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端盖与减震圈的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94064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机端盖与减震圈的装配结构,包括电机端盖(1)、减震圈(2)和挡圈(3),电机端盖(1)包括端盖体(11)和从端盖体(11)外侧中间凸出的凸台(12),凸台(12)的顶面(123)上沿轴向依次设有柱体一(121)和柱体二(122),柱体一(121)的直径比柱体二(122)的直径大,在柱体一(121)和柱体二(122)接合处形成台阶面(124),柱体二(122)的顶部外壁凸出若干个卡块(125),卡块(125)与台阶面(124)之间形成卡槽(126),挡圈(3)套在柱体二(122)上且内侧部(31)嵌套在卡槽(126)里面,挡圈(3)的外缘凸出形成遮挡部(32),减震圈(2)套在柱体一(121)上,并位于凸台(12)的顶面(123)与遮挡部(31)之间,它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挡圈、减震圈与电机端盖结合强度更高,不易脱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端盖与减震圈的装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端盖与减震圈的装配结构。技术背景现有带减震圈的PSC干衣机电机,根据其在负载中的安装方式及电机的工作状 态,要求减震圈必须在电机端盖上的转动,以起到减震作用,而为了保证减震圈可以转 动,现有技术采用铆压电机端盖,产生凸起铆点,挡住挡圈和减震圈,而铆点的大小和 一致性就决定了减震圈与端盖结合强度,如果铆点不够大或者大小不一致,电机在负载 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就将导致减震圈脱落,而最终导致电机减震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端盖与减震圈的装配结构,它安装方便,牢 固可靠,安装后变形小,减震均勻,减震效果更好。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电机端盖与减震圈的装配结构,包括电机端盖、减震圈和挡圈,电机端盖 包括端盖体和从端盖体外侧中间凸出的凸台,凸台顶部外壁凸出若干个卡块,卡块与台 阶面之间形成卡槽,挡圈套在凸台上且内侧部嵌套在卡槽里面,挡圈的外缘凸出形成遮 挡部位于减震圈一侧。上述所述的凸台的顶面上沿轴向依次设有柱体一和柱体二,柱体一的直径比柱 体二的直径大,在柱体一和柱体二接合处形成台阶面,柱体二的顶部外壁凸出若干个卡 块,减震圈套在柱体一上,并位于凸台的顶面与遮挡部之间。上述所述的挡圈的内侧部设置若干个凹槽,凹槽与卡块对应的,卡块可穿过凹槽。上述所述的卡块与凹槽是错开的。上述所述的柱体二顶部凸出的若干凸点,凸点嵌入到凹槽里。上述所述的若干凸点是通过冲压出来的。上述所述的卡块和凹槽周向分布。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益效果是1)电机端盖包括端盖体和从端盖体 外侧中间凸出的凸台,凸台的顶面上沿轴向依次设有柱体一和柱体二,柱体一的直径比 柱体二的直径大,在柱体一和柱体二接合处形成台阶面,柱体二的顶部外壁凸出若干个 卡块,卡块与台阶面之间形成卡槽,挡圈套在柱体二上且内侧部嵌套在卡槽里面,挡圈 的外缘凸出形成遮挡部,减震圈套在柱体一上,并位于凸台的顶面与遮挡部之间,减震 圈被牢靠地限制在凸台的顶面与遮挡部之间活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震图不易脱 落,牢固可靠,减震均勻且效果好;幻挡圈内侧部设置若干个与卡块对应的凹槽,可穿 过卡块,卡块与凹槽是错开的,柱体二顶部凸出的若干凸点,凸点嵌入到凹槽里,固定 挡圈,使挡圈、减震圈与电机端盖结合强度更高,不易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装配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A-A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柱体一和柱体二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的挡圈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电机端盖 与减震圈的装配结构,包括电机端盖1、减震圈2和挡圈3,电机端盖1包括端盖体11和 从端盖体11外侧中间凸出的凸台12,凸台12的顶面123上沿轴向依次设有柱体一 121和 柱体二 122,柱体一 121的直径比柱体二 122的直径大,在柱体一 121和柱体二 122接合 处形成台阶面124,柱体二 122的顶部外壁凸出若干个卡块125,卡块125与台阶面124 之间形成卡槽126,挡圈3套在柱体二 122上且内侧部31嵌套在卡槽1 里面,挡圈3的 外缘凸出形成遮挡部32,减震圈2套在柱体一 121上,并位于凸台12的顶面123与遮挡 部32之间;挡圈3的内侧部31设置若干个与卡块125对应的凹槽33,卡块125可穿过 凹槽33;卡块125与凹槽33是错开的;柱体二 122顶部凸出的若干凸点127,凸点127 嵌入到凹槽33里;若干凸点127是通过冲压出来的;卡块125和凹槽33周向均勻分布; 减震圈2由内侧的“工”字形截面钢圈21和外侧的“C”字形截面的橡胶圈22。