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镁合金成形性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39311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镁合金成形性能的方法,本方法是通过采用高纯度镁合金材料来实现的,具体工艺步骤包括均匀化、热轧制等。高纯镁合金的杂质元素含量低,导致铸态晶粒明显细化,促进了塑形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有效弱化基面织构,降低了材料的各向异性,推迟了镁合金板材的轧制边裂发生,从而达到提高镁合金成形性能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成形性能提高效果显著,且所用工艺设备为通过设备,成本较低,容易操作,工业上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本方法是通过采用高纯度镁合金材料来实现的,具体工艺步骤包括均匀化、热轧制等。高纯镁合金的杂质元素含量低,导致铸态晶粒明显细化,促进了塑形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有效弱化基面织构,降低了材料的各向异性,推迟了镁合金板材的轧制边裂发生,从而达到提高镁合金成形性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成形性能提高效果显著,且所用工艺设备为通过设备,成本较低,容易操作,工业上易于实现。【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提高镁合金成形性能的新方法,特别涉及通过降低镁合金的杂质元素含量提高镁合金的成形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能源供求的紧张,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逐渐凸显。为节约能源,各国对新材料的需求更加迫切,尤其是轻合金材料,如镁及镁合金材料。镁合金是目前工业应用中最轻的工程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刚度以及优良的阻尼性能,尺寸稳定性、机械加工性及电磁屏蔽性好等优点,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商用轻质结构材料。但是,镁合金为密排六方结构,与其它合金相比,其结构对称性低,因此其成形性较差,从而限制了镁合金特别是变形镁合金在工业上的应用。通常,为了提高镁合金的成形性能,开展了很多不同的塑性变形工艺,例如,异步轧制和交叉轧制工艺。研究表明,将镁合金原料进行异步轧制得到的镁合金板材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实现单道次20%形变量,制备的镁合金板材晶粒细小且力学性能提高;而交叉轧制能有效减轻材料的各向异性,提高其深冲性能,也能使材料组织更加均匀、并使晶粒趋向等轴。对比异步轧制、交叉轧制及常规轧制的板材,异步轧制明显降低了板材基 面织构强度,从而使板材室温冲压性能得到提高;而交叉轧制的板材,晶粒显著细化,基面织构增强,提高了板材的力学性能,却降低了板材冲压成形性能;交叉轧制可以减弱板材各向异性。然而,以上两种工艺相对于常规的挤压和轧制工艺过于复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且不利于大规模的生产应用。而另外一种提高镁合金成 形性能的方法就是添加合金元素,有研究指出,添加稀土元素Ce可以激活镁合金的非基面滑移,改善镁合金的基面织构,促进热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降低镁合金的各向异性,从而提高镁合金的成形性能。常熟市东方特种金属材料厂朱正良等人公开了“一种镁-钇-钆合金”(专利号为CN 103014468 A),通过添加稀土元素Gd使镁基体点阵产生畸变,降低位错攀移的速率,从而细化晶粒,达到提高镁合金的强度及成形性能,但是通过添加稀土元素对镁合金成形性能的提高效果不明显,而且稀土属于稀缺资源,储量较少,价格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镁合金成形性能的新方法,从而推动镁合金板材的规模化工程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采用高纯镁合金按如下方法来实现,具体工艺步骤包括: I)均匀化:将高纯镁合金铸锭在热处理炉中进行高温均匀化处理,温度为380-400°C,保温时间为8-14h,空冷至室温;2)热轧制:轧制前将均匀化处理后的铸锭在300-380°C预热0.5小时,轧制温度为300-380°C,单道次压下量为15-20%,道次间在300_380°C温度下重新加热保温8分钟;所述高纯镁合金为杂质总量控制在0.0043~0.025 wt.%之间的镁合金。进一步,所述高纯镁合金杂质含量为-M系镁合金杂质总量在0.016~0.025 wt.%之间,其中Fe含量为0.004~0.010 wt.%。