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微电机端盖,包括端盖本体、设置在端盖本体两侧的电极孔和设置在端盖本体中部的轴孔,所述端盖本体下表面上设有两个配合电极孔的第一方形凸起,所述第一方形凸起一侧设有第二方形凸起,所述第二方形凸起内设有电刷片槽,所述第一方形凸起内设有配合电极孔的极片通槽,所述端盖本体下侧外圈上设有装配圈,所述装配圈内侧设有一个装配C角和一个装配凸台,所述装配C角和装配凸台相互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一方形凸起和第二方形凸起的设置,使得电极片与端盖的配合、电刷片与端盖的配合均更加稳固方便;装配圈、装配凸台和装配C角的设置,使得其装配更加顺畅方便,定位更加精准,装配后稳固性好,电机运行声音更轻。(*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微电机端盖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电机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微电机端盖。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行业的不断发展,微电机运用领域越来越广;微电机的主要构件为机壳、转子、定子和端盖。其中,端盖不仅起着支撑轴承和机壳连接定位的作用,同时还起着密封整个电机的作用。一般端盖通过卡接或套接与机壳结合成一体的结构,装配时,定位自动化程度低,且定位效果较差,而且欠缺牢固性,易经受不住电机震动出现连接部位松动的现象,从而导致噪音增大或者电机工作状态不稳定的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装配更加顺畅方便,且装配时定位自动化程度高,定位效果好,装配后稳固性好的新型微电机端盖。 本技术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微电机端盖,包括端盖本体、设置在端盖本体两侧的电极孔和设置在端盖本体中部的轴孔,所述端盖本体下表面上设有两个配合电极孔的第一方形凸起,所述第一方形凸起一侧设有第二方形凸起,所述第二方形凸起内设有电刷片槽,所述第一方形凸起内设有配合电极孔的极片通槽,所述端盖本体下侧外圈上设有装配圈,所述装配圈内侧设有一个装配C角和一个装配凸台,所述装配C角和装配凸台相互对称设置。 本技术中第一方形凸起和第二方形凸起的设置,使得电极片与端盖的配合、电刷片与端盖的配合均更加稳固方便;装配圈、装配凸台和装配C角的设置,使得其装配更加顺畅方便,定位更加精准,装配后稳固性好,使得电机运行声音更轻。 优选地,所述端盖本体上表面中部设有配合轴孔的圆环形凸台,所述圆环形凸台底部设有配合轴孔的电机轴装配台阶,两个电极孔设置在圆环形凸台两侧。 该种结构使得电机轴与轴孔的配合更加稳固和可靠,本技术中轴孔采用优质材料精磨成型,使电机轴与轴孔接触面更光滑,摩擦力降到极低。同时在电极孔中放入铜片后可直插入插座通电运转,使用更便捷。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形凸起和装配C角之间设有一个设置在装配圈上的加强筋和一个设置在装配圈上的装配卡片,所述加强筋与第一方形凸起、装配圈之间形成热敏组件安装槽,所述装配卡片与装配圈之间形成装配卡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形凸起和装配凸台之间设有一个设置在装配圈上的加强筋和一个设置在装配圈上的装配卡片,所述加强筋与第一方形凸起、装配圈之间形成热敏组件安装槽,所述装配卡片与装配圈之间形成装配卡槽,所述加强筋与装配卡片间隔设置。 该种结构方便热敏组件的安装;同时使得端盖与外壳的装配更加牢固可靠。 优选地,所述端盖本体外圈上设有两个装配定位槽,其中一个装配定位槽的位置与装配C角的位置相对应,另一个装配定位槽的位置与装配凸台的位置相对应。 装配定位槽的设置,配合外壳上的装配定位片,使得端盖与外壳的装配定位更加牢固可靠。 优选地,所述装配C角上设有定位柱,所述装配凸台为方形凸台,其上设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上设有半圆形定位槽。 定位柱、定位片和半圆形定位槽的设置使得其装配更加牢固可靠,定位更加精准稳定。 优选地,所述装配圈外圈上设有两个定位通槽,所述第一方形凸起与第二方形凸起连成一体,所述装配圈外圈上设有两个加强片。 定位通槽的设置使得其装配更加牢固可靠,定位更加精准稳定。 