层严重,带来清渣出料困难、产 气率低和管理不便等技术问题。池内浮渣极易结壳,阻碍沼气进入气室,降低原料利用率。 使用秸秆原料时需要铡碎或粉碎。人们为了简化沼气池的结构,设计了出料管式沼气池,该池型将活动盖改为钢丝 网水泥进、出料吊管,使其有一管三用的功能(代替进料管、出料管和活动盖),简化了结 构,降低了建池成本,由于整体沉降均勻,结构性能大大提高。但是,新鲜的原料和发酵后的 旧料液混在一起,原料的利用率有所下降,使用秸秆原料时需要铡碎或粉碎,且出料困难, 具有“静态池”的所有缺点。现行水压式沼气池规定最大投料量为90%,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沼气贮存预留空 间。这一做法不仅降低了池容利用率,降低了池容产气率,导致沼气池液面结壳成为必然, 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沼气池启动时,由于储气间存有大量空气,新产生的沼气与 空气混合,稍有不慎极易导致沼气池爆炸;大出料时由于负压导致空气进入沼气池,同样也 会发生类似事件。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设计一种使用秸秆原料方便、发 酵间料液面不结壳、料液不短路、消除发酵盲区、无须大出料、消除安全隐患的自动循环沼 气池。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沼气池,该沼气池是在出料管式沼气池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而成的。本技术的结构包括C形布料墙、发酵间池墙、进料管、水压酸化间池墙、厕所下 水管、回流管、中心隔墙、多功能活动盖、导气管、连通孔、边隔墙、第一水压酸化间、进料间、 第二水压酸化间、沼液导流间、溢流口、出料管、发酵间,其特征在于发酵间的中间部位为圆 筒状,发酵间的两端为球形拱顶,C形布料墙设置于发酵间中间位置,C形布料墙上方设置 有多功能活动盖,多功能活动盖的一侧设置有导气管,多功能活动盖的上方设置有连通孔, 出料管与多功能活动盖相连接,发酵间上方设置有第一水压酸化间、进料间、第二水压酸化 间、沼液导流间,第一水压酸化间的外壁为水压酸化间池墙,水压酸化间池墙中间位置设置有厕所下水管,第一水压酸化间左端与进料间相连接,中心隔墙与进料间相连接,进料间两 侧下端设置有回流管,进料间内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与发酵间上端球形拱顶相连接,进料 间与第二水压酸化间左端相连接,第二水压酸化间右端通过溢流口与沼液导流间相连接, 边隔墙的一端与沼液导流间相连接,边隔墙的另一端与水压酸化间池墙相连接,第一水压 酸化间右端通过溢流口与沼液导流间相连接,进料管位于C形布料墙的背面,出料管位于C 形布料墙的中心,C形布料墙与发酵间池墙构成一个环形通道,第一水压酸化间、第二水压 酸化间可以是其中的一个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第一水压酸化间和第二水压酸化间同时运 行。工作原理发酵间按GB4750-2002圆筒形沼气池设计;进料间在池顶上靠近厕所 的一侧,并与厕所下水管连通,两侧预埋回流管,回流管中心高度与连通孔底部持平;进料 管垂直放置在拱顶上,离开池墙10cm-20Cm,下口在池墙上端以下30cm;C形布料墙在发酵 间中心,背对进料管,开口宽度60cm左右,高度超过池墙10cm-20cm ;多功能活动盖为瓶塞 式,出料管在活动盖中心,浇筑成一整体,下口高度比池墙上端略低,导气管在活动盖上;水 压酸化间设置在拱顶上,被进料间、沼液导流间、隔墙等分成相同的两部分;溢流口为左右 两个,分别与两个酸化间相连,开口底部与拱顶相平,宽度IOcm左右,沼气池运行时溢流口 的高度根据需要调整;自动循环系统采用软管浮球式,设置在进料间内,软管一端与回流管 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浮球上,浮球随液面升降带动软管一起升降,起到止回和沼液回流的作 用,完成自动循环过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出料管与C形布料墙的完美结合是该技术结构上的核心发酵间中进料口 与出料口由C形布料墙隔开,进料口位于C形布料墙的背面,出料口位于C形布料墙的中 心。C形布料墙与发酵间池墙构成一个环形通道,料液进入发酵间后必须沿布料墙的两侧旋 流进入布料墙的中心,这一设计有效地延长了料液流动路程,使新鲜料液与沼气菌种充分 混合,消除了料液短路和发酵盲区,提高了产气率。2.实现100%投料是该技术工艺上的重点现行水压式沼气池规定最大投料 量为90%,本技术所述沼气池采用100%投料工艺,这样做的好处是(1)沼气可全部 用完;(2)沼气用完后,沼液充满发酵间,即使有浮渣存在,此时也浸泡在沼液中,充分吸水 后不再上浮,消除了结壳的可能;C3)池容利用率提高,最低提高10% ;(4)启动时,由于储 气室没有空气,杜绝了爆炸的可能性。3.具有两个完全独立的水压酸化间及自动循环系统,既可同时运行,也可单独运 行,在酸化间清渣时,保证了沼气池不间断使用。