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电磁干扰的内存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80537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抑制电磁干扰的内存连接器,具有纵长插槽主体的绝缘本体、复数第一端子和复数第二端子以及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的插槽内设有复数第一端子信道和第二端子信道,所述主体后表面延伸设有容置部,该容置部分别设有连通复数第一端子信道和第二端子信道的连接槽,复数第一端子、复数第二端子分别固设于绝缘本体的容置部相对应的连接槽中,金属壳体通过固持片固设于容置部的外围,将设于容置部中的复数端子覆盖遮蔽,有效抑制电磁场周围杂乱信号干扰。(*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存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可抑制电磁干扰、提高信号传输 的内存连接器。
技术介绍
内存连接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产品中,用来实现内存模块与含有安装内存连接器 的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请参见如图1及图2、3所示的内存连接器,该内存连接器包括 有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以及加强件146,该绝缘本 体10具有纵长主体13以及纵长主体13两侧用于加强件146安装的锁扣部14,于纵长主体 13后端面134向后延伸设有台阶结构的容置部171,于纵长主体13前端面133向后端面凹 设有内存模块插置的插槽135,该插槽135内上下壁面设有第一端子信道136和第二端子信 道137,所述第一端子信道136和第二端子信道137由插槽135前端向后端延伸并与容置部 171所设的第一连接槽173和第二连接槽176相连接,该第一连接槽173与第二连接槽176 与所对应的端面相贯穿,所述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分别由第一连接槽173和第二连 接槽176插入,其端子接触部(未标注)收容于插槽135的端子信道内,而连接端子接触部 的主体部115后端侧收容在连接槽中,各连接槽贯穿于相应的端面,使第一端子11和第二 端子12主体部115后端完全外露。该内存连接器属于高精密度连接器,端子数量较大且间 距较小,安装于主板使用其灰尘侵入且受主板周围其它电磁信号干扰,严重影响了该内存 连接器信号传输,内存模块记忆储存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内存连接器之缺陷,实有必要进一步改良设计,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的内存连接器的缺陷进行改进,提供一种 新型的可抑制电磁干扰的内存连接器,提高连接器信号质量传输。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一种抑制电磁 干扰的内存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复数第一端子、复数第二端子以及金属壳体,所述绝 缘本体具有前表面向后表面设置插槽的主体,于插槽内设有复数个第一端子信道和第二端 子信道,所述主体后表面延伸设有容置部,该容置部分别设有连通复数第一端子信道和第 二端子信道的连接槽;复数个第一端子、复数个第二端子分别设于固定绝缘本体的容置部 相应的连接槽内;金属壳体,其固设于绝缘本体的容置部上。因此,木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金属壳体将设于绝缘本 体容置部的外露复数个第一端子和复数第二端子进行遮蔽,有效防止电磁场周围外界信号 干扰提高连接器信号传输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内存连接器立体图;图2是图1现有技术结构内存连接器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现有技术结构内存连接器另一角度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抑制电磁干扰的内存连接器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抑制电磁干扰的内存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抑制电磁干扰的内存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另一角度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抑制电磁干扰的内存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结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抑制电磁干扰的内存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结构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抑制电磁干扰的内存连接器组装后立体图;图10是本技术抑制电磁干扰的内存连接器俯视图;图11是本技术抑制电磁干扰的内存连接器仰视图;图12是图10沿A-A位置方向剖视图;图13是图11沿B-B位置方向剖视图。技术100-抑制电磁干扰的内存连接器,30-绝缘本体,31-主体,311-前表面,312-后 表面,32-容置部,33-插槽,331-第一端子信道,332-第二端子信道,333、343、362_固持 槽,34、35_安装面,341-第一连接槽,342-长条凸块,344、363_卡槽,351-第一固定槽, 352-第二固定槽,353-隔板,36-端面,361-第二连接槽,364-凸部,37-锁扣臂,38-固定 部,381-间隙,382-锁孔,40-第一端子,50-第二端子,41、51_主体部,42、52_弹臂,421、 521-接触部,43、53_固持臂,44、54、531_固持部,45、55_焊接部,90-金属壳体,60-第一壳 体,70-第二壳体,61、71_平面,62、72_翼片,621、721_固持片,63-前壁,64-后壁,641-焊 接脚,80-锡球。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与结构特征是能进一步让熟悉此技术的人员明了,配 合所属附图,以一具体实施例对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照图4所示,为本技术抑制电磁干扰的内存连接器100具体实施例,包括 绝缘本体30、复数第一端子40、复数第二端子50以及金属壳体90。请一并结合图5及图6所示,绝缘本体30具有前表面311、后表面312的纵长主体 31,由前表面311向后表面312贯穿设有内存模块插入的纵长插槽33,该插槽33内设有第 一端子信道331和第二端子信道332,所述第一端子信道331与主体31底表面相贯穿。于 主体31后表面312延伸设有端子容置部32,该容置部32具有与主体31底表面相平齐的 安装面34以及高于安装面34的另一安装面35,所述安装面34布设有与第一端子信道331 相通的第一连接槽341,设有第一连接槽331的安装面34设有数个支撑第二壳体70的长条 肋块342。安装面35设有与第一连接槽341相贯穿的第一固定槽351,该安装面35相对第 一固定槽351设有第二固定槽352,所述第一固定槽351与第二固定槽352之间以隔板353 相隔。容置部32相对安装面34另一端面36上设有连通第二端子信道332贯通的第二连 接槽361,同时该第二连接槽361与安装面35所设的第二固定槽352相贯连通,所形成第 二连接槽361之隔板高低不同以具有支撑第一壳体60的凸部364。另外一对锁扣臂37于 绝缘本体30的主体31两侧与容置部32反向延伸突设,锁扣臂37外侧设有固定电路板的固定部38,该固定部38与锁扣臂37之间具有锁扣臂37移动间隙381,当锁扣臂37向外受 力时固定部38可防止锁扣臂37受力过大而折断,于固定部38 二侧设有锁扣电路板的锁孔 382。第一端子40由上述安装面34端方向组装,请参见图7及图13所示,该第一端子 40具有收容第一连接槽341的主体部41,主体部41顶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稳固第一连接 槽341内的固持部44,该固持部44与第一连接槽341所设置的固持槽343配合达到固定, 主体部41前端向上折弯并向第一端子信道331内延设有弹臂42,该弹臂42具有凸伸入插 槽33之接触部421。主体部41另一端具有第一固定槽351相固持的固持臂43,该固持臂 43末端向外弯折设有锡球80焊接固定的焊接部45。如图8及图12所示,第二端子50由绝缘本体30容置部32后端向主体31前表面 311方向组装,该第二端子50具有收容第二连接槽361的主体部51,自主体部51前端顶缘 弯折向第二端子信道332内延伸设有弹臂52,该弹臂52具有凸伸入插槽33之接触部521。 一固持部54自主体部51前端且与弹臂52同向延伸设于第二端子信道内的固持槽333内, 其主体部51另一端向下延伸设有收容第二固定槽352的固持臂53,该固持臂53具有固持 部54同向延伸的固持部531,所述固持部531与第二连接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抑制电磁干扰的内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具有前表面向后表面设置插槽的主体,于插槽内设有复数第一端子信道和第二端子信道,所述主体后表面延伸设有容置部,该容置部分别设有连通复数第一端子信道和第二端子信道的连接槽;  复数个第一端子、复数个第二端子分别设于固定绝缘本体的容置部相应的连接槽内;以及  金属壳体,其固设于绝缘本体的容置部上覆盖遮蔽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佳谚李勇球
申请(专利权)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