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凸轮顶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71110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凸轮顶杆装置,包括顶杆与凸轮,所述凸轮包括基圆部与驱动轴孔,基圆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上半圆部与下半圆部,上半圆部包括对称设置的左上半圆部与右上半圆部,左上半圆部、右上半圆部同朝向延伸,分别形成左凸出部与右凸出部,左凸出部与右凸出部组成凸出部,右上半圆部与右凸出部同朝向延伸形成增加部,且左上半圆部、右上半圆部、左凸出部、右凸出部与增加部为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确保顶杆被凸轮顶起的平稳性较强,而且结构简单、便于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凸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凸轮顶杆装置,具体适用于金属压 制产品冲压过程中工件的传送。
技术介绍
现阶段,金属压制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原始工件冲压成形,该过程主要依 靠冲孔和冲头配合完成,冲压时,冲孔内有一活动顶杆,该顶杆可上下运动,且该顶杆与位 于冲孔内的工件接触,当工件被冲压成型后,顶杆向上运动以顶起现其接触的工件,最终将 工件顶出冲孔,被顶出冲孔的工件再被夹头夹持至存料区域,当工件被夹持至存料区的过 程中,顶杆向下运动至起点。顶杆的上下运动是依靠凸轮来实现的,在凸轮转速一定的情况 下,采用常规的凸轮,会导致顶杆顶起工件的速度太快或太慢如果顶杆顶起工件的速度太 快的话,被顶出冲孔的工件容易偏斜,导致夹头无法夹取工件;如果顶杆顶起工件的速度太 慢的话,当夹头运动至冲孔的正上方时,工件还未被完全顶出冲孔,夹头无法夹持工件。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0570129C,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12月沈日的实用 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凸轮轴下置式配气机构。它包括有凸轮轴,进、排气顶 杆,进、排气摇臂和进、排气门,该技术中的凸轮轴上带有一个进气凸轮和一个排气凸 轮,该进、排气凸轮分别通过盘形平底的进气挺柱和排气挺柱来推动进、排气顶杆,该进、排 气挺柱的轴线均与凸轮轴的轴线正交,进、排气凸轮的凸轮型线分别由九段首尾平滑过度 的线段连接而成。虽然该技术采取的凸轮顶杆结构能够确保进、排气有较高的定时准 确性、进排气过程有较好的连续性以及较好的传动效率,但其采用的凸轮顶杆结构中的凸 轮仍为常用普通结构,使用时,仍旧会造成顶杆被顶起的太快或太慢的缺陷,无法保证顶杆 被顶起的平稳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顶杆被凸轮顶起的太快或太慢的缺 陷与问题,提供一种顶杆被凸轮顶起的平稳性较强的凸轮顶杆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凸轮顶杆装置,包括顶杆及 其正下方设置的凸轮,所述凸轮包括基圆部与驱动轴孔,该驱动轴孔设置在基圆部的中间 位置,基圆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上半圆部与下半圆部,上半圆部包括对称设置的左上半圆部 与右上半圆部,左上半圆部、右上半圆部同朝向延伸,分别形成左凸出部与右凸出部,且左 凸出部、右凸出部组成凸出部;所述右上半圆部与右凸出部同朝向延伸形成增加部;所述左上半圆部与右上半圆部的对称线为中间对称线,该中间对称线与基圆部的 竖向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左上半圆部、右上半圆部、左凸出部、右凸出部与增加部为一体结构。所述左凸出部、右凸出部对称设置,且其对称线为中间对称线。所述中间对称线与凸出部相交于中间交点,中间交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一 交点与右一交点,左一交点的左侧依次设置有左二交点、左三交点与左四交点,右一交点的 右侧依次设置有右二交点、右三交点、右四交点与右五交点;所述中间交点、左一交点、右一交点、右二交点、右三交点与基圆部的圆心之间的 距离相同,为一号间距;所述左二交点、左三交点、左四交点、右四交点、右五交点与基圆部的圆心之间的 距离分别为二号间距、三号间距、四号间距、五号间距与六号间距;所述一号间距大于二号间距,二号间距大于五号间距,无号间距大于三号间距,三 号间距大于四号间距,四号间距大于六号间距。所述基圆部的直径为250. 79mm,所述驱动轴孔与下半圆部之间的最远距离轴孔圆 部距为50. 75mm,所述凸出部与下半圆部之间的最远距离凸部圆部距为观5. 32mm ;所述一号间距的长度为159. 6mm,二号间距的长度为159. 2mm,五号间距的长度为 158. 94mm,三号间距的长度为158. 9mm,四号间距的长度为158. 47mm,六号间距的的长度为 158. 