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汽车座椅坐垫倾角调节装置的电磁式驱动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4776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座椅坐垫倾角调节装置的电磁式驱动机构,驱动轴两端均伸出壳体外且从左至右穿过壳体左右相应的孔及中间空腔,驱动轴中间空腔中具有吸盘、电磁铁部件、控制杆和控制弹簧,吸盘面朝电磁铁部件,控制杆从上至下放置且上端通过圆柱销铰接吸盘,控制杆上嵌套有具有凸起的控制柱块,控制柱块的凸起部分紧密接触驱动轴的对应圆槽,控制杆下端通过连接块连接横向布置的控制弹簧;驱动轴左部分套有主弹簧,驱动轴右端连接汽车座椅坐垫倾角调节装置上的销轴。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或紧急制动时,驱动座椅坐垫倾角调节机构,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采用电磁吸合启动速度快,触发力大小适宜,整体尺寸较小,便于安装,可靠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安全座椅坐垫倾角调节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在汽车 正面碰撞或紧急刹车时调节座椅坐垫倾角的驱动机构,使座椅坐垫倾角增大,保护车内乘员O
技术介绍
汽车座椅坐垫与驾驶室地面有一夹角,考虑乘坐的舒适性,这一角度均不大,对乘 员向前的约束作用太小。当汽车正面碰撞时,乘员向前的运动主要依靠安全带进行约束,座 椅不能约束乘员向前运动,不能对乘员的正面碰撞提供保护。申请号为20051012^02. 3、名称为“机动车碰撞安全座椅”的专利申请具有一定的 防正面碰撞和冲击功能,在机动车座椅的座垫两侧设了前后销轴,前销轴位于座垫的中部 偏前位置,后销轴位于座垫偏后位置,两个销轴分别支承在前后两个导轨中,前销轴前端导 轨内装置弹簧,前销轴的前端在弹簧的作用下,支承在前导轨的后端,后销轴相应支承在后 导轨的后端,前导轨为向前上方倾斜,后导轨为向前下方倾斜,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座椅上 的乘员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带动座垫克服弹簧的作用力,使前销轴向前上方运动、后销轴向 前下方运动,使座垫与驾驶室地面的夹角增大,从而减小了乘员的伤害,但其实现时,依靠 了人体的摩擦力和惯性力作为驱动力源才使座垫与驾驶室地面的夹角增大,因此,受到人 体本身的限制,所以保护效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汽车在正面碰撞或紧急刹车时要依靠了人体的摩擦力 和惯性力作为座椅驱动力源的不足而提出一种汽车座椅坐垫倾角调节装置的电磁式驱动 机构,保证座椅的工作更加稳定可靠。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外部是一壳体,驱动轴两端均伸出壳 体外且从左至右穿过壳体左右相应的孔及中间空腔,驱动轴中间空腔中具有吸盘、电磁铁 部件、控制杆和控制弹簧,吸盘面朝电磁铁部件,控制杆从上至下放置且上端通过圆柱销铰 接吸盘,控制杆上嵌套有具有凸起的控制柱块,控制柱块的凸起部分紧密接触驱动轴的对 应圆槽,控制杆下端通过连接块连接横向布置的控制弹簧;驱动轴左部分套有主弹簧,驱动 轴右端连接汽车座椅坐垫倾角调节装置上的销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或紧急制动时,驱动座椅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增大坐垫倾 角,从而增大座椅坐垫与车身地板的夹角,使坐垫在乘员前方形成有效约束,约束住乘员的 重心位置,保护了车内乘员的安全。2、采用电磁吸合,启动速度快,触发力大小适宜,机构的整体尺寸较小,便于安装, 可靠性强,可重复使用,成本低廉。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调整螺母;2.主弹簧;3.圆柱销;4.壳体;5.吸盘;6.电磁铁部件;7.卡扣; 8.驱动轴;9.控制柱块;10.控制杆;11.连接块;12.控制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外部是一壳体4,壳体4的中间是一个空腔,驱动轴8从左至右穿 过壳体4上左右相应的孔以及中间空腔,驱动轴8的两端均伸出壳体4外。吸盘5、电磁铁 部件6、控制杆10、控制弹簧12全部安装在壳体4中间空腔中。其中,电磁铁部件6设置在 壳体4中间空腔的上部位置,通过导线连接外部的电源,并且将电磁铁部件6固定连接在卡 扣7上,卡扣7再固定在壳体4内壁上。