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硝催化剂硬化液自动配液补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39829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硝催化剂硬化液自动配液补液装置,反应仓上设置有固体进药口、气动液体进药阀、气动排气阀、测温传感器及输液机构,气动液体进药阀上设置有管道流量计,反应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及加热装置,反应仓通过输液管道与补液仓相连通,补液仓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补液仓通过补液管与浸泡池相连通,浸泡池内设置有液位维持浮球阀,气动液体进药阀、管道流量计、气动排气阀、测温传感器、输液机构、搅拌装置及加热装置分别与PLC控制箱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各传感器和动作部件在可编程PLC的控制下实现完全自动化,工作效率高,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并降低了劳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的脱硝催化剂硬化处理的设备,具体 地说是一种脱硝催化剂硬化液自动配液补液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氮氧化物的污染不断加剧,氮氧化物含量大大超标,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光 化学烟雾污染,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 标准》(GB13223-2003)的颁布,单纯的低氮燃烧技术已无法满足现行排放标准的要求,选择 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因其高效的脱硝性能开始在国内火电厂应用。SCR的主要原理是以 NH3为还原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选择性地将NOx还原成N2。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催化 剂为蜂窝式催化剂。由于催化剂活性的需要,SCR装置绝大多数布置在电除尘器之前。国外电厂烟气 含尘量一般都小于30g/Nm3,对催化剂的磨损问题并不突出;而国内燃用煤种比较复杂,特 别是2008年煤价飞涨,许多电厂不得不燃用劣质煤,造成烟气中粉尘含量非常高,很多项 目高达50-60 g/Nm3,因此脱硝催化剂需要做端头硬化处理,从而避免当烟气通过催化剂的 气流通道时,飞灰颗粒急速撞击催化剂端部造成端部磨损。而端头硬化处理的方式就是将 蜂窝催化剂的一端浸泡在特制的硬化液中。在催化剂端头硬化过程中,主要分两个部分进行,一是端头硬化液的配置,硬化液 的配置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将硅酸钠、水与偏钒酸铵等活性组分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 下进行反应,从而制得合格的硬化液;二是在端头硬化过程中需要从补液仓中不间断地添 加硬化液至端头硬化浸泡池中,从而保证端头硬化的效果。现有技术中,硬化液的反应和补液是采用人工操作在不同的容器中进行,这不仅 降低了生产效率,还提高了劳动强度;同时在浸泡过程中需要人工反复地将溶液添加至浸 泡池中,难以达到浸泡池内的溶液设定高度,从而影响到催化剂的浸泡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脱硝催化剂硬化液自动配液补液装置,该装置可 自动配制补给硬化液,生产效率高,催化剂的硬化质量高。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脱硝催化剂硬化液自动配液补液装置,包括反应仓 及浸泡池,所述反应仓为密闭容器,所述反应仓上设置有固体进药口、气动液体进药阀、气 动排气阀、测温传感器及输液机构,所述气动液体进药阀上设置有管道流量计,所述反应仓 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及加热装置,所述反应仓通过输液管道与补液仓相连通,所述补液仓上 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补液仓通过补液管与所述浸泡池相连通,所述浸泡池内设置有液 位维持浮球阀,所述气动液体进药阀、所述管道流量计、所述气动排气阀、所述测温传感器、 所述输液机构、所述搅拌装置及所述加热装置分别与PLC控制箱电连接。所述输液机构包括气动加压进气阀及设置在所述输液管道上的单向阀。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仓内的搅拌浆连接轴以及所述搅拌浆连接轴 上安装的搅拌浆叶,所述搅拌浆连接轴通过连轴器与减速机及搅拌电机相连。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应仓内的U形短加热棒及U形长加热棒。 所述反应仓的底部设置有抽样取样口及反应仓排污与放空阀。所述反应仓的外面设置有保温棉外护板。所述补液仓的底部设置有补液仓排污与放空阀,所述补液仓的顶部设置有补液仓 排空门。所述补液仓的外面设置有保温石英棉。