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由于本技术一种凸轮顶杆装置中的右上半圆部与右凸出部同朝向延伸形 成增加部,且左上半圆部、右上半圆部、左凸出部、右凸出部与增加部为一体结构,该种设计 可以使得凸轮旋转的惯性更好,且凸轮每个部位的动力差异比较小,从而能够平稳的驱动 顶杆,进而使得顶杆不会出现上升过快与过慢的缺陷。因此本技术中顶杆被凸轮顶起 的平稳性较强。2、由于本技术一种凸轮顶杆装置中通过在现有凸轮的右上半圆部、右凸出部 上同朝向的增加了增加部,该增加部能够保证凸轮在转速一定的情况下,平稳的顶起顶杆, 从而保证工件被平稳的顶出冲孔,便于夹头的夹持,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本实用新 型的这种设计较为简单,易于推广。因此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凸轮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凸轮的左视图。图中顶杆1,凸轮2,基圆部3,上半圆部31,左上半圆部311,右上半圆部312,下 半圆部32,驱动轴孔4,凸出部5,左凸出部51,右凸出部52,增加部6,中间对称线7,一号间 距8,二号间距81,三号间距82,四号间距83,五号间距84,六号间距85,轴孔圆部距10,凸 部圆部距11,中间交点A,左一交点B,右一交点C,左二交点D,左三交点E,左四交点F,右二 交点G,右三交点H,右四交点I,右五交点J。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图3,一种凸轮顶杆装置,包括顶杆1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凸轮2,凸轮2 包括基圆部3与驱动轴孔4,驱动轴孔4设置在基圆部3的中间位置,基圆部3包括对称设置的上半圆部31与下半圆部32,上半圆部31包括对称设置的左上半圆部311与右上半圆 部312,左上半圆部311、右上半圆部312同朝向延伸,分别形成左凸出部51与右凸出部52, 且左凸出部51、右凸出部52组成凸出部5 ;本技术的优点之一在于右上半圆部312与右凸出部52同朝向延伸形成增加 部6,左上半圆部311与右上半圆部312的对称线为中间对称线7,该中间对称线7与基圆 部3的竖向中轴线相重合,左上半圆部311、右上半圆部312、左凸出部51、右凸出部52与增 加部6为一体结构。该种设计可以确保顶杆1被凸轮2顶起的平稳性。优选左凸出部51、右凸出部52对称设置,且其对称线为中间对称线7。本技术又一优点在于中间对称线7与凸出部5相交于中间交点A,中间交点 A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一交点B与右一交点C,左一交点B的左侧依次设置有左二交点 D、左三交点E与左四交点F,右一交点C的右侧依次设置有右二交点G、右三交点H、右四交 点I与右五交点J ;优选中间交点A、左一交点B、右一交点C、右二交点G、右三交点H与基圆部3的圆 心之间的距离相同,为一号间距8,同时,左二交点D、左三交点E、左四交点F、右四交点I、右 五交点J与基圆部3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分别为二号间距81、三号间距82、四号间距83、五号 间距84与六号间距85,而且一号间距8大于二号间距81,二号间距81大于五号间距84,五 号间距84大于三号间距82,三号间距82大于四号间距83,四号间距83大于六号间距85。 该种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凸轮2的运动性能,使其对顶杆1具有更好的平稳顶起效果。本技术的再一优点在于基圆部3的直径为250. 79mm,驱动轴孔4与下半圆 部32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凸轮顶杆装置,包括顶杆(1)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凸轮(2),所述凸轮(2)包括基圆部(3)与驱动轴孔(4),该驱动轴孔(4)设置在基圆部(3)的中间位置,基圆部(3)包括对称设置的上半圆部(31)与下半圆部(32),上半圆部(31)包括对称设置的左上半圆部(311)与右上半圆部(312),左上半圆部(311)、右上半圆部(312)同朝向延伸,分别形成左凸出部(51)与右凸出部(52),且左凸出部(51)、右凸出部(52)组成凸出部(5),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上半圆部(312)与右凸出部(52)同朝向延伸形成增加部(6);所述左上半圆部(311)与右上半圆部(312)的对称线为中间对称线(7),该中间对称线(7)与基圆部(3)的竖向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左上半圆部(311)、右上半圆部(312)、左凸出部(51)、右凸出部(52)与增加部(6)为一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朝钦
申请(专利权)人:冠亿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