面朝电磁铁部件6设置一个吸盘5,吸盘5固定连 接在壳体4的相应内壁上。在壳体4中间空腔中,控制杆10从上至下放置,并且控制杆10上端通过圆柱销3 铰接吸盘5。具有凸起部分的控制柱块9固定嵌套在控制杆10上,在驱动轴8与控制柱块 9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一个圆槽,控制柱块9的凸起部分紧密接触于圆槽上。控制杆10的 下端位于壳体4中间空腔的下部位置,控制杆10的下端连接一个连接块11,连接块11连接 横向布置的控制弹簧12的一端,控制弹簧12的另一端固定于壳体4内壁上。与驱动轴8左部分对应的壳体4的孔中安装主弹簧2,主弹簧2套在驱动轴8左部 分上,主弹簧2左端压靠在调整螺母1上,右端压靠在壳体4壁上。调整螺母1设置在壳体 4左端的孔中,用于调整主弹簧2的压力,以适应间隙和磨损导致的驱动力变换。本专利技术在工作状态时,驱动轴8的右端连接汽车座椅坐垫倾角调节装置上的销 轴,当接通电磁铁部件6产生吸力时,吸盘5向右移动,带动控制杆10向右转动一定的角 度,此时,控制弹簧12被压缩,主弹簧2释放其压缩的簧力,以主弹簧2为驱动力源,控制杆 10上的控制柱块9的凸起部分推动驱动轴11向右运动,由驱动轴11带动汽车座椅坐垫倾 角调节装置上的销轴以增大坐垫倾角,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当恢复非工作状态时,电磁铁部 件6断开,磁力消失,驱动轴8回位,控制柱块9的凸起部分在控制弹簧12的回弹作用下回 到原位顶住驱动轴8。本专利技术还可在驱动轴8中部设置螺纹孔,在螺纹孔上安装限位螺钉,或在控制杆 10上设置限位螺钉,以限制驱动轴8的移动距离。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座椅坐垫倾角调节装置的电磁式驱动机构,外部是一壳体(4),其特征是 驱动轴(8)两端均伸出壳体4外且从左至右穿过壳体(4)左右相应的孔及中间空腔,驱动 轴(8)中间空腔中具有吸盘(5)、电磁铁部件(6)、控制杆(10)和控制弹簧(12),吸盘(5)面 朝电磁铁部件(6),控制杆(10)从上至下放置且上端通过圆柱销(3)铰接吸盘(5),控制杆 (10)上嵌套有具有凸起的控制柱块(9),控制柱块(9)的凸起部分紧密接触驱动轴(8)的对 应圆槽,控制杆(10)下端通过连接块(11)连接横向布置的控制弹簧(12);驱动轴(8)左部 分套有主弹簧(2),驱动轴(8)的右端连接汽车座椅坐垫倾角调节装置上的销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坐垫倾角调节装置的电磁式驱动机构,其特征是 壳体(4 )左端设有调整螺母(1),主弹簧(2 )左端压靠调整螺母(1)、右端压靠在壳体(4 )壁 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座椅坐垫倾角调节装置的电磁式驱动机构,驱动轴两端均伸出壳体外且从左至右穿过壳体左右相应的孔及中间空腔,驱动轴中间空腔中具有吸盘、电磁铁部件、控制杆和控制弹簧,吸盘面朝电磁铁部件,控制杆从上至下放置且上端通过圆柱销铰接吸盘,控制杆上嵌套有具有凸起的控制柱块,控制柱块的凸起部分紧密接触驱动轴的对应圆槽,控制杆下端通过连接块连接横向布置的控制弹簧;驱动轴左部分套有主弹簧,驱动轴右端连接汽车座椅坐垫倾角调节装置上的销轴。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或紧急制动时,驱动座椅坐垫倾角调节机构,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采用电磁吸合启动速度快,触发力大小适宜,整体尺寸较小,便于安装,可靠性强。文档编号B60N2/427GK102029929SQ201010569829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日专利技术者吴斌, 朱文婷, 葛如海 申请人:江苏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坐垫倾角调节装置的电磁式驱动机构,外部是一壳体(4),其特征是:驱动轴(8)两端均伸出壳体4外且从左至右穿过壳体(4)左右相应的孔及中间空腔,驱动轴(8)中间空腔中具有吸盘(5)、电磁铁部件(6)、控制杆(10)和控制弹簧(12),吸盘(5)面朝电磁铁部件(6),控制杆(10)从上至下放置且上端通过圆柱销(3)铰接吸盘(5),控制杆(10)上嵌套有具有凸起的控制柱块(9),控制柱块(9)的凸起部分紧密接触驱动轴(8)的对应圆槽,控制杆(10)下端通过连接块(11)连接横向布置的控制弹簧(12);驱动轴(8)左部分套有主弹簧(2),驱动轴(8)的右端连接汽车座椅坐垫倾角调节装置上的销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如海朱文婷吴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