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剑辉专利>正文

柴油发动机油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38248 阅读:3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油耗仪,其特征在于称重油杯进油口与电磁阀相连接,供油泵与电磁阀相连接,燃油滤清器与供油泵相连接,油箱接口与燃油滤清器相连接,油箱接口外接油箱,称重油杯出油口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与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通过热交换器与称重油杯相连接,称重油杯上端设置有排气口,冷却水出口与热交换器相连接,热交换器通过自力温控阀与冷却水入口相连接,供油泵、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和拉压传感器通过电缆与工控机接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具有油耗测量、发动机供油、回油、回油冷却、排气并通过供油泵为自身供油的功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油耗仪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柴油发动机油耗仪,一般集成度低,功能单一,本身不具备发动机回 油、回油冷却装置、油耗仪供油泵、油温传感器等设备,在使用传统油耗仪对发动机进行油 耗测试时,需要购置并连接这些设备,并要求为油耗仪供油的油箱位置须高于称重油杯,方 能正常供油,这些缺陷不仅提高了检测成本,而且影响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柴油发动机油 耗仪,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结构包括油耗仪电气 箱、燃油滤清器、供油泵、电磁阀、称重油杯、拉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 度传感器、热交换器、排气口、自力温控阀、工控机接口、油箱接口、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接 柴油发动机回油口、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入口,其特征在于油耗仪电气箱内设置有燃油滤清 器、供油泵、电磁阀、称重油杯、拉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热 交换器、排气口、自力温控阀,油耗仪电气箱外侧设置有工控机接口、油箱接口、接柴油发动 机进油口、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入口,称重油杯通过拉杆与拉压传感 器下端相连接,拉压传感器上端与油耗仪电气箱上端中间位置相连接,称重油杯进油口与 电磁阀相连接,供油泵与电磁阀相连接,燃油滤清器与供油泵相连接,油箱接口与燃油滤清 器相连接,油箱接口外接油箱,称重油杯出油口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 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与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相连 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通过热交换器与称重油杯相连接,称重油杯上端设置有排气口,冷却 水出口与热交换器相连接,热交换器通过自力温控阀与冷却水入口相连接,供油泵、电磁 阀、温度传感器和拉压传感器通过电缆与工控机接口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具有油耗测量、发动机供油、回油、回油冷却、排 气并通过供油泵为自身供油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 本技术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油耗仪电气箱1、燃油滤清器2、供油泵3、电磁阀4、称重油杯5、拉压传感器 6、温度传感器7、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8、热交换器9、排气口 10、自力温控阀11、 工控机接口 12、油箱接口 13、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 14、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 15、冷却水出口 16、冷却水入口 17。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的 结构包括油耗仪电气箱1、燃油滤清器2、供油泵3、电磁阀4、称重油杯5、拉压传感器6、温 度传感器7、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8、热交换器9、排气口 10、自力温控阀11、工控 机接口 12、油箱接口 13、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 14、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 15、冷却水出口 16、 冷却水入口 17,其特征在于油耗仪电气箱1内设置有燃油滤清器2、供油泵3、电磁阀4、称 重油杯5、拉压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8、热交换器9、排气 口 10、自力温控阀11,油耗仪电气箱1外侧设置有工控机接口 12、油箱接口 13、接柴油发动 机进油口 14、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 15、冷却水出口 16、冷却水入口 17,称重油杯5通过拉杆 与拉压传感器6下端相连接,拉压传感器6上端与油耗仪电气箱1上端中间位置相连接,称 重油杯5进油口与电磁阀4相连接,供油泵3与电磁阀4相连接,燃油滤清器2与供油泵3 相连接,油箱接口 13与燃油滤清器2相连接,油箱接口 13外接油箱,称重油杯5出油口与 温度传感器7相连接,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8与温度传感器7相连接,柴油发动机 进油口 14与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8相连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 15通过热交换器 9与称重油杯5相连接,称重油杯5上端设置有排气口 10,冷却水出口 16与热交换器9相 连接,热交换器9通过自力温控阀11与冷却水入口 17相连接,供油泵3、电磁阀4、温度传 感器7和拉压传感器6通过电缆与工控机接口 12相连接。