本技术中第一方形凸起和第二方形凸起的设置,使得电极片与端盖的配合、电刷片与端盖的配合均更加稳固方便;装配圈、装配凸台和装配C角的设置,使得其装配更加顺畅方便,定位更加精准,装配后稳固性好,使得电机运行声音更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端盖本体,2.装配圈,3.轴孔,4.电刷片槽,5.第二方形凸起,6.极片通槽,7.第一方形凸起,8.加强筋,9.热敏组件安装槽,10.装配C角,11.装配卡片,12.装配卡槽,13.定位柱,14.装配定位槽,15.定位通槽,16.电机轴装配台阶,17.圆环形凸台,18.装配凸台,19.定位片,20.半圆形定位槽,21.加强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新型微电机端盖,包括端盖本体1、设置在端盖本体I两侧的电极孔和设置在端盖本体I中部的轴孔3,端盖本体I下表面上设有两个配合电极孔的第一方形凸起7,第一方形凸起7 —侧设有第二方形凸起5,第一方形凸起7与第二方形凸起5连成一体,第二方形凸起5内设有电刷片槽4,第一方形凸起7内设有配合电极孔的极片通槽6,端盖本体I下侧外圈上设有装配圈2,装配圈2内侧设有一个装配C角10和一个装配凸台18,装配C角10和装配凸台18相互对称设置。端盖本体I上表面中部设有配合轴孔3的圆环形凸台17,圆环形凸台17底部设有配合轴孔3的电机轴装配台阶16,两个电极孔设置在圆环形凸台17两侧。第一方形凸起7和装配C角10之间设有一个设置在装配圈2上的加强筋8和一个设置在装配圈2上的装配卡片11,第一方形凸起7和装配凸台18之间设有一个设置在装配圈2上的加强筋8和一个设置在装配圈2上的装配卡片11,加强筋8与第一方形凸起7、装配圈2之间形成热敏组件安装槽9,装配卡片11与装配圈2之间形成装配卡槽12,加强筋8与装配卡片11间隔设置。端盖本体I外圈上设有两个装配定位槽14,其中一个装配定位槽14的位置与装配C角10的位置相对应,另一个装配定位槽14的位置与装配凸台18的位置相对应。装配C角10上设有定位柱13,装配凸台18为方形凸台,其上设有定位片19,定位片19上设有半圆形定位槽20。装配圈2外圈上设有两个定位通槽15和两个加强片21。 本技术中装配圈、定位通槽、装配C角、装配定位槽、装配卡片、装配卡槽、定位柱、装配凸台、定位片、半圆形定位槽的设置,使得其装配定位方便、效果好,装配更加稳固方便。 本技术中第一方形凸起和第二方形凸起的设置,使得电极片与端盖的配合、电刷片与端盖的配合均更加稳固方便;装配圈、装配凸台和装配C角的设置,使得其装配更加顺畅方便,定位更加精准,装配后稳固性好,使得电机运行声音更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微电机端盖,包括端盖本体、设置在端盖本体两侧的电极孔和设置在端盖本体中部的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下表面上设有两个配合电极孔的第一方形凸起,所述第一方形凸起一侧设有第二方形凸起,所述第二方形凸起内设有电刷片槽,所述第一方形凸起内设有配合电极孔的极片通槽,所述端盖本体下侧外圈上设有装配圈,所述装配圈内侧设有一个装配C角和一个装配凸台,所述装配C角和装配凸台相互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微电机端盖,包括端盖本体、设置在端盖本体两侧的电极孔和设置在端盖本体中部的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下表面上设有两个配合电极孔的第一方形凸起,所述第一方形凸起一侧设有第二方形凸起,所述第二方形凸起内设有电刷片槽,所述第一方形凸起内设有配合电极孔的极片通槽,所述端盖本体下侧外圈上设有装配圈,所述装配圈内侧设有一个装配C角和一个装配凸台,所述装配C角和装配凸台相互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上表面中部设有配合轴孔的圆环形凸台,所述圆环形凸台底部设有配合轴孔的电机轴装配台阶,两个电极孔设置在圆环形凸台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形凸起和装配C角之间设有一个设置在装配圈上的加强筋和一个设置在装配圈上的装配卡片,所述加强筋与第一方形凸起、装配圈之间形成热敏组件安装槽,所述装配卡片与装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霁益,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市天瀚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