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超细纤维的装置,属于静电纺丝领域。
技术介绍
静电纺丝又称电纺,早在1930年美国专利US1975504就已报道过静电纺丝法,于 1993年这一技术才被定义为静电纺丝技术。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升温,静电纺丝技术已 经成为当今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目前已有50多种聚合物成功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得超 细纤维,制得的纤维直径一般在几十纳米至1 μ m之间,最小直径可达lnm。静电纺丝的原理 可以简述为,在高压静电场中,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毛细管末端形成细 流飞向接收装置,细流在达到接收装置前产生高度拉伸,溶液中的溶剂蒸发或熔体固化,最 后在接收装置上形成超细纤维。静电纺丝法应用广泛,从工业用的合成聚合物到纤维素、骨 胶原、蛋白质、DNA复合体等各种原料都能进行纺丝,还可以在纺丝过程中加入抗生物质、纳 米粒子等制备出各种功能材料。熔喷法是目前工业生产非织造材料的最常用的方法,是依靠高速、高温气流喷吹 聚合物熔体使其得到迅速拉伸而制备超细纤维的一种方法,熔喷装置中熔喷模头的设计和 加工是决定产品质量优劣的主要因素,熔喷模 ...
【技术保护点】
静电纺丝法连续制备无纺布制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熔体输送装置、熔体计量泵、静电纺丝模头、模头温控装置、高压静电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支架,熔体输送装置直接与熔体计量泵的进口连接,熔体计量泵的出口与静电纺丝模头连接,模头温控装置安装在静电纺丝模头上或分布于静电纺丝模头内,静电纺丝模头内有分配流道,分配流道将一股熔体均匀分配为多股流体,多股流体的末端连接喷丝板,喷丝板有细孔,高压静电发生装置的两个电极中一个电极与静电纺丝模头连接,另一电极与置于收集装置中基布下方的电极网连接,收集装置置于静电纺丝模头正下方,支架支撑于静电纺丝模头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民,王建强,李好义,何雪涛,王德禧,刘勇,丁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