4.循环强度可通过调整溢流口高度任意调节,溢流口高度调到最低时,与常规水 压式沼气池相同。5.将进料间和水压酸化间设计为顶置式,减少了占地,降低了成本,同时也使整体 结构强度大大提高。顶置水压酸化间对储气室起到“水封”作用,保证了储气室的密封性能。6.秸秆杂草类原料不直接进入发酵间,而是在酸化间内水解酸化,解决了秸秆类 原料使用的方便性,同时由于酸化间敞口、深度浅,人工出料容易,发酵间不需要大出料,秸 秆不需要铡得很碎,生活垃圾以及包括尘土可直接进入酸化间,使沼气池真正成了“填不满 的垃圾坑”。7.自动循环系统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浮球用塑料瓶代替,软管使用旧的车内胎, 零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视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料液在本专利技术内的循环路径示意图;图中C形布料墙1、发酵间池墙2、进料管3、水压酸化间池墙4、厕所下水管5、回 流管6、中心隔墙7、多功能活动盖8、导气管9、连通孔10、边隔墙11、第一水压酸化间12、进 料间13、第二水压酸化间14、沼液导流间15、溢流口 16、出料管17、发酵间18。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结构 包括C形布料墙1、发酵间池墙2、进料管3、水压酸化间池墙4、厕所下水管5、回流管6、中 心隔墙7、多功能活动盖8、导气管9、连通孔10、边隔墙11、第一水压酸化间12、进料间13、 第二水压酸化间14、沼液导流间15、溢流口 16、出料管17、发酵间18,其特征在于发酵间18 的中间部位为圆筒状,发酵间18的两端为球形拱顶,C形布料墙1设置于发酵间18中间位 置,C形布料墙1上方设置有多功能活动盖8,多功能活动盖8的一侧设置有导气管9,多功 能活动盖8的上方设置有连通孔10,出料管17与多功能活动盖8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出料管C形布料两步发酵工艺自动循环户用沼气池,包括C形布料墙(1)、发酵间池墙(2)、进料管(3)、水压酸化间池墙(4)、厕所下水管(5)、回流管(6)、中心隔墙(7)、多功能活动盖(8)、导气管(9)、连通孔(10)、边隔墙(11)、第一水压酸化间(12)、进料间(13)、第二水压酸化间(14)、沼液导流间(15)、溢流口(16)、出料管(17)、发酵间(18),其特征在于发酵间(18)的中间部位为圆筒状,发酵间(18)的两端为球形拱顶,C形布料墙(1)设置于发酵间(18)中间位置,C形布料墙(1)上方设置有多功能活动盖(8),多功能活动盖(8)的一侧设置有导气管(9),多功能活动盖(8)的上方设置有连通孔(10),出料管(17)与多功能活动盖(8)相连接,发酵间(18)上方设置有第一水压酸化间(12)、进料间(13)、第二水压酸化间(14)、沼液导流间(15),第一水压酸化间(12)的外壁为水压酸化间池墙(4),水压酸化间池墙(4)中间位置设置有厕所下水管(5),第一水压酸化间(12)左端与进料间(13)相连接,中心隔墙(7)与进料间(13)相连接,进料间(13)两侧下端设置有回流管(6),进料间(13)内设置有进料管(3),进料管(3)与发酵间(18)上端球形拱顶相连接,进料间(13)与第二水压酸化间(14)左端相连接,第二水压酸化间(14)右端通过溢流口(16)与沼液导流间(15)相连接,边隔墙(11)的一端与沼液导流间(15)相连接,边隔墙(11)的另一端与水压酸化间池墙(4)相连接,第一水压酸化间(12)右端通过溢流口(16)与沼液导流间(1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出料管C形布料两步发酵工艺自动循环户用沼气池,包括C形布料墙(1)、发酵间池 墙O)、进料管(3)、水压酸化间池墙G)、厕所下水管(5)、回流管(6)、中心隔墙(7)、多功 能活动盖(8)、导气管(9)、连通孔(10)、边隔墙(11)、第一水压酸化间(12)、进料间(13)、 第二水压酸化间(14)、沼液导流间(15)、溢流口(16)、出料管(17)、发酵间(18),其特征在 于发酵间(18)的中间部位为圆筒状,发酵间(18)的两端为球形拱顶,C形布料墙(1)设置 于发酵间(18)中间位置,C形布料墙(1)上方设置有多功能活动盖(8),多功能活动盖(8) 的一侧设置有导气管(9),多功能活动盖(8)的上方设置有连通孔(10),出料管(17)与多 功能活动盖(8)相连接,发酵间(18)上方设置有第一水压酸化间(12)、进料间(13)、第二 水压酸化间(14)、沼液导流间(15),第一水压酸化间(12)的外壁为水压酸化间池墙G), 水压酸化间池墙⑷中间位置设置有厕所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翠忠
申请(专利权)人:马翠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