所述反应仓与所述补液仓为一体式结构,其下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浸泡池的底部设置有高度调节关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1、各传感器和动作部件在可编程PLC的控制下可实现 完全自动化;2、端头硬化液在同一个设备中同时完成反应和补液过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通过自动添加硬化液,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并降低劳动成本;4、一体化的结构大大节 省工位占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中,包括搅拌电机1、减速机2、传动支撑座3、测温传感器4、U形短加热棒5、 气动加压进气阀6、气动排气阀7、固体进药口 8、液位传感器9、补液仓排空门10、保温石英 棉11、输液管道12、分仓隔板13、补液仓14、补液出口 15、补液管16、液位维持浮球阀17、浸 泡池18、高度调节关节19、轴承支撑座20、连轴器21、气动液体进药阀22、管道流量计23、U 形长加热棒24、搅拌浆连接轴25、反应仓26、搅拌浆叶27、保温棉外护板28、单向阀29、抽 样取样口 30、反应仓排污与放空阀31、补液仓排污与放空阀32、底座33等。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脱硝催化剂硬化液自动配液补液装置。在底座33上安 装有一体式结构的反应仓26与补液仓14,反应仓26与补液仓14由一个密闭容器通过分仓 隔板13分隔而成。反应仓26用来溶解配制溶液,补液仓14用来存储溶解后的溶液。反应仓26的外面设置有保温棉外护板28,起保温作用。反应仓26上设置有固体进药口 8、气动液体进药阀22、气动排气阀7、测温传感器 4及输液机构。气动液体进药阀22上设置有管道流量计23,反应仓26内设置有搅拌装置 及加热装置。固体溶质从固体进药口 8加入反应仓26,液体药物从气动液体进药阀22加入 反应仓26。反应仓26的底部设置有抽样取样口 30及反应仓排污与放空阀31。抽样取样口 30 的作用是对溶解后的溶液进行抽验检测时取液,反应仓排污与放空阀31用来排空反应仓 26内的液体与排除底部的污物。反应仓26通过输液管道12与补液仓14相连通。输液机 构包括气动加压进气阀6及设置在输液管道12上的单向阀29。采用对密封仓体结构加压 的方式驱动液体流动,解决了液体流动中重力主导流向的问题,避免了重力的不可控因素。搅拌装置用来对反应仓26内的溶液进行搅拌,包括设置在反应仓26内的搅拌浆 连接轴25以及搅拌浆连接轴25上安装的搅拌浆叶27,搅拌浆连接轴25通过连轴器21与 减速机2及搅拌电机1相连。减速机2安装在传动支撑座3上,传动支撑座3固定在反应 仓26的顶部。减速机2采用星型减速机,减速机2的输出轴上还可以设置有轴承,轴承安 装在轴承支撑座20上。加热装置用来对反应仓26内的溶液进行加热,包括设置在反应仓26内的U形短 加热棒5及U形长加热棒24。补液仓14的外面设置有保温石英棉11。补液仓14的顶部 设置有补液仓排空门10及液位传感器9。补液仓14的底部设置有补液仓排污与放空阀32, 补液仓14的补液出口 15通过补液管16与浸泡池18相连通。补液管16最好采用软管。浸泡池18用于存放硬化液并对催化剂的端头实施浸泡。浸泡池18内设置有液位 维持浮球阀17,以维持浸泡池18内的硬化液在一定的液位。浸泡池18的底部设置有高度 调节关节19,可调整浸泡池18的高度。气动液体进药阀22、管道流量计23、气动排气阀7、测温传感器4、输液机构、搅拌 装置及加热装置分别与PLC控制箱电连接,在PLC的控制下实现完全自动化。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专用的配制与添加一体的全自动化设备,它主 要由两个相对独立的溶液仓(反应仓26和补液仓14),一个浸泡池18,一套电动搅拌和加热 测温的恒温装置,一些配套的管路,外加一些传感器构成。反应仓26内的加热装置与测温 传感器4保证了仓内溶液在一个可控温度范围内,仓内的搅拌装置可为其提供长时间的溶 液搅动;通过温度和时间条件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硝催化剂硬化液自动配液补液装置,包括反应仓(26)及浸泡池(18),其特征是:所述反应仓(26)为密闭容器,所述反应仓(26)上设置有固体进药口(8)、气动液体进药阀(22)、气动排气阀(7)、测温传感器(4)及输液机构,所述气动液体进药阀(22)上设置有管道流量计(23),所述反应仓(26)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及加热装置,所述反应仓(26)通过输液管道(12)与补液仓(14)相连通,所述补液仓(14)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9),所述补液仓(14)通过补液管(16)与所述浸泡池(18)相连通,所述浸泡池(18)内设置有液位维持浮球阀(17),所述气动液体进药阀(22)、所述管道流量计(23)、所述气动排气阀(7)、所述测温传感器(4)、所述输液机构、所述搅拌装置及所述加热装置分别与PLC控制箱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伟汪德志李年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源催化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