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江大学专利>正文

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43303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压缸(1)、预应力环(2)、保护圈(3);各层预应力环(2)的轴向高度为阶梯状,且各层预应力环(2)的上、下两端面为内低外高的倾斜面,倾角为2°~15°;预应力环(2)安装在保护圈(3)内;压缸(1)、预应力环(2)和保护圈(3)之间利用过盈配合紧套在一起;根据模具内压大小的不同,预应力环(2)的层数可分别取3~6层。本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各预应力环呈阶梯状、且上、下两端面有一定倾角,有利于多层预应力结构的形成,能够保证良好的过盈效果,有利于增强模具的承载能力,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合成金刚石的品质和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属精密成形与模具结构设计
技术背景 在金刚石合成工作环境中,模具型腔表面承受着的压力高达6 10GPa,温度高达 1500 200(TC,对于模具的承载能力要求非常高。由于模具材料的抗拉强度有限,普通的 整体式结构模具难以承受工作过程中的巨大切向拉应力,易出现裂纹导致破坏,或者型腔 过度变形致使产品尺寸精度超差等问题。因此,工程中常用预应力环组合模具,通过作用在 模具外表面上的径向预应力,改变模具内部的应力分布,减小危险点应力的大小,提高模具 的强度和寿命。 现有的两面顶人造金刚石模具常存在模具寿命短、生产效率低、大尺寸制品材质 不均等缺点。如美国GE公司H. T. Hall提出的两面顶模具高压冲程适中、压力稳定性好,能 够获得高档的人造金刚石,但外层预应力环常出现断裂失效,模具寿命低;日本人研究提出 的石琢型人造金刚石合成模具外侧设置有多层预应力圈,压缸置于预应力圈的中间部位, 金刚石合成腔体较小,生产效率低,不符合合成腔体大型化的要求。 因此,针对金刚石合成模具易出现开裂失效,寿命低,生产成本高、产品档次低等 问题,如何能够在模具材料抗拉强度有限的条件下,改进模具结构,提高合成金刚石的品质 和生产效率,延长金刚石合成模具的使用寿命,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 金刚石模具,具有增强模具的承载能力,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合成金刚石的品质和生 产效率的特点。 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在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的结构中,设置有压缸、预应力环、保护圈; 各层预应力环的轴向高度为阶梯状,内层低、外层高,且各层预应力环的上、下两端面为内 低外高的倾斜面,倾角为2。 15° ;预应力环安装在保护圈内;压缸、预应力环和保护圈 之间利用过盈配合紧套在一起;根据模具内压大小的不同,预应力环的层数可分别取3 6层。 本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提供的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通过层间过盈量预紧,结构上 具有预应力环呈阶梯状、各预应力两端面有一定倾角,有利于多层预应力结构的形成,能够 保证良好的过盈效果,有利于改善模具的工作应力情况,增强模具的承载能力,延长模具的 使用寿命,提高合成金刚石的品质和生产效率。附图说明 图1为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压缸、2.预应力环、3.保护圈。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由压缸1、预应力环2、保护圈3组成, 压缸1与阶梯式预应力环模具配套,各层预应力环2的轴向高度为阶梯状,内层低、外层高, 且各层预应力环2的上、下两端面为内低外高的倾斜面,倾角为2。 15° ;保护圈3起安 全防护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可首先根据金刚石合成要求的不同,选择确定压缸1、预应力环2 以及保护圈3的材料;再根据金刚石合成要求的不同以及内压的大小,选择确定预应力环2 的层数,预应力环2的层数一般可分别取3 6层。 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装配时,利用过盈配合,把压缸1、多层预应力环 2以及保护圈3紧套起来,形成一个多层的预应力结构,即在模具各层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 的预紧力,也称装配压力。在装配压力作用下,压缸上产生切向预压应力,预应力的大小取 决于配合的过盈量以及模具的结构参数,其参数包括阶梯式预应力环2的轴向尺寸、阶梯 式预应力环2的端面倾角以及各环直径。挤压时,工作内压在压缸表面产生的切向拉应力 与预应力相叠加,使切向拉应力大大减小,甚至被完全抵消。因此,由于阶梯式预应力环合 成金刚石模具本身的结构特点和预压配合的作用结果,使得模具工作应力得以改善,模具 材料得到充分的应用,模具强度和使用寿命大大提高。权利要求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包括压缸(1)、预应力环(2)、保护圈(3),其特征在于各层预应力环(2)的轴向高度为阶梯状,内层低、外层高,且各层预应力环(2)的上、下两端面为内低外高的倾斜面,预应力环(2)安装在保护圈(3)内;压缸(1)、预应力环(2)和保护圈(3)之间利用过盈配合紧套在一起。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其特征在于预应力环(2) 的上、下两端面内低外高的倾斜面的倾角为2。 15°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其特征在于根据模具内压 大小的不同,预应力环(2)的层数可分别取3 6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压缸(1)、预应力环(2)、保护圈(3);各层预应力环(2)的轴向高度为阶梯状,且各层预应力环(2)的上、下两端面为内低外高的倾斜面,倾角为2°~15°;预应力环(2)安装在保护圈(3)内;压缸(1)、预应力环(2)和保护圈(3)之间利用过盈配合紧套在一起;根据模具内压大小的不同,预应力环(2)的层数可分别取3~6层。本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各预应力环呈阶梯状、且上、下两端面有一定倾角,有利于多层预应力结构的形成,能够保证良好的过盈效果,有利于增强模具的承载能力,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合成金刚石的品质和生产效率。文档编号B01J3/06GK201543415SQ20092024602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4日专利技术者周思柱, 袁新梅 申请人:长江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阶梯式预应力环合成金刚石模具,包括压缸(1)、预应力环(2)、保护圈(3),其特征在于各层预应力环(2)的轴向高度为阶梯状,内层低、外层高,且各层预应力环(2)的上、下两端面为内低外高的倾斜面,预应力环(2)安装在保护圈(3)内;压缸(1)、预应力环(2)和保护圈(3)之间利用过盈配合紧套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思柱袁新梅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