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镁合金注射成形力学性能的试样制作用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66640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试镁合金注射成形力学性能试样制作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包括进液浇口总流道、分流道、薄带流槽、渣包、出口流道和抽真空排气片,其中浇口总流道与分流道相连,分流道与薄带流槽片相通,薄带流槽片与渣包一一对应相连,通过渣包合流成单一个出口流道,真空排气片则与出口流道相连。通过对杠铃形扁平薄片的抗拉强度、非比例强度和延伸率的测定,显示较好重现性和稳定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试样型膜腔模具,它是涉及一种用于测试镁合金注射成形力 学性能试样制作的模具,属于铸造测试领域。
技术介绍
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形制品的力学性能关系着制品的坚固性、耐用性,使用寿命 和可靠性是镁合金制品质量的关键性能指标。但是,半固态注射成形制品的力学性能至今 尚无合理的试验方法和可靠的测定数据。若借鉴铸造或压铸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数据,由于 半固态注射成形与一般铸造或压铸工艺条件相差较大,它们力学性能的偏差往往在30%以 上,因此无法以铸造或压铸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来标定和说明半固态注射成形的镁合金制品 的力学性能。现在,半固态注射成形镁合金制品的力学性能测定,通常只能采用从半固态注射 成形镁合金制品上直接截取试样来测量其力学性能。而半固态注射成形镁合金制品往往形 状复杂,厚度不一,也不是在固定模型、固定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这样的实物取样测出的性 能数据波动很大,可靠性差,难以准确地反映半固态注射成形镁合金所能达到的力学性能, 这给半固态注射成形镁合金力学性能的评定和评估带来困难,也难以为部件的设计提供准 确可靠的数据。现有的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形的报道都是涉及半固态坯料的制备或工件模具的 制备,至今涉及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形制品的力学性能用试样制作的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形力学性能试样型腔 模模具,也即依本技术提供的杠铃形薄片试样能准确可靠地测定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 形制品所能达到的力学性能的要求,解决现在从实物中取样测定的力学性能数据波动大, 性能不可靠的缺点,提供能较好地反映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形工艺条件,使用方便,数据重 复性、可靠性高的半固态注射成形镁合金力学性能杠铃形薄片试样模样。本技术的设计方案是不同厚度的力学性能试样制作用的模具(俗称型腔 膜)固定在半固态成形机的专用模框内,所述的型腔模被设计为不同厚度的杠铃形薄片, 加工成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四根不同厚度的(分别厚度为l,1.5,2,3mm)杠铃形薄带状流槽,进口 流道通过分流锥分别与不同厚度的薄带流槽相通,再经过渣包后合成一个流道,最后连结 波纹状型腔,上有排气孔,以连结抽真空装置。在模样制备操作中,首先开动抽真空装置,将 模样型腔抽成真空,然后通过半固态成形机机械推力将镁合金半固态浆液通过浇口套、分 流锥和流道注入力学性能模样型腔流槽(另案申请)合金凝结后用顶针顶出,则可得到不 同厚度的杠铃形薄片状的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形力学性能测试模样。—种测试镁合金注射成形力学性能试样制作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包 括进液浇口总流道1、分流道2、薄带流槽3、渣包4、出口流道5和抽真空排气片6,其中浇口总流道1与分流道2相连,分流道2与薄带流槽片3相通,薄带流槽片3与渣包4 一一对应 相连,通过渣包4合流成单一个出口流道5,真空排气片则与出口流道5相连。通过测试所制作的杠铃薄片的抗拉强度,非比例强度和延伸率,可以表征镁合金 半固态注射成形所能达到的力学性能。所述的进液浇口总流道连接二组以上不同厚度的薄带流槽;所述的薄带流槽为四组不同厚度的薄带流槽,由薄带流槽浇注的试样为杠铃形薄 片;所述的抽真空排气片呈波纹形;所述的进口浇注总流道的截面和薄带流槽的截面均为矩形;所述的薄带流槽的薄带流槽的厚度分别为1mm、1. 5mm,2mm和3mm ;所述的模具末端的出口流道、进液浇口总流道以及真空排气片位于同一中心线 上;在波纹形真空排气片上有排气孔,以连结真空装置。由此可见,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测试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形力学性能的杠铃形 扁平薄片适用于准确可靠地测定镁合金半固态注射成形不同厚度样品的力学性能(表1), 显示了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表1.本技术专利提供的AZ91D镁合金力学性能模样测定的力学性能(执行标准GB/T228-2002,试验速度2mm/分,标矩40mm)权利要求一种测试镁合金注射成形力学性能试样制作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包括进液浇口总流道(1)、分流道(2)、薄带流槽(3)、渣包(4)、出口流道(5)和抽真空排气片(6),其中浇口总流道(1)与分流道(2)相连,分流道(2)与薄带流槽片(3)相通,薄带流槽片(3)与渣包(4)一一对应相连,通过渣包(4)合流成单一个出口流道(5),真空排气片则与出口流道(5)相连。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进液浇口总流道连接二组以上不同厚度的薄 带流槽。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带流槽为四组不同厚度的薄带流 槽,由薄带流槽浇注的试样为杠铃形薄片。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抽真空排气片呈波纹形。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进口浇注总流道的截面和薄带流槽的截面均 为矩形。6.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薄带流槽的薄带流槽的厚度分别为1mm、 1. 5mmλ 2mm 禾口 3mm。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模具末端的出口流道、进液浇口总流道以及 真空排气片位于同一中心线上。8.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真空排气片上有排气孔,以连结真空装置。9.按权利要求1、7或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排气片为波纹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测试镁合金注射成形力学性能试样制作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包括进液浇口总流道、分流道、薄带流槽、渣包、出口流道和抽真空排气片,其中浇口总流道与分流道相连,分流道与薄带流槽片相通,薄带流槽片与渣包一一对应相连,通过渣包合流成单一个出口流道,真空排气片则与出口流道相连。通过对杠铃形扁平薄片的抗拉强度、非比例强度和延伸率的测定,显示较好重现性和稳定性。文档编号B22F3/22GK201768916SQ20092028658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者冯文武, 徐侃, 沈庆卫, 王硕, 肖利 申请人:上海紫燕合金应用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试镁合金注射成形力学性能试样制作用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包括进液浇口总流道(1)、分流道(2)、薄带流槽(3)、渣包(4)、出口流道(5)和抽真空排气片(6),其中浇口总流道(1)与分流道(2)相连,分流道(2)与薄带流槽片(3)相通,薄带流槽片(3)与渣包(4)一一对应相连,通过渣包(4)合流成单一个出口流道(5),真空排气片则与出口流道(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侃沈庆卫肖利王硕冯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紫燕合金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