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绕式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2072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绕式散热装置,包括:一个导热组件、一个散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具有一个板状本体,所述本体远离本体的一侧延伸一个导热部;所述散热组件具有一个基部和一个散热部以及一个连接部,所述基部与所述本体对应的一侧具有一个凹槽,使所述本体旋转地枢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接部由所述基部向远离基部的一侧延伸并与所述散热部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升组件配合弹性,不需其他转接组件,使散热装置不仅具有多方向的配合弹性,同时更可避免过多组件间配合而导致的热阻抗现象发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绕式散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旋转避免产生组装干 涉的可绕式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LED灯具为现行节能首选的灯具,由于LED灯具具有高亮度低耗电的特性,故 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无论是警示号志还是居家生活都大幅采用LED灯具以符合 节能减碳的要求。但高亮度的LED灯具也会产生高热量,进而造成灯罩或反射片产生雾化现象, 故为了解决LED灯具的散热问题,通常采用散热器或散热鳍片组等散热装置或散热模块 对高亮度LED灯具进行散热,来降低LED灯具内的温度,避免灯罩或反射片雾化现象的 发生。目前的散热模块安装方式都是固定的,无法满足各个方向不同的散热需求,如 外壳、散热器、发光组件等主要通过螺锁的方式相互固定,虽然可以达到紧固的效果, 但没有变化弹性,当散热器与其他组件的配合有角度和方向的需求时,则需另外设计选 用角度的散热模块以适合与之对应的外壳或发光组件,这样的设计很不合理而且应用也 不方便,同时成本也较高。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通过将热管弯折使用以配合外壳和发光组件组合使 用,但热管仅能弯折一定的角度,弯折角度过大可能会破坏热管内部的毛细结构,使热 管传热效能变差甚至失效,进而使LED灯具整体散热效能降低。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1、成本较高;2、配合弹性不佳;3、容易产生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 多向与热源组合搭配传递热量的可绕性散热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绕性散热装置,包括一个导热组 件、一个散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一板状本体,所述本体远离本体的一侧延伸一个 导热部;所述散热组件具有一个基部和一个散热部以及一个连接部,所述基部与所述本 体对应的一侧具有一个凹槽,使所述本体旋转地枢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接部由所述 基部向远离基部的一侧延伸并与所述散热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中,所述可绕式散热装置的实现成本较低;通过所述可绕式散热装 置的结构,可以提升组件的配合弹性,且由于不需其他转接组件,使所述散热装置不仅 具有多方向的配合弹性,同时更可避免过多组件间配合而导致的热阻抗现象发生,即避 免干涉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组合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立体组合图图9为本技术作动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可绕性散热装置1导热组件11本体111导热部112第一导热端1121第二导热端1122吸热端113散热组件12基部121散热部122连接部123第三导热端1231第四导热端1232凹槽124发热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散热装置在结构 和功能上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图1-3分别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和组合图以及组合剖视图,如图 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绕式散热装置1,包括一个导热组件11、一个散热组 件12;所述导热组件11具有一个板状本体111,本实施例的本体111为圆形板状但并不 引以为限,且该本体111远离本体的一侧延伸形成一个导热部112。所述散热组件12具有一个基部121和一个散热部122以及一个连接部123,该基 部121对应前述本体111的一侧具有一个凹槽124,本实施例的凹槽124为圆形,使该本 体111旋转地枢接在该凹槽124内,该连接部123由该基部121向远离该基部121的一侧延伸并与散热部122连接。所述导热组件11还包括一个吸热端113,该吸热端113设置于前述导热部112远 离本体111的另一端,且该吸热端113与至少一个发热单元2接设。图4-6分别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和组合图以及组合剖视图,如图 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绕式散热装置1,包括一个导热组件11、一个散热组件 12 ;本实施例部分组件与组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前述较佳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 赘述,而本实施例与前述较佳实施例最主要的差异为本实施例的本体111可以为半圆 形板状但并不引以为限,再者,所述散热组件12的基部121对应前述本体111的一侧的 凹槽124为圆形但并不引以为限,使该本体111旋转地枢接在该凹槽124内。图7-8分别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立体分解和组合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 部分组件和组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与前述较佳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而本实施例 与前述较佳实施例最主要的差异为所述导热部112是一个热管,该热管包括至少一个 第一导热端112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导热端1122,该第一导热端1121与至少一个发热单元 2接触,该第二导热端1122与前述本体111连接。所述连接部123是一个热管,该热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导热端1231以及至少一 个第四导热端1232,该第三导热端1231与该基部121连接,该第四导热端1232系与该散 热部122连接。如图1-8所示,前述较佳实施例及第二、三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122为散热鳍 柱(如第1、2图)或散热鳍片(如第4、5图)。前述第一导热端1121和吸热端113与该发热单元2间涂布有导热介质3以及所 述本体111与该凹槽124之间涂布有导热介质3,所述导热介质3系为锡膏或导热膏。所述发热单元2是一个LED模块。图9为本技术作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所述发热单元2和可绕性散热装置 1组装连接时,若该发热单元2与该可绕性散热装置1组设的方向无法相对应配合,可通 过操作旋转该本体111使该发热单元2与该可绕性散热装置1相对应配合。另外,若该可绕性散热装置1的散热部122的散热角度不佳时,也可以通过旋转 该基部121,以提升该散热部122的散热效率。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 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绕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导热组件,具有一个板状本体,所述本体远离本体的一侧延伸一个导热部;一个散热组件,具有一个基部和一个散热部以及一个连接部,所述基部对应所述本体的一侧具有一个凹槽,使所述本体旋转地枢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接部由所述基部向远离基部的一侧延伸并与所述散热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绕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导热组件,具有一个板状本体,所述本体远离本体的一侧延伸一个导热部; 一个散热组件,具有一个基部和一个散热部以及一个连接部,所述基部对应所述本 体的一侧具有一个凹槽,使所述本体旋转地枢接在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接部由所述基部 向远离基部的一侧延伸并与所述散热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绕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为散热鳍柱或散热 鳍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绕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还包括 一个吸热端,所述吸热端设置在所述导热部远离本体的一端,且该吸热端系与至少一个发热单元接设。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绕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端与所述发热单元之 间涂布有导热介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绕式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凹槽之间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文基邓为善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