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 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 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 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权利要求1.柴油发动机油耗仪,结构包括轮油耗仪电气箱(1)、燃油滤清器O)、供油泵(3)、电 磁阀G)、称重油杯(5)、拉压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 (8)、热交换器(9)、排气口(10)、自力温控阀(11)、工控机接口(12)、油箱接口(13)、接柴 油发动机进油口(14)、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15)、冷却水出口(16)、冷却水入口(17),其特 征在于油耗仪电气箱⑴内设置有燃油滤清器O)、供油泵(3)、电磁阀0)、称重油杯(5)、 拉压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 、热交换器(9)、排气口 (10)、自力温控阀(11),油耗仪电气箱(1)外侧设置有工控机接口(12)、油箱接口(13)、接 柴油发动机进油口(14)、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15)、冷却水出口(16)、冷却水入口(17),称 重油杯( 通过拉杆与拉压传感器(6)下端相连接,拉压传感器(6)上端与油耗仪电气箱 ⑴上端中间位置相连接,称重油杯(5)进油口与电磁阀⑷相连接,供油泵(3)与电磁阀 (4)相连接,燃油滤清器( 与供油泵C3)相连接,油箱接口(1 与燃油滤清器( 相连 接,油箱接口(1 外接油箱,称重油杯( 出油口与温度传感器(7)相连接,自力温控阀及 附属温度传感器⑶与温度传感器(7)相连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14)与自力温控阀及附 属温度传感器(8)相连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1 通过热交换器(9)与称重油杯( 相连 接,称重油杯(5)上端设置有排气口(10),冷却水出口(16)与热交换器(9)相连接,热交换 器(9)通过自力温控阀(11)与冷却水入口(17)相连接,供油泵(3)、电磁阀0)、温度传感 器(7)和拉压传感器(6)通过电缆与工控机接口(12)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油耗仪,其特征在于称重油杯进油口与电磁阀相连接,供油泵与电磁阀相连接,燃油滤清器与供油泵相连接,油箱接口与燃油滤清器相连接,油箱接口外接油箱,称重油杯出油口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与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通过热交换器与称重油杯相连接,称重油杯上端设置有排气口,冷却水出口与热交换器相连接,热交换器通过自力温控阀与冷却水入口相连接,供油泵、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和拉压传感器通过电缆与工控机接口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具有油耗测量、发动机供油、回油、回油冷却、排气并通过供油泵为自身供油的功能。文档编号G01F9/00GK201828296SQ20102053548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0日专利技术者邓燕伟, 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柴油发动机油耗仪,结构包括轮油耗仪电气箱(1)、燃油滤清器(2)、供油泵(3)、电磁阀(4)、称重油杯(5)、拉压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8)、热交换器(9)、排气口(10)、自力温控阀(11)、工控机接口(12)、油箱接口(13)、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14)、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15)、冷却水出口(16)、冷却水入口(17),其特征在于油耗仪电气箱(1)内设置有燃油滤清器(2)、供油泵(3)、电磁阀(4)、称重油杯(5)、拉压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7)、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8)、热交换器(9)、排气口(10)、自力温控阀(11),油耗仪电气箱(1)外侧设置有工控机接口(12)、油箱接口(13)、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14)、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15)、冷却水出口(16)、冷却水入口(17),称重油杯(5)通过拉杆与拉压传感器(6)下端相连接,拉压传感器(6)上端与油耗仪电气箱(1)上端中间位置相连接,称重油杯(5)进油口与电磁阀(4)相连接,供油泵(3)与电磁阀(4)相连接,燃油滤清器(2)与供油泵(3)相连接,油箱接口(13)与燃油滤清器(2)相连接,油箱接口(13)外接油箱,称重油杯(5)出油口与温度传感器(7)相连接,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8)与温度传感器(7)相连接,柴油发动机进油口(14)与自力温控阀及附属温度传感器(8)相连接,柴油发动机回油口(15)通过热交换器(9)与称重油杯(5)相连接,称重油杯(5)上端设置有排气口(10),冷却水出口(16)与热交换器(9)相连接,热交换器(9)通过自力温控阀(11)与冷却水入口(17)相连接,供油泵(3)、电磁阀(4)、温度传感器(7)和拉压传感器(6)通过电缆与工控机接口(1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辉邓燕伟
申请(专利权)人:陈剑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