进一步,所述高纯镁合金杂质含量为:ZK系镁合金杂质总量在0.0043~0.0063wt.%之间,其中Fe含量为0.0013~0.0020 wt.%。所述高纯镁合金采用镁熔体纯化工艺或选用高纯度的原镁作为熔炼原材料制备而得。本专利技术改善合金成形性能的机理在于:降低镁合金中的杂质含量,尤其是Fe、Si杂质,可以有效减少其与Al元素生成化合物,从而增多能够作为形核质点的Al4C3化合物的生成,进而细化了铸态晶粒,促进了热轧过程中动态再结晶。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提高成形性能效果明显:本专利技术采用高纯镁合金材料,杂质含量低,通过促进动态再结晶细化镁合金的微观组织,改变其晶粒取向,弱化了基面织构,改善了镁合金的各向异性,从而提高镁合金的成形性能。2、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此方法无需加入其他合金元素,也不需要复杂的加工工艺,操作简单,便于在工业中实现。3、本专利技术适用面广:本专利技术可适用于多种牌号商用镁合金体系,如ZK系、AZ系、ZM系、AM系等。【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普通AZ31镁合金轧制板材与轧制方向分别成0°、45°、90°的拉伸曲线; 图2为实施例1的AZ31镁合金轧制板材与轧制方向分别成0°、45°、90°的拉伸曲线.图3为实施例2的AZ31镁合金轧制板材与轧制方向分别成0°、45°、90°的拉伸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前提下本方法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高纯度AZ31镁合金作为原材料,Fe元素含量为0.0103wt.%,杂质元素总含量为 0.025wt.% ; 2)均匀化处理:在热处理炉中进行镁合金铸锭的均匀化处理,温度400°C,时间14h,空冷至室温; 3)热轧制变形:在300°C下保温半小时进行热轧,单道次压下量为20%,边裂起始变形量为40%,较普通AZ31镁合金,边裂起始变形量提升了 47% (如表1所示),成形性能得到明显提闻; 4)在压下量为50%的AZ31轧制板材上选取与轧制方向成0°、45° 90°的拉伸样品,进行室温拉伸实验,图2为实施例1镁合金轧制板材的轧制方向(RD)、横向(TD)、45°方向的拉伸曲线。计算AZ31轧制板材的各向异性指数。计算公式为:【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采用高纯镁合金按如下方法来实现,具体工艺步骤包括: 1)均匀化:将高纯镁合金铸锭在热处理炉中进行高温均匀化处理,温度为380-400°C,保温时间为8-14h,空冷至室温; 2)热轧制:轧制前将均匀化处理后的铸锭在300-380°C预热0.5小时,轧制温度为300-380°C,单道次压下量为15-20%,道次间在300_380°C温度下重新加热保温8分钟; 所述高纯镁合金为杂质总量控制在0.0043、.025 wt.%之间的镁合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镁合金成形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纯镁合金杂质含量为:AZ系镁合金杂质总量在0.016、.025 wt.%之间,其中Fe含量为0.004~0.010wt.%。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镁合金成形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纯镁合金杂质含量为:AZ系镁合金杂质总量在0.016 wt.%之间,其中Fe含量为0.0049 wt.%。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镁合金成形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纯镁合金杂质含量为:ZK系镁合金杂质总量在0.0043、.0063 wt.%之间,其中Fe含量为0.0013、.0020 wt.%。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镁合金成形性能的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镁合金成形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高纯镁合金按如下方法来实现,具体工艺步骤包括:1)均匀化:将高纯镁合金铸锭在热处理炉中进行高温均匀化处理,温度为380?400℃,保温时间为8?14h,空冷至室温;?2)热轧制:轧制前将均匀化处理后的铸锭在300?380℃预热0.5小时,轧制温度为300?380℃,单道次压下量为15?20%,道次间在300?380℃温度下重新加热保温8分钟;所述高纯镁合金为杂质总量控制在0.0043~0.025?wt.%之间的镁合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华潘复生汪小龙毛建军乔丽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