本技术的装配过程如下减震圈2套在柱体一 121上,减震圈2的一端靠 向凸台12的顶面123上,再将挡圈3套在柱体二 122上,挡圈3上的凹槽33穿过卡块 125,转动挡圈3,使卡块125与凹槽33是错开,且挡圈3内侧部31嵌套在卡块125与台 阶面IM之间形成的卡槽1 里面,挡圈3的外缘凸出形成遮挡部32,遮挡减震圈2的另 一端,卡块125挡住挡圈3,在柱体二 122顶部冲压若干凸点127,凸点127嵌入到凹槽 33里,卡住凹槽33,在电机负载运行过程中转动,凸点127起到阻止凹槽33与卡块125 的周向位置重合,从而防止挡圈3脱落,使减震圈2安装牢固可靠。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端盖与减震圈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端盖(1)、减震圈(2) 和挡图(3),电机端盖(1)包括端盖体(11)和从端盖体(11)外侧中间凸出的凸台(12), 凸台(12)顶部外壁凸出若干个卡块(125),卡块(125)与台阶面(124)之间形成卡槽 (126),挡圈(3)套在凸台(12)上且内侧部(31)嵌套在卡槽(126)里面,挡圈(3)的外 缘凸出形成遮挡部(32)位于减震圈(2) —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端盖与减震圈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凸台 (12)的顶面(123)上沿轴向依次设有柱体一(121)和柱体二(122),柱体一(121)的直径 比柱体二(122)的直径大,在柱体一(121)和柱体二(122)接合处形成台阶面(124),柱 体二(122)的顶部外壁凸出若干个卡块(125),减震圈(2)套在柱体一(121)上,并位于 凸台(12)的顶面(123)与遮挡部(3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机端盖与减震圈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挡圈 (3)的内侧部(31)设置若干个凹槽(33),凹槽(33)与卡块(125)对应的,卡块(125)可 穿过凹槽(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端盖与减震圈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卡块 (125)与凹槽(33)是错开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端盖与减震圈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柱体二 (122)顶部凸出的若干凸点(127),凸点(127)嵌入到凹槽(33)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机端盖与减震圈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凸 点(127)是通过冲压出来的。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端盖与减震圈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卡块 (125)和凹槽(33)周向分布。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电机端盖与减震圈的装配结构,包括电机端盖(1)、减震圈(2)和挡圈(3),电机端盖(1)包括端盖体(11)和从端盖体(11)外侧中间凸出的凸台(12),凸台(12)的顶面(123)上沿轴向依次设有柱体一(121)和柱体二(122),柱体一(121)的直径比柱体二(122)的直径大,在柱体一(121)和柱体二(122)接合处形成台阶面(124),柱体二(122)的顶部外壁凸出若干个卡块(125),卡块(125)与台阶面(124)之间形成卡槽(126),挡圈(3)套在柱体二(122)上且内侧部(31)嵌套在卡槽(126)里面,挡圈(3)的外缘凸出形成遮挡部(32),减震圈(2)套在柱体一(121)上,并位于凸台(12)的顶面(123)与遮挡部(31)之间,它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端盖与减震圈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端盖(1)、减震圈(2)和挡图(3),电机端盖(1)包括端盖体(11)和从端盖体(11)外侧中间凸出的凸台(12),凸台(12)顶部外壁凸出若干个卡块(125),卡块(125)与台阶面(124)之间形成卡槽(126),挡圈(3)套在凸台(12)上且内侧部(31)嵌套在卡槽(126)里面,挡圈(3)的外缘凸出形成遮挡部(32)位于减震圈(2